《高二化學教學教案(優(yōu)秀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細致的小編為大伙兒找到的高二化學教學教案(優(yōu)秀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化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鈉及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質,了解鈉分別與氧氣、水、酸、鹽等物質的反應情況
2、了解氧化鈉分別與水、酸等物質的反應情況
3、比較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溶解性、熱穩(wěn)定性、與酸的反應,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
4、了解鈉、鉀的焰色反應
【基礎知識】
一、單質鈉
1、物理性質: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質、密度,熔點。
2、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鈉與氧氣的反應與條件有關)
常溫條件下;加熱條件下。
(2)與水(酸)反應:
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離子方程式為。
鈉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反應的現(xiàn)象及解釋:
①浮在水面上:(鈉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②熔化成光亮的小球:(鈉的熔點;該反應為反應)
③小球在水面上游動:(有氣體產生)
④發(fā)出嘶嘶的聲音:(反應劇烈)
⑤溶液中滴入酚酞顯紅色:(生成的溶液呈性)。
(3)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能否置換出銅?
結構解釋:Na原子結構示意圖,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原子易(“得到”或“失去”)個電子成為穩(wěn)定結構,作劑,表現(xiàn)出強性,在自然界中以態(tài)(“游離”或“化合”)形式存在。少量的鈉可保存在中。鈉著火不能用水來滅火,一般用。
二、鈉的氧化物——氧化鈉過氧化鈉
名稱[高考資源網]過氧化鈉氧化鈉
化學式
顏色
與水反應方程式Na2O+H2O====2NaOH
與CO2反應方程式Na2O+CO2====Na2CO3
穩(wěn)定性比較比穩(wěn)定
三、鈉重要的鹽——碳酸鈉碳酸氫鈉
Na2CO3 NaHCO3
俗稱
水溶性均溶于水,溶解性:>
溶液酸堿性水溶液均顯性,同濃度堿性:>
熱穩(wěn)定性穩(wěn)定不穩(wěn)定
穩(wěn)定性:>
與鹽酸
反應[Ks5u。com]
與鹽酸反應劇烈程度:>
與CaCl2溶液現(xiàn)象
相互
轉化2NaHCO3 Na2CO3+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 + H2O + CO2 == 2 NaHCO3
鑒別
方法
五、焰色反應
鈉——色鉀——色(隔著藍色鈷玻璃)
操作:用潔凈的鉑絲在外焰灼燒,至于原來的火焰顏色相同時為止,用鉑絲蘸取待測溶液,在外焰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用完后,用洗凈,在外焰上灼燒至沒有顏色時即可。
整理:鈉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典型例題】
1、下列關于鈉的敘述錯誤的是()
A、鈉在常溫下就容易被氧化
B、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Na2O
C、鈉與氧氣化合時作還原劑
D、鈉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對于反應:TiCl4+4Na == 4NaCl+T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說明鈉是強還原劑,可用于冶煉金屬
B、該反應中Ti元素被氧化
C、該反應條件是TiCl4在熔融狀態(tài)或在水溶液中
D、TiCl4是還原劑
3、除去Na2CO3固體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適量鹽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熱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4、下列有關碳酸鈉、碳酸氫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除去碳酸氫鈉固體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鈉可以采用加熱的方法
B、相同條件下,碳酸鈉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氫鈉的溶解度
C、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的劇烈程度強于碳酸氫鈉
D、向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試液,都顯紅色
5、(2009年學業(yè)水平測試)“腳印”、“笑臉”、“五環(huán)”等焰火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加輝煌壯觀,這些五彩繽紛的焰火與元素的焰色反應有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觀察K2SO4的焰色應透過藍色的鈷玻璃
B、Na與NaCl在灼燒時火焰顏色相同
C、可以用焰色反應來區(qū)別NaCl和KCl
D、焰色反應一定發(fā)生化學變化
6、(2009年學業(yè)水平測試)下圖是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一些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圖。常溫常壓下,D、F、K均為無色無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是最常見的無色液體,A是由單質C在D中燃燒生成的淡黃色固體。(反應中生成的部分物質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
(2)化合物E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
(3)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 _____;
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_ ___。
【鞏固練習】
1、鈉跟水反應時的現(xiàn)象,與鈉的下列性質無關的是()
A、鈉的熔點低B、鈉的密度小
C、鈉的硬度小D、有強還原性
2、金屬鈉分別與下列溶液反應時,既有氣體又有沉淀產生的是()
A、HCl B、NaCl C、FeCl3 D、Na2SO4
3、除去Na2CO3固體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適量鹽酸B、加入NaOH溶液
