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律動活動教案(優(yōu)秀22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幼兒課前律動教案 1
活動目標:
1.能隨著音樂節(jié)奏,用肢體表現(xiàn)機器人動作僵硬的特點。
2.在韻律活動中體驗動作創(chuàng)編和肢體表現(xiàn)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表現(xiàn)機器人僵硬的動作。
2.難點:跟著音樂節(jié)奏創(chuàng)編機器人的動作,表現(xiàn)一定的場景。
活動準備:
1.遙控機器人玩具一個、小白羊、小灰羊的頭飾各一個。
2.幼兒用書
3.《美工》第18頁
4.音樂
活動過程:
一、迷宮探險。
1.觀察機器人走路。
一只小白羊誤闖進迷宮,這個迷宮很特別,必須要學機器人走路才能闖出去??匆豢?,機器人走路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觀察后交流:機器人走路、轉頭、彎腰都是硬邦邦的。)
2.模仿僵硬的動作。
誰來學學機器人走路?(教師先請個別幼兒模仿,啟發(fā)思考:如何讓自己的身體變得僵硬?)
二、幫羊羊闖迷宮。
1.完整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斷頓的特點和僵硬動作的關聯(lián)。
小白羊穿迷宮前,媽媽給它一個音樂法寶,我們仔細聽。(幼兒邊聽音樂,教師邊畫圖譜。)
看看圖譜,一種符號表示一件事情,那么這段音樂里一共發(fā)生了幾件事情?
我們來看看,小白羊要做哪四件事情才能走出迷宮?(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教師隨音樂做四部分動作:上發(fā)條、找入口、走迷宮、慶祝勝利。)
2.嘗試用肢體表現(xiàn)音樂。
機器人可以怎上發(fā)條?(幼兒傾聽A段音樂,進行肢體扭動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
機器人找入口時會做哪些動作?(幼兒傾聽B段音樂,進行頭部轉動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
機器人怎在迷宮中走路?(幼兒傾聽C段音樂,進行走步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
順利走出迷宮,我們可以用哪些動作慶祝勝利?(幼兒傾聽D段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出高興的樣子。)
3.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模仿機器人走迷宮的動作。
有了音樂法寶,我們就能順利地陪小白羊創(chuàng)闖出迷宮了。(教師戴上小白羊頭飾,幼兒與教師一起跟隨音樂表現(xiàn)四組動作。)
4.繼續(xù)游戲,表現(xiàn)機器人硬邦邦的動作。
還有一只小灰羊留在迷宮里呢,我們趕快去救他吧。(幼兒跟隨音樂做動作數(shù)次。)
三、機器人朋友。
1.思考機器人的其他功能,隨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
機器人幫助小羊們脫險,它還有許多其他本領,看看機器人在干什么。(教師隨音樂模仿機器人做操,請幼兒猜測。)
2.機器人還會做什么?找個好朋友跟著音樂“你做我猜”吧?。ㄓ變鹤杂山Y伴,隨音樂創(chuàng)編機器人的其他動作或場景,相互表演并猜測。)
活動準備: 2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穩(wěn)定節(jié)拍已有一定基礎
教具準備:問候舞音樂
實用版幼兒園律動教案 3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學習《撥浪鼓》中前半段的二聲部輪唱。
2、在教師指揮動作和圖譜的提示下,遷移原有歌曲中回聲經(jīng)驗學習演唱第二聲部。
二、活動準備
1、會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
2、已學會歌曲《撥浪鼓》后半段。
3、原聲和回聲圖1-8。
三、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
1、教師和幼兒合作演唱歌曲。
2、引導幼兒回憶《山谷回音真好聽》中原聲和回聲的關系。
(二)欣賞歌曲《撥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的形式。
1、教師和配班教師合作二聲部輪唱《撥浪鼓》,幼兒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
2、教師再次合作演唱,引導幼兒說出二聲部輪唱的方式并嘗試演唱。
3、教師范唱第一聲部,幫助幼兒了解歌曲內容。
(三)教師逐步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學習二聲部輪唱。