C、加熱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4、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Na2CO3和NaHCO3均可與HCl反應B、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C、Na2CO3的穩(wěn)定性比NaHCO3弱D、Na2CO3能與氯化鈣反應而NaHCO3不反應
5、下列關于Na和Na+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它們相差一個電子層B、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
C、鈉原子,鈉離子均為同一元素D、灼燒時,它們的焰色反應都呈黃色
6、如圖所示的試管中盛2ml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再向試管中倒入1ml煤油,然后從試劑瓶中取出一塊金屬鈉,用小刀切一小塊放入試管中,可觀察到鈉首先沉到煤油底部,一接觸水即產生大量氣泡,鈉塊變成球狀向上浮,同時水層變紅色,一會兒之后,鈉又慢慢沉降到兩種液體的交界處,又立即產生大量氣泡,使鈉上浮,如此反復,直至鈉塊消失。根據(jù)上述描述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中說明的鈉的物理性質主要有:
①;
②
③ 。
(2)本文中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7、物質A是由A元素組成的單質,將其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火焰為黃色,B,C,D是含有A元素的三種不同化合物,A、B、C、D按右圖關系進行轉化:
⑴寫出化學式:
A B C D
⑵寫出④的化學方程式,以及①②③的離子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8、有一種白色粉末是無水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稱取0.442g灼燒至恒重,把放出的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2g沉淀,灼燒后的殘渣能與30mL鹽酸恰好完全反應。試求:
(1)原混合物中各物質的質量。
(2)所用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2
[說明]①濃鹽酸一般為12l/L,密度為1.19g/L,稀鹽酸不能發(fā)生該反應。
②從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分析,該反應具有以下特征:
粉末狀固體+液體氣體
可見宜采用固—液加熱制氣裝置作為氣體發(fā)生裝置。
實驗裝置:
①氣體發(fā)生裝置
固一液加熱制氣裝置。首先選擇反應容器,由于鹽酸必須在反應中保證一定的濃度,所以用量較大,因而宜采用容積較
大的圓底燒瓶而不宜用大試管;其次,對于添加液體的容器,采用分液漏斗(不用長頸漏斗)能有效地防止Cl2逸出,且便
于控制鹽酸的用量;對于圓底燒瓶,通常用酒精燈加熱而且需放上石棉網,以防止圓底燒瓶受熱不均而炸裂,圓底燒瓶中液
體的盛裝量,一般以液體占圓底燒瓶球部容積的~為宜。實驗裝置如圖4-8所示。
③氣體凈化裝置
氣體凈化裝置的設計必須同時考慮主要成分和雜質成分的性質,選擇適當?shù)难b置來除去雜質。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制取***時,***中混有HCl和H2O(g)等雜質,除去***中的HCl可用飽和食鹽水洗氣(如圖4-9Ⅰ所示);除去***中的H2O(g)可用濃硫酸洗氣(如圖4-9Ⅱ所示)或用干燥的CaCl2.
③氣體收集裝置
氣體收集裝置的設計必須考慮氣體和被排對象(如空氣、水)的性質和欲收集氣體的純度要求,由于Cl2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且不與空氣反應,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如圖4-10Ⅰ);又因為Cl2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可以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如圖4-10Ⅱ),但此法收集的Cl2中含有水蒸氣;還可將Cl2直接收集在橡皮球囊中。
④尾氣處理裝置
化學實驗中,凡是有毒或易燃的尾氣,都要進行適當?shù)奈矚馓幚?,使之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或形成安全隱患。對于Cl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而除去(如圖4-11所示)。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加熱制取Cl2,并收集干燥純凈的Cl2,可采用如圖4-12所示的裝置。
實驗步驟:“連—檢—裝—制—集”。
①“連”——將所需儀器按圖4-12所示的順序連接。即如圖4-12所示,依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順序連接儀器,組裝成制取氣體裝置。
②“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即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向F中加水至浸沒玻璃導管,用酒精燈微熱圓底燒瓶,若玻璃導管內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后,玻璃導管內液體回流形成一段液柱,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說明]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必須在連接裝置之后,添加藥品之前進行。
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通常包括“形成水封→微熱并觀察→冷卻并觀察”三個步驟。
③對于氣密性不合格的儀器或裝置,要查出原因,修復或更換。若橡皮塞不密封,可涂上少量凡士林后再重新檢查氣密性。
③“裝”——裝藥品或試劑。將裝置拆開,分別向B、C、D、F中加入適當?shù)乃幤坊蛟噭匦逻B接后,再向分液漏斗A中加入濃鹽酸,然后塞好玻璃塞以防止鹽酸揮發(fā)。
④“制”——加熱制氣。用分液漏斗向圓底燒瓶內加入適量濃鹽酸,點燃酒精燈加熱,使反應平穩(wěn)地進行。要通過觀察裝置C、D中的氣泡產生的快慢判斷反應進行的快慢,并通過控制濃鹽酸的用量或利用酒精燈來調節(jié)反應速率,使反應連續(xù)、平穩(wěn)地發(fā)生。
⑤“集”——收集氣體,當裝置E內充滿黃綠色氣體時,表示***已收集滿,可更換集氣瓶繼續(xù)收集,收集滿***的集氣瓶要蓋嚴,瓶口朝上放置。
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當裝置C、D中無氣泡冒出時,將裝置F中的玻璃導管取出,裝置B、C中的***可向其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除去,裝置D中的***可用空氣將其“吹”入NaOH溶液中除去。
[說明]①當實驗室沒有MnO2時,可用MnO4和濃HCl制取Cl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nO4+“HCl(濃)=2Cl+2MnCl2+5Cl2↑+8H2O.