1、根據(jù)幼兒所聽到的歌曲內容,教師逐步出示圖譜并練習。
2、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了解每個樂句的音值并正確演唱。
(四)幼兒嘗試演唱《撥浪鼓》,體驗合作演唱的樂趣。
1、教師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2、教師指揮,幼兒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3、教師指圖,幼兒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4、幼兒看圖譜輪唱歌曲前半段。
(五)完整演唱表演歌曲
幼兒自由選擇原聲或回聲,加入歌曲后半段,完整演唱歌曲。
幼兒園中班律動活動教案 4
活動目標:
1.學用自然的嗓音唱歌曲。
2.再次感受新年氣氛的熱鬧。
活動準備:
1.小雞、小鴨、小鳥玩具各一個。
2.配套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隨音樂模仿小雞、小鴨、小鳥進教室。
2.欣賞歌曲,知道歌曲的名字及內容。
3.學唱歌曲。
(1)在情境演示中,跟著小雞一起學唱歌曲。
(2)在情境演示中,跟著小鴨一起學唱歌曲。
(3)在情境演示中,跟著小鳥一起學唱歌曲。
4.幼兒根據(jù)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各種模仿動作,并隨音樂邊唱歌詞邊按樂句做出來。
5.集體在音樂聲中愉快舞蹈,感受新年的快樂。
活動反思:
在這節(jié)音樂活動前,我和孩子們一同布置活動室環(huán)境。于是,在他們我的啟發(fā)下,我示范唱出貼近他們生活的歌曲《新年到》?;顒又泻⒆觽兊那榫w很好,跟著我一會兒學小雞、一會兒學小鴨,開心極了,歌曲的內容較簡單,幼兒很容易學會,難點在情景演示中,這需要幼兒既能根據(jù)自己的`演唱,又能自己表演唱,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特別專心,練習的過程特別認真,多遍下來,孩子們唱得可真不錯!
幼兒韻律活動教案 5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隊形圖,學會看隊形圖變換隊形。
2、啟發(fā)幼兒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
3、通過隊形的。變化,感知舞蹈的美及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及音樂播放設備。
2、隊形圖若干。
3、課前將幼兒分成紅黃藍綠4組,并為每一位幼兒貼上號碼。
活動過程:
一、導入。 x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我是章老師,我愛你們,你們愛我嗎?(播放一遍音樂)教師一邊做相應的動作與幼兒交流。
二、啟發(fā)幼兒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師:你們聽到了什么?你會用好看的動作表示出來?小朋友們一起做一遍。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夸夸我、愛我你就抱抱我根據(jù)選擇的動作,小朋友聽音樂集體表演2遍。剛才小朋友擠在一起有點不好看,老師請隊形寶寶來幫助我們。
三、學習認識隊形圖,并能看對形圖站隊。
1、出示一張隊形圖。介紹隊形標志的含義。請一組小朋友把這個隊形站出來。
2、分別出示兩橫排、圓形、三角形等隊形圖。小朋友們把這個隊形站出來,在站隊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使用漂亮的舞步。
四、整體欣賞音樂一遍,引導幼兒在舞蹈中變化三次隊形。師:小朋友們站起來看一看,我們現(xiàn)在站的是什么隊形?現(xiàn)在我們在兩橫排上把《親親我抱抱我》完整表演一遍。引導幼兒變3次隊形,并使用統(tǒng)一的小碎步變。
五、幼兒分組自主選擇隊形圖,完整表演舞蹈。
1、分組選擇隊形圖
2、分組表演
3、小結
實用版幼兒園律動教案 6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節(jié)奏,根據(jù)音樂分辨角色動作。
2、能根據(jù)活動情節(jié)創(chuàng)編移樹動作,體會游戲的樂趣。
3、通過活動明白“要愛護花草樹木”。
活動準備:
完整音樂細節(jié)鞏固練習音樂、圓形座位擺放。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兔妹妹在回家的路上撞到大樹上受傷了。于是兔首領很是心疼難過,它要想辦法把這棵大樹給移走!現(xiàn)在請你們來看一看兔首領都做了哪些動作代表什么意思?教師帶幼兒一起來練習鞏固動作。
二、想辦法來創(chuàng)編移樹的動作。
師:音樂的后發(fā)生了……(大樹倒了)如果你們是兔首領會怎樣把大樹移走呢?