此反應較劇烈,需將濃鹽酸緩緩地滴到MnO4固體上,不需加熱。
當實驗室沒有濃鹽酸時,可用NaCl和濃H2SO4替代濃鹽酸與MnO2制取Cl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MnO2+2NaCl+3H2SO42NaHSO4+MnSO4+2H2O+Cl2↑
②鹽酸和MnO2反應時,鹽酸表現(xiàn)出酸性和還原性,表現(xiàn)還原性的標志是-1價的Cl--變成了。價的Cl2而如何判斷酸在某些反應中除表現(xiàn)氧化性或還原性外還是否表現(xiàn)出酸性呢?主要標志是生成物中有無酸根離子。若有酸根離子就說明除表現(xiàn)氧化性或還原性外,還表現(xiàn)出酸性,如:
au+2H2SO4(濃)CuSO4+SO2↑+2H2OH2SO4既表現(xiàn)出氧化性,又表現(xiàn)出酸性。
b.NaClO3+6HCl=NaCl+3H2O+3Cl2↑HCl既表現(xiàn)出還原性,又表現(xiàn)出酸性。
③驗滿方法:a.可用濕潤的碘化鉀淀粉斌紙接近集氣瓶口,若試紙變藍,則證明***已收集滿了。
b.也可用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接近集氣瓶口,若試紙先變紅后褪色,則證明***已收集滿了。
高二化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組成、結構、重要性質和用途;
2、了解肥皂的成份、工業(yè)制取原理和過程;
3、認識油脂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進行科普教育;
4、指導運用舊知認識新知的方法,訓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油脂氫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結構決定性質原理的應用
教學用品:投影儀、試管、膠頭滴管、豬油、菜籽油、溴水、高錳酸鉀溶液等
教學思路與設想:
由于本節(jié)處于高二有機化學的最后,既具有探索新知,又具有運用舊知的作用。因此,本節(jié)教學從復習舊知識入手,由生活中的現(xiàn)象展開,采用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多回憶、多思考、多動筆,共同研討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按照油脂的存在組成結構 性質 用途為線索,最后總結重點知識、練習鞏固結束課程。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教學意圖
1、請與出甘油及幾種已學的高級脂肪酸的結構式(教師巡查)
2、甘油與硬脂酸等能反應嗎?試與出有關反應方程式。(一個學生板演,教師不作評價)
1、硬脂酸甘油酯的結構(同右欄) O
2、酯的通式:R—C—O--R/
來自于: 酸 醇
其它高級脂肪酸也可發(fā)生類似的反應。從它們的結構看,應屬于 ? 類物質。它們是與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動物脂肪、植物油的成份統(tǒng)稱油脂。這節(jié)課就來探討油脂的有關化學知識。
課題,并要求學生閱讀教材P156~157 序言部分
·學生書寫后,同桌交換指正。
CH2—OH C17H35COOH(硬脂酸)
CH—OH C17H33COOH(油酸)
CH2—OH C15H31COOH(軟脂酸)
·學生回答后,書寫反應式:
CH2
—OH
CH—OH +3C17H35COOH
CH2—OH
CH2OCOC17H35
CHOCOC17H35 +3H2O
CH2OCOC17H35
·觀察投影訂正寫法,并與酯的通式比較。
·回答“酯類”。區(qū)別“脂”與“酯”的不 同
·與生活中所見的實物相聯(lián)系
·默讀教材,對油脂作初步了解油和脂肪的區(qū)別
檢查對已學知識掌握的準確性。調節(jié)課堂氣氛。為“油脂”的結構作鋪墊。
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狀態(tài)
進入新課
一、油脂的結構和組成
要求學生根據(jù)上述分析試寫出油脂的通式。O
通式:R1—C--O—CH2
R2—C—O—CH
R3—C—O—CH2
通式中R1-、R2-、R3-可以相同嗎?一定相同嗎?——教師不作評價,要求學生閱讀教材P157“油脂的組成與結構”之第一、二段后回答上述問題。
單甘油酯——烴基相同
混甘油酯——烴基不同
烴基飽和呈固態(tài);烴基不飽和則呈液態(tài)
·試寫通式
·訂正各自的寫法結果,作筆記
·帶著疑問默讀后,回答:
烴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
·作筆記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問題,抓住事物共同特征的能力
啟發(fā)思考、調用舊知以獲取新知,為“油脂氫化”埋下伏筆
二、油脂的性質
(1)炒菜時油脂遇水有什么現(xiàn)象?衣服上沾染油怎樣清洗效果好?
(2)它們體現(xiàn)了油脂怎樣的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在0.9~0.95g/cm3之間),易溶于有機溶劑等。
向豬油(或菜籽油)中分別加水和汽油的實驗;指出工業(yè)上用有機溶劑提取植物油。
從油脂的結構看,它們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回憶生活中的感性認識,議論:不溶于水——浮于水面上——熔化過程中揮發(fā)——有的有香味——用汽油清洗好……
·一同學總結,其他同學補充。
·記筆記
·聯(lián)想酯的通性及萃取原理
·思考并回答(聯(lián)系酯的通性)
訓練學生“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本質”的能力和習慣,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熱情
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
進行合理的推理
2、化學性質
①溴水分別與豬油、菜籽油作用;② KMnO4溶液分別與豬油、菜籽油作用
實驗現(xiàn)象是 ? ; 這是因為 ? ;它表明油脂具有 ? 性質。
天然油脂是多種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由于高級脂肪酸的烴基不飽和而呈液態(tài),因此,這樣的油脂兼有烯烴的性質。
2.1、油脂的氫化
要求學生試寫油酸甘油酯(單甘油酯)與氫氣在催化劑作用下加成反應的方程式。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3COOCH+3H2 C17H35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不飽和烴基(液態(tài)) 飽和烴基(固態(tài))
自制“硬化油的用途”膠片(內容略)
加成反應主要發(fā)生在油酸的烴基上,油脂由液態(tài)轉變成固態(tài),? 硬化油的性質穩(wěn)定、不易變質、便于運輸??梢陨a肥皂、硬化油、甘油、人造奶油等。
·觀察實驗現(xiàn)象。
·自由起立回答:①菜籽油可使溴水及KMnO4溶液褪色,表明它具有不飽和烴基;②豬油使溴水褪色(可能是由于萃取作用)、遇KMnO4溶液分層卻沒有明顯現(xiàn)象,表明烴基飽和
·學生靜聽,把熟悉的知識與現(xiàn)象串聯(lián)起來,深化認識。
·(在提示加成比例后)試寫
·學生記,分析反應前后的變化。
·看投影,
聽講述,
記摘要,
理解油脂硬化的意義與實際應用。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現(xiàn)自我的精神,以及總結結論的表達能力
訓練遷移運用知識的能力
準確掌握油脂氫化反應的實質和特點
進行科普教育,體會化工生產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如前述油脂屬于酯類,那么它應該具有酯類通性的 ? 性
2.2 油脂的水解
酯類水解的條件, 要求寫出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的反應方程式。
① 酸性條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H2O ……
C17H35COO-CH2
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強調該條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
怎樣才能使油脂的水解進行的非常徹底呢?