1、引導幼兒們循序漸進從用肢體去移樹過渡到使用工具。選取幾個方法與音樂匹配來進行游戲。
2、坐在座位上做上肢動作:出門前的準備動作。起立繞圈做動作。
動作建議:
出門前動作:伸懶腰起床洗臉錘胳膊喝神奇飲料
出門后動作:走路看一看坐大樹舉胳膊做大樹的樣子移樹動作(以上每個動作做兩個八拍)
三、增加難度加入游戲規(guī)則。
師:撤掉一把小椅子,繼續(xù)玩兒游戲。沒有找到大樹的小朋友就是兔首領,由兔首領自己來選辦法移走大樹。匹配完整音樂進行游戲。
游戲玩法:
1、所有幼兒在圈上參與游戲活動。通過學習律動熟悉游戲內容。
2、繞圈走路找大樹,椅子做大樹,16名幼兒15把椅子,當坐大樹的時候通過搶椅子的游戲來選出“兔首領”。之后由選出的兔首領想移樹辦故事引導就是兔首領的保衛(wèi)計劃。
3、游戲后,引導幼兒在不傷害大樹的情況下,一名老師或幼兒做大樹,其余的大家一起齊心將大樹移栽到另一個地方。
活動延伸:
選取一名幼兒或老師做大樹,剩下的大家齊心把大樹挖出來,下場將大樹移栽到另一個地方。
幼兒課前律動教案 7
活動目標:
1、感受集體舞蹈的快樂。
2、能控制自己的身體肌肉一拍一拍按要求做動作。
3、隨樂模仿小鈴鐺叮當響的動作。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歌曲《小鈴鐺》。
2、動作建議:附1。
3、小鈴鐺若干。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小鈴鐺,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老師把小鈴鐺藏在身后,搖動小鈴鐺,使其發(fā)出叮當叮當?shù)穆曇?。)邊敲小鈴邊用?jié)奏語言介紹歌曲。
2、老師邊搖動小鈴鐺邊慢速清唱歌曲。
提問:"小鈴鐺唱歌的聲音是怎樣的?"(叮當叮當。)老師示范舞蹈動作。(坐位,只做上肢動作。)
(1)"小鈴鐺不光會唱歌,它還會跳舞呢,請大家仔細看、認真聽,一會兒告訴老師它都做了哪些動作?"
(2)"現(xiàn)在我變成了一只小鈐鐺,看看老師是怎么跳舞的。"老師邊唱歌曲邊示范動作。
3、引導幼兒提煉動作,鞏固學習。
(1)"唱一只小鈴鐺時,我做了什么動作?"
(2)"第二句叮當叮當響我做了什么動作?"
(3)"第三句叮當叮當、叮當叮當、叮當響我又是怎么做的。?"如果幼兒記不清楚動作了,老師可以再示范一次。
4、誰愿意到前面和老師一起來表演小鈴(請1-2名活動中比較活躍的幼兒。)
5、集體表演:你們想和我一起當小鈴鐺呢?好,我們一起來!
(1) 第一遍集體表演時,坐在椅子上做上肢動作。
(2) 老師示范站位加上下肢后的動作。如:第5-8小節(jié)中,上肢動作同上,下肢左右腳分開站立,身體和腳隨節(jié)拍左右傾斜搖晃,像不倒翁一樣。)
(3) 第二遍集體表演時,全體起立加上下肢動作。
(4)兩位幼兒結伴,面對面站立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6、老師總結、評價,活動結束。
幼兒課前律動教案 8
一、活動目標
1.模仿小鬧鐘的動作,體驗律動活動的樂趣。
2.創(chuàng)編小鬧鐘的動作,跟隨音樂律動。
3.知道鬧鐘的組成,珍惜時間。
二、活動準備
呼啦圈、魔法棒、鬧鐘、音樂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變成魔法師引出活動的主題,激發(fā)孩子對活動的興趣。
師:你們都知道我是曹老師,其實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你們不知道。其實我是一個神奇的魔法師,我的全身上下是有魔法的,看,我有一個魔法圈,我可以讓我的魔法圈轉起來,我樂意讓它轉起來、停下來,我也可以讓它跑出去,也可以讓他回來,信嗎?我要開始念咒語了(咕嚕咕嚕咕嚕咕嚕)所以,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我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情我做不到,就是不能讓時間停止。因為時間永遠在滴答滴答的走個不停。