方案的可行性——加堿——使生成物中的酸減少,促使反應物完全消失。
② 堿性條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NaOH ……
C17H35COO-CH2
(留空格寫“皂化反應”)
硬脂酸甘油酯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生成硬脂酸的鹽和甘油。強調該條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反應能夠進行到底。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稱為“——皂化反應”。
·議論,果斷地做出判斷——油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水解反應”。
·回憶乙酸乙酯在無機酸作用下的水解。兩個學生板演,其它學生在下面寫后師生共查(系數(shù)、連接符號等)。
·訂正寫法,作筆記
·設想多種方案,互相討論方案的可行性。
·辨別NaOH作為反應物和作為反應條件時反應式寫法的不同。
·靜聽,記筆記,認識皂化反應。
是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
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檢查學生書寫的準確性
訓練學生發(fā)散想象及評價能力。超前認識可逆反應的平衡與移動知識
肥皂的制取
要求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并回答問題:肥皂制取的過程有哪些?
肥皂制取過程的四階段,并投影講析(投影內容及講析內容略):
皂化 鹽析 分離 加工成型
水浴 加NaCl 加填充料等
1、洗滌劑的洗滌原理。
2、油脂在人體內的消化和利用。
·閱讀課本肥皂的制取,總結制取過程的步驟。
·靜聽,作簡要筆記
·靜聽,思考理解有關內容;
·與生物知識相衍接。
培養(yǎng)學生提煉知識線索的閱讀自學能力
介紹化工生產,進行科普教育,了解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拓展知識
·看黑板發(fā)言
培養(yǎng)自學與總結能力
隨堂檢測練習
1、(1) 和 統(tǒng)稱油脂,其結構可表示為 。
若油脂中不飽和烴基相對含量 ,則熔點較高,例如 。
反之,則熔點較低。
(2)、液態(tài)油生成固態(tài)油脂,要在 條件下,用油與 ? 反應
2、(1)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 油脂不屬于酯類; B 油脂兼有酯類和烯烴的性質; C 油脂的氫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 油脂屬于混合物
(2)下列物質中能使溴水褪色的且有沉淀生成的是:
A乙烯 B油酸 C苯酚 D丁炔
(3)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離,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萃取勝B蒸餾 C過濾D鹽析
3、某同學說“酯的堿性水解是皂化反應”對嗎?
4、使1mol乙酸乙酯和1mol油脂完全水解,消耗的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讀題,選擇(判斷)結論。
·在教師的引導下訂正結論
鞏固知識,促進理解,檢查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
P162習題3、4、、6
附: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 油脂(屬于酯類)
一、 油脂的組成與結構 2.1 油脂的氫化副板書:
R1-C-O-CH2 單甘油酯-烴其相同 …… 1、脂與酯的區(qū)別
R2-C-O-CH è 混甘油酯-烴基不相同 2.2 油脂的水解&
nbsp; 2、油和脂肪
R3-C-O-CH2 烴基飽和時呈固態(tài), ①酸性時 3、洗滌劑
不飽和時呈液態(tài) …… 4、油脂與營養(yǎng)
二、油脂的性質 ②堿性時
1、物理性質 ……
…… ___皂化反應
2、化學性質 肥皂的制取:……
高二化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定義與實例,電離平衡(第一課時)。
(2)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概念。從分類標準角度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跟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等不同分類之間的關系。
(3)理解電離度、電離平衡等含義。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等分類關系的認識,理解分類方法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掌握用不同分類標準對同一對象進行分類的方法。
(2)通過有關實驗,提高從化學實驗探究化學本質的能力。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由弱電解質的電離、陰陽離子共存等特征,體會矛盾體雙方相附相存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通過電離平衡中電解質分子的電離、離子間的結合這種動態(tài)平衡關系,進一步體驗化學平衡的“動”、“定”、“變”等特征。
[重點與難點]
本課時的重點是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本課時的難點是弄清化合物不同分類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見ppt文件。
課堂練習:
1.下列各組物質全部是弱電解質的是( )。
(A)H2O、NH3·H2O、H3PO4、HF (B)Cu(OH)2、 CH3COOH、C2H5OH、CH3COONa
(C)H2SO3、Ba(OH)2、BaSO4 (D)H2SiO3、H2S、CO2
2.下列物質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
(A)NaF (B)NaHS (C)HNO3 (D)HClO
3.醫(yī)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術刀的消毒劑,HgCl2熔融時不導電,熔點低。HgS難溶于水,易溶于氯化鈉飽和溶液中。關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是難溶的共價化合物 (B)是離子化合物
(C)是一種強電解質 (D)是一種弱電解質
4.下列物質中,導電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氫氧化鈉 (B)石墨棒 (C)鹽酸溶液 (D)固體氯化鈉
5.下列物質容易導電的是( ),化學教案《電離平衡(第一課時)》。
(A)熔融的氯化鈉 (B)硝酸鉀溶液 (C)硫酸銅晶體 (D)無水乙醇
6.將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釋10倍,下列微粒濃度減小得最多的是( )。
(A)CH3COO- (B)OH- (C)H+ (D)CH3COOH
7.濃度與體積都相同的鹽酸和醋酸,在相同條件下分別與足量的碳酸鈣固體(顆粒大小均相同)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鹽酸的反應速率大于醋酸的反應速率
(B)鹽酸的反應速率等于醋酸的反應速率
(C)鹽酸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比醋酸更多
(D)鹽酸與醋酸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一樣多
8.關于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區(qū)別,正確的敘述是( )。
(A)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強于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B)強電解質在溶液中的電離度大于弱電解質在溶液中的電離度
(C)強電解質在任何濃度的溶液中都100%以離子的形態(tài)存在,而弱電解質則大多數(shù)以分子的形態(tài)存在于溶液中
(D)在一般的濃度下,強電解質的一級電離是不可逆的,而弱電解質的電離是可逆的
9.在一定溫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釋的過程中,溶液的導電能力(I)隨著加入水的體積V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O”點導電能力為0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點處,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順序為__________;
(3)a、b、c三點處,電離度最大的是_______;
(4)若要使c點溶液中c(Ac-)增大,溶液的c(H+)減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試用簡單的實驗證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著:CH3COOH H++CH3COO-的電離平衡。要求從促進和抑制CH3COOH電離兩個方面寫出簡要操作、現(xiàn)象及實驗所能說明的問題或結論。
課堂練習答案
1A,2C,3D,4D,5AB,6D,7AD。8D。
9.(1)在“O”點處還未加水,是純醋酸,純醋酸中醋酸分子沒有電離,無自由移動的離子,所以導電能力為0。 (2)c
10.(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2)將上述溶液加熱,發(fā)現(xiàn)溶液紅色明顯加深,因為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吸熱反應,升溫使電離程度增大,H+濃度增大,故溶液紅色加深,說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著電離平衡。(3)向(1)中加入醋酸銨固體,振蕩后溶液紅色明顯變淺,是由于醋酸銨溶解后,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動,即電離程度減小,H+減小,故溶液紅色變淺。說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著電離平衡。
高二化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知道空氣污染指數(shù)(API)、光化學煙霧的概念。
b了解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化學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的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自己營造一個空氣清新、溫馨、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
教學重點:
(1)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的含量對大氣質量的影響。
(2)酸雨形成過程中所涉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難點:
(1)減少二氧化碳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2)減少室內空氣污染應采取的有效措施。
教學過程:
【引入】從1997年5月起,我國有十幾座城市先后開始發(fā)布城市空氣質量周? 濟南市也在其中,在此基礎上,很多城市又發(fā)布了空氣質量日報。表1-1-1
是某城市某日空氣質量報告,你了解各項內容的含義嗎?
【閱讀】表1-1-1某城市某日空氣質量報告
污染指數(shù)首要
污染物空氣
質量級別空氣
質量優(yōu)化
SO2NO2PM10
233556PM102良
【板書】一從空氣質量報告談起
1解讀空氣質量報告
【講解】要了解該表中各項內容的含義,我們首先從什么時空氣污染指數(shù)(AirPollution
Index,簡稱API)開始。目前,空氣質量報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污染指數(shù)是將某種污染物濃度進行簡化處理而得出的簡單數(shù)值形
式。每天分別測定各種污染物的濃度,計算出它們的污染指數(shù),其中污染指數(shù)最大的污染物
就是當日的首要污染物,并將其污染指數(shù)作為當日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AirPollutionIndex,
簡稱API)。API作為衡量空氣質量好壞的指標,其數(shù)值越小,空氣質量越好。API在空氣污
染指數(shù)分級標準中所對應的級別就是當日的空氣質量級別。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表1-1-2,
了解下我國空氣污染指數(shù)分級標準,及各個級別對人群健康的影響。
【講解】空氣質量受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因素有兩個:一個是污染物的排放量,
另一個是氣象條件。
【聯(lián)想質疑】
1空氣質量報告為什么特別關注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的含量?
2你知道什么是光化學煙霧嗎?它時怎樣形成的?
3通過必修模塊的學習,你已經熟悉酸雨的成因和危害了。那么你知道工業(yè)上時如何防止酸雨形成的嗎?