2. 教師利用故事分解動作,幼兒熟悉
①幼兒欣賞律動,引導幼兒說出動作的含義。
師:看,他們來了!(播放音樂)
師:剛剛那首曲子叫做鬧鐘舞會,你們剛剛都看到小鬧鐘在干什么?其實啊,小鬧鐘被魔法師喚醒了之后就開始跳起美麗的舞蹈,那他們調不動的了怎么辦?給他們擰發(fā)條,加加油!最后小鬧鐘跳著跳著都累趴下了。
②創(chuàng)編小鬧鐘的造型。(播放音樂片段1)
師:我身上有一根魔法棒,我要把所有的小朋友都變成小鬧鐘。我們的小鬧鐘準備睡覺了。被魔法師喚醒的小鬧鐘被敲到頭就要馬上站起來,變成一個最神氣的鬧鐘的造型(強調擺造型之后不能亂動)
③幼兒變成小鬧鐘,模仿教師隨樂律動。(播放音樂)
師:請小朋友們站在魔法師的身邊,那我們這次變成小鬧鐘之后還要跳舞。
④幼兒嘗試用身體其他的部位變成指針擺動(播放音樂)。
師:鐘表里面擺動的指針都有誰?時針、分針,我今天還帶來了一個魔法鬧鐘。魔法鬧鐘說:我最喜歡玩游戲了,我想和大家玩一個照鏡子的游戲,照鏡子的游戲就是他做什么動作,你要跟她做一樣的動作。他說啊,我每天早上7點起床,請你喝他做一樣的動作。(7點、11點半、3點45出去玩、9點40睡覺)那我想問問我們的小朋友了,你們除了可以用手臂擺動,還可以用什么擺動?等一下,鬧鐘擺動的時候請你用自己喜歡的身體部位擺動(手指、頭、手)
⑤創(chuàng)編擰發(fā)條加加油的動作。
師:那我發(fā)現(xiàn)小鬧鐘走不動的時候,會給它擰發(fā)條,那現(xiàn)在我是跳不動的小鬧鐘,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幫我了擰發(fā)條。她擰的越有勁,我就跳的越有勁。擰發(fā)條的'時候蹲一下這樣才會更有力氣。除了這個動作,還有什么動作擰發(fā)條可以轉動小鬧鐘。
⑥幼兒兩兩合作律動(播放音樂片段2)。
師:請你們找到一個自己的好朋友,一會兒你們商量一下,誰做沒電的小鬧鐘,另一個小朋友后面加油。
⑦幼兒交換角色(播放音樂片段2)。
師:請你們交換,剛剛沒電的小鬧鐘去擰發(fā)條加油,加油的變成沒電的小鬧鐘。我們剛剛和魔法師玩了這么久,學到了兩個本領,一個是用身體的部位變成指針轉動,第二個是和好朋友合作將沒電的小鬧鐘注入能量。
⑧集體展示(播放音樂)
師:現(xiàn)在你們挺好魔法師的指揮。音樂響起的時候我說變成XX鬧鐘,你們就變成XX鬧鐘,好了,現(xiàn)在請小鬧鐘們閉上眼睛。
3.小結活動,告訴幼兒時間過的很快,要珍惜時間。
師:剛剛我們玩了這么久很累了,是不是覺得時間過的很快,那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利用時間。
幼兒課前律動教案 9
活動目標:
1、感受朝鮮舞的舞曲特點,在拉面的故事情境中學習舞蹈動作。
2、借助打面,拉面,甩面,撈面的故事情節(jié)來記憶舞蹈動作。
3、通過互譯的游戲方式,體驗拉面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圖片,小絲綢,道具帽子。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指導語:聽說這里要開一個拉面館,我這里有一套拉面秘笈,學會了就能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拉面,我的秘籍就在這,大家仔細聽,我要用秘笈開始拉面了。
秘籍:打面打面上下?lián)P,拉面拉面長又長,甩面甩面甩進鍋,煮面煮面香又香。
剛剛秘籍里面提到了打面,那是什么樣的動作呢?
今天拉面的繼承人要親自傳授拉面的制作方法,大家請看:(播放音樂,老師做拉面舞蹈動作,幼兒跟著做動作)
二、教師示范,幼兒感知舞動作的特點
1、教師隨樂示范動作,幼兒初步感受
提問:剛剛打面是怎么打的呀?(做動作并念秘籍:打面打面上下?lián)P)
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學習打面的動作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記憶動作
師提問:打完面之后干什么?