【板書】2污染物的來源與治理
1)氮氧化物與光化學煙霧
【板書】①氮氧化物
【講解】引起大氣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用NOx表示。
來源:化石染料的燃燒,汽車尾氣。
N2與O2的反應機理:
O2=O+OO+N2→NO+N
N+O2→NO+O2NO+O2→2NO2
【板書】②光化學煙霧(photochemicalsmog)
【講解】臭氧(O3)和過氧乙酰硝酸脂(PAN)等有毒物質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淺藍色煙
霧,稱為光化學煙霧。
危害:刺激人的呼吸系統(tǒng)而引發(fā)病變;刺激人的眼睛,引發(fā)皮膚癌等。
治理措施:對汽車尾氣進行凈化處理,加強以氫氣為動力的染料電池汽車的研制。
【追根尋源】閱讀光化學煙霧形成過程示意圖及文字。
【板書】(2)二氧化硫與酸雨
【講解】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及其被氧化所生成的三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溶解于降水中,
分別生成亞硫酸、硫酸和硝酸等,這是造成降水PH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看出,二氧
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之一。治理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成為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的重要途徑。煙道氣體脫硫是一種大規(guī)模脫硫方式,采用的大斗是石灰石-石膏法,圖1-
1-4是脫硫過程使用的吸收塔的示意圖。煤煙中的二氧化硫在吸收塔內與洗液中的碳酸鈣
反應成亞硫酸鈣,然后又被煙氣中的氧氣氧化成硫酸鈣。硫酸鈣可以做成生產石膏板材的原
料等。
【板書】(3)可吸入顆粒物(PM10)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
【講解】漂浮在大氣中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顆粒物? 總懸浮顆粒物中,
粒徑在10um以下的顆粒物可以進入人的呼吸系統(tǒng),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者飄塵。
危害:可吸入顆粒物(PM10)及其吸附的其他有毒物質,被吸入體內會聚積在呼吸系統(tǒng)中,引發(fā)多種疾病。20xx年春季發(fā)生的嚴重呼吸系統(tǒng)窘迫綜合癥(SARS)的一種重要傳播體——患者的飛沫,就是帶又SARS病毒的可吸入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在大氣中可持續(xù)很長的時間,含量高時會導致大氣能見度降低。
措施:減少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要從它的源頭——工業(yè)煙塵和灰塵著手。消除工業(yè)煙塵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改造鍋爐、提高染料效率和安裝有效的除塵設備等。為減少因風揚起的灰塵,應盡量保持路面清潔,減少裸露地面的面積;拆房作業(yè)時必須先用水噴淋,并在施工現(xiàn)場采取紗網防塵、隨時沖洗進出車輛的輪胎、及時清除建筑垃圾等措施。另外,職務可以過濾多種大氣污染物,使大氣得以凈化,因此造林綠化時防止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
【過渡】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時在室內度過的,室內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甚為密
切。
【板書】二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及危害
【交流研討】閱讀課本,并結合自己生活知識完成第六頁表格。
【活動】老師與同學共同討論完成表格。(略)
【講解】下面具體介紹幾種對室內空氣質量造成嚴重污染的幾個方面。
【板書】1廚房——室內空氣污染嚴重的空間
【講解】來源:廚房是室內空氣污染嚴重的空間,其污染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煤、
煤氣、液化氣等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氫氧化物等造成的污染;二
是烹飪菜肴時產生的油煙造成的污染。
危害:廚房油煙與燒菜時油的溫度有直接關系:當油溫高于200C時,會產生具有強烈辛辣味的***,它對鼻、眼、咽喉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當油溫度更高時,除了產生***外,還會產生其他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入苯并(a)芘等。
【板書】2裝飾材料——居室空氣污染的源頭
【講解】來源:裝飾材料揮發(fā)出的苯,甲醛等有害物質可能對室內空氣造成污染。居室里
的苯(benzene)主要來自建筑裝飾中使用的涂料、填料、膠黏劑、防水材料等。涂料和膠
黏劑時居室內甲醛(methanal)的主要來源。
危害:苯對人的皮膚、眼睛和上呼吸道油刺激作用。苯的吸入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可能引發(fā)癌癥。甲醛可導致人體嗅覺功能異常、肝臟功能異常和免疫功能異常等。甲醛已經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為可以致癌和致畸物質。
【知識支持】甲醛也叫蟻醛,化學式為CH2O,式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甲醛化學性質
活潑,可以發(fā)生加成反應、氧化反應等。
【板書】甲醛性質
a加成反應
催化劑
HCHO+H2CH3OH
加熱
b氧化反應
催化劑
2HCHO+O22HCOOH
加熱
加熱
HCHO+2Cu(OH)2HCOOH+Cu2O↓+2H2O
【學生活動】閱讀知識支持
【板書】3吸煙——不可小看的污染
【講解】來源:吸煙也是嚴重污染室內空氣的因素。煙草燃燒釋放的煙霧含有煙堿、一氧化碳、醛類、苯并(a)芘等多種有害物質。
【動手空間】煙草煙霧中有害化學成分的檢驗
①按課本組裝使用裝置,點燃香煙,用大號的醫(yī)用注射器從裝置尾部抽氣,使煙霧
依次通過各試管。
②檢驗是否含有醛類:取下裝有蒸餾水的A試管,從中取出5mL溶液加入另一試管,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2mL,用酒精燈加熱后,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③檢驗是否含有一氧化碳:觀察B試管中新鮮動物血的顏色的變化。
④檢驗是否含有煙堿:取下裝有酒精溶液的C試管,直接滴入幾滴HgCl2,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注意事項】①凝固了的血液不易與一氧化碳發(fā)生作用,因此動物血液要用新鮮得,且要
加入抗凝血劑(如檸檬酸鈉溶液)。
②HgCl2有劇毒,使用時務必十分小心。
【實驗現(xiàn)象】
a在步驟②中,現(xiàn)象時加熱后的試管產生了紅色沉淀,結論是香煙燃燒產生的
煙霧中含醛類。
b在步驟③中,現(xiàn)象時新鮮的動物血液的鹽酸由深紅變?yōu)轷r紅色,結論是香煙
燃燒產生的煙霧中含有一氧化碳。
c在步驟④中,現(xiàn)象時試管內產生了白色沉淀,結論是香煙燃燒產生的煙霧中
含有煙堿。
【講解】煙堿(nicotine)又稱尼古丁,時存在于煙草中的一種生物堿。
危害:煙堿是使人吸煙成癮的物質。少量眼鏡能引起中樞神經興奮,大量煙堿則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甚至使心臟麻痹而導致死亡。煙堿會減弱人體的免疫功能。
煙霧中的一氧化碳極易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從而減少血液的載氧量,增加心臟負荷。
【思考】了解了關于室內空氣污染的相關知識,我們該如何注意保持室內的清潔衛(wèi)生,為自己和家人營造一個空氣清新的居住環(huán)境呢?
高二化學課堂教學設計及案例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大氣的主要污染物,知道大氣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
(2)知道酸雨、臭氧空洞、溫室效應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大氣主要污染物的認識,了解其來源和危害,通過分析討論來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知識的能力,認識到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分析大氣主要污染物的種類、來源、危害,充分認識到人類生活與自然界的矛盾,充分認識到科學發(fā)展的局限性,從而進一步領悟科學發(fā)展觀的深刻內涵,樹立用科學來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教學重點:大氣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教學難點:減少或消除酸雨、臭氧空洞、溫室效應的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閱讀、交流、討論、聯(lián)系實際生活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
垣曲縣歷山視頻,山西太原霧霾視頻從而導入新課齊聲誦讀《我們和地球相依為命》
課題第四章保護生存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改善大氣質量
一、大氣污染的危害
【出示學習目標】
1、知道大氣主要污染物及其來源、危害
2、知道酸雨、臭氧空洞、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防治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1】大氣污染的危害
學生閱讀課本P72—73相關內容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干燥潔凈空氣的組成成分?
2、主要的大氣污染物有哪些?
3、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4、大氣污染的危害?
學生閱讀,學習討論交流后回答,教師點評補充。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2】酸雨
閱讀課本P73相關內容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樣形成的?請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酸雨的形成過程?
2、酸雨有哪些危害?
3、如何防治?
學生閱讀,學習討論交流后回答,教師點評補充。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3】臭氧層受損
閱讀教材P74“臭氧層受損”內容,回答:
1、臭氧層有何作用呢?
2、什么原因導致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呢?
3、臭氧層受損造成的危害?
4、為了保護臭氧層,人類采取了哪些措施?
學生閱讀,學習討論交流后回答,教師點評補充、引導分析
氟氯代烷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呢?
O3→O2+O
Cl+O3→ClO+O2
ClO+O→Cl+O2
總反應式為:2O3→3O2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4】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
閱讀教材P76完成“思考與交流”內容
學生討論交流后回答,教師點評補充。
【課堂小結】
一、大氣污染的危害
1、酸雨2.臭氧層受損3.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暖
(1)形成原因
(2)危害
(3)防治
【學以致用】
1、P72思考與交流
2、課后作業(yè):P811、2、3
【課后拓展】
查閱資料,了解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高二化學的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以學生為中心,以科學探究為主線,采用"動手實驗→啟發(fā)探索→動手實驗→分析歸納→鞏固練習"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過成,引導學生從身邊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教學目標】
1、掌握原電池的構成條件,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電池反應式,能根據(jù)氧化還原原理設計簡單的原電池。
2、通過實驗探究學習,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學會分析和設計典型的原電池,提高實驗設計、搜索信息、分析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本質和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學習快樂和成功喜悅,增強學習的反思和自我評價能力,激發(fā)科學探索興趣,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強化環(huán)境保護意識以及事物間普遍聯(lián)系、辨證統(tǒng)一的哲學觀念。
【教學重點】
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教學難點】
原電池原理的理解;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學生實驗與演示實驗相結合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教學法
【課前準備】
將學生分成幾個實驗小組,準備原電池實驗儀器及用品。實驗用品有:金屬絲、電流表、金屬片、水果。先將各組水果處理:A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較厚),B組:成熟的橘子(將瓣膜、液泡攪碎),C組:準備兩種相同金屬片,D組:準備兩種不同金屬片。
【教學過程】
[師]:課前我們先作個有趣的實驗。請大家根據(jù)實驗臺上的儀器和藥品組裝:將金屬片用導線連接后插入水果中,將電流表串聯(lián)入線路中,觀察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教師巡視各組實驗情況)。
[師]:請大家總結: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生]:總結:出現(xiàn)兩種結果:
①電流表指針偏轉②電流表指針不發(fā)生偏轉
[師]:電流表指針偏轉說明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生偏轉?
[生]:說明有電流產生。
[師]:這個裝置就叫做原電池。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研究原電池。請大家列舉日常使用的原電池都有哪些?
[展示干電池]:我們日常使用的電池有下面幾種,大家請看:
[播放幻燈片]:
化學電池按工作性質可分為:一次電池(原電池);二次電池(可充電電池)鉛酸蓄電池。其中:一次電池可分為:糊式鋅錳電池、紙板鋅錳電池、堿性鋅錳電池、扣式鋅銀電池、扣式鋰錳電池、扣式鋅錳電池、鋅空氣電池、一次鋰錳電池等。二次電池可分為: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二次堿性鋅錳電池等。鉛酸蓄電池可分為:開口式鉛酸蓄電池、全密閉鉛酸蓄電池。
原電池的構成:任何一種電池由四個基本部件組成,四個主要部件是:兩個不同材料的電極、電解質、隔膜和外殼。
【評注】提出問題,從身邊走近化學,喚起學生學習興趣。
[播放課件]《伏特電池》的發(fā)明:
說起原電池的發(fā)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786年,著名的意大利醫(yī)師、生物學家伽伐尼,偶然發(fā)現(xiàn)掛在窗前鐵柵欄的銅鉤上的青蛙腿肌肉,每當碰到鐵柵欄就猛烈地收縮一次。這偶然的現(xiàn)象并沒有被伽伐尼放過,經不懈的探索和思考,第一個提出了"動物電"的見解。他認為:青蛙神經和肌肉是兩種不同的組織,帶有相反電荷,所以兩者存在著電位差,一旦用導電材料將兩者接通,就有電流通過,鐵柵欄和銅鉤在此接通了電路,于是有電流產生,由于有動物電流的刺激,蛙腿肌肉發(fā)生收縮。
"動物電"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意大利物理學家伏打的極大興趣,他在多次重復伽伐尼的"動物電"實驗時,發(fā)現(xiàn)實驗成敗的關鍵在于其中的兩種金屬――鐵和銅,若把鉤著蛙腿的銅鉤換成鐵鉤,肌肉就不會收縮。他認為"動物電"的實質是金屬屬性不同造成的,不同金屬帶有不同的電量,它們之間必然存在電位差,若有導線在中間連接,就會產生電流,蛙腿的收縮正是這種原因產生的電流刺激的結果。
伏打經過反復實驗,深入鉆研,1799年第一個人造電源——伏打電池(伏打曾叫它伽伐尼電池)問世。
[師]:這種可以把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叫原電池。那么他們是如何構成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原電池的原理。
[板書]:一、原電池
1。原電池的形成條件: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設想和實驗室提供的儀器、藥品,自己選擇,試一試,看誰的電流表指針會發(fā)生偏轉?看誰的音樂盒會響起。
實驗儀器、藥品:鋅板、銅板、鐵板、石墨、稀硫酸、硫酸銅溶液、食鹽水、白糖水、酒精、硝酸銀溶液、導線、燒杯、電流計、音樂盒。
各組學生積極探討、擬實驗方案。由學生的實驗方案大致可分為下列四種情況:
第一組:電極用同一種材料并連接,A:溶液用鹽酸;B:溶液用酒精。
第二組:電極材料用不同種導電物質并連接,A:溶液用鹽酸;B溶液用白糖水。
第三組:電極用不同金屬不連接,A:溶液用硝酸銀;B:溶液用酒精。
第四組:電極一極插入溶液中,另一極放置在燒杯外。
[要求]: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記錄電流計的指針偏轉情況、兩極現(xiàn)象、,看看音樂盒能否發(fā)出美妙的音樂。
各組匯報實驗情況:
第一組中A、B均無現(xiàn)象。
第二組中A有電流產生,B無電流產生。
第三組中A、B均無現(xiàn)象。
第四組中無電流產生。
[師]:由上述實驗請大家總結,原電池的形成條件是什么?
[生]:討論、總結:
[板書]:①兩個活潑性不同的金屬(或導電的非金屬)做電極
②電解質溶液
③電極相接觸或連接
④對應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有較強電流產生)
[師]:現(xiàn)在請大家重新分析課前用水果制作的原電?
【評注】:強調內在條件,有利于學生把握實質、前后呼應,注重知識的產生過程。
[設問]:原電池的化學原理是什么?
[播放課件]銅——鋅——稀硫酸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師]:在上面實驗探究中,我們看到,可產生電流的裝置中電極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原電池是怎樣實現(xiàn)化學能向電能轉變的?請大家以上面研究的銅——鋅——稀硫酸原電池為例研討分析。
[生]:總結:
Cu片上發(fā)生反應:2H++2e—=H2↑
Zn片上發(fā)生反應:Zn—2e—=Zn2+
氧化還原反應是發(fā)生在兩極。
電子從Zn片流向Cu片,應該有電流產生。
[板書]:較活潑金屬鋅做負極:Zn—2e—=Zn2+(氧化反應)
較不活潑金屬銅做正極:2H++2e—=H2↑(還原反應)
電池總反應式:Zn+2H+=Zn2++H2↑
電子流動方向:鋅→導線→銅
電流方向:銅→導線→鋅
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師]:總結:原電池就是這樣一種裝置,它把一個氧化還原反應分拆成兩半,使之在兩個電極上進行,從而在導線中產生了電流,實現(xiàn)了化學能向電能的轉變。
[探究]:根據(jù)反應2Fe3++Zn=Zn2++2Fe2+設計一個原電池,畫出裝置圖,指出電極材料、名稱,寫出電極反應式。
[練習]投影:
習題(略)
[課后思維拓展]
1、解釋:為什么干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后會"沒電"?以銅——鋅——稀硫酸原電池原理為例加以說明。
2、使用后的電池是否可以隨地丟棄?為什么?應如何處理?
3、為什么手機電池充電后還可以繼續(xù)使用?
4、課外閱讀《電池的發(fā)展與研究》
【評注】:
這是一堂省級優(yōu)質課的課堂實錄。本節(jié)課用實驗探究法探索原電池的原理及形成條件,注重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引導學生從身邊走進化學,從化學走進社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全程都能積極參與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好,受到專家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