幼兒:拉
師:怎么拉的?準備拉面(拉面拉面,長又長)剛才我看到有個小朋友拉面的時候甩了一下頭,怪不得他的拉面那么勁道,他是怎么甩的?(老師引導幼兒做舞蹈動作)
播放音樂,再一次做拉面的舞蹈動作。
先打面,再拉面,接下來干什么?
準備甩面,甩面要甩到哪里去呢?(做動作師范)
引導幼兒學習拉面,甩面,煮面的動作特點。
三、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幼兒完整表演動作
引導幼兒學習拉面,甩面,煮面的動作特點。
指導語:看看我們這次拉一碗什么口味的面呢?
1、出示牛肉面圖片,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牛肉面
教師帶領幼兒站立表演,嘗試在音樂結束后,用動作表現(xiàn)牛肉面。
師:剛剛我在中間置了一口鍋,不能再坐著甩面了,應該怎么樣甩面呢?
幼兒:站起來。
師:非常對,請小朋友們站起來??纯催@次我們拉的什么面?不能說,用動作來表達。
師出示圖片,讓幼兒用動作表達出圖片上的內容(幼兒做牛肉面的動作)。
(幼兒做牛角動作)
師:你是從哪里發(fā)現(xiàn)他是牛肉面的。?
播放音樂,做拉牛肉面的動作(轉圈做牛角的動作表示牛肉面)
師:我們是在什么時候做牛角的動作的?
幼兒:轉圈之后。
2、增加情境,提供綢緞做面條,幼兒使用道具進行表演
師:我們做的拉面越來越好吃了,現(xiàn)在客人對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客人說你們拉的面還不夠長,不過沒關系,我還給你們準備了秘密工具,在你們的小椅子后面,(準備好的道具)
師:廚師要注意衛(wèi)生,小手不能隨便亂碰,不然可人會認為面不衛(wèi)生的,準備好了嗎?
3、替換圖片(雞絲面),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
音樂起,開始動作環(huán)節(jié)。
師:敬禮……
師:拉面……
師:甩面……
師:煮面……
師:今天你們都是煮的雞湯面嗎?客人想吃香菇雞面都沒有嗎?
幼兒:有的。
師:那你的動作在哪里?
師:我們的面越來越長了,可是我們的鍋就小了,我們需要換一個大一點的鍋。這樣我們的面條下出來會更好吃,這一次我們要拉一碗什么面?能不能說?
幼兒:不能說,我們要保密的。
4、替換圖片(魚湯面),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
音樂起,開始動作環(huán)節(jié)。
師:準備打面……
師:準備拉面……
師:準備甩面……
師:準備煮面……
師:請問,你拉的是什么面?
幼兒:魚湯面
四、猜測互動游戲
1、教師出示道具帽子,引導幼兒討論游戲規(guī)則
戴帽子的小朋友通過觀察圈上小朋友的動作來猜測是什么面?
師:客人想吃的面,答案就在這個帽子上,你們不說出來,要用動作告訴他,我們拉的是什么面。
音樂起,開始動作環(huán)節(jié)。
師:準備打面……
師:準備拉面……
師:準備甩面……
師:準備煮面……
師:看清楚了嗎,我們拉的是什么面?看他們的動作。
幼兒:是小鴨面對不對?
2、交換角色,增加猜測難度,繼續(xù)游戲
師:世界上頂好吃的面是什么面,我們來拉面,讓他來猜。
音樂起,開始動作環(huán)節(jié)。
師:準備打面……
師:準備拉面……
師:準備甩面……
師:準備煮面……
師:看清楚了嗎,我們拉的是什么面?看他們的動作。
幼兒們:雞蛋面。
結束語:
師:現(xiàn)場的老師也想吃我們的面,帶上我們的面條,跟著我,一起給他們送面去好不好?
結束退場。
幼兒韻律活動教案 10
活動目標
1、熟悉舞蹈音樂的旋律及節(jié)奏特點,初步學會合拍地邊做踵趾小跑步,邊做摘果子動作,手腳配合比較協(xié)調。
2、借助游戲情境,理解舞蹈動作地含義,并會變化方位做采果子動作。
3、通過舞蹈,體驗勞動及豐收的喜悅。
活動準備
已學會踵趾步。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蘋果豐收了,果園里小朋友們正在摘果子,他們是怎么摘的?
2、學習摘果子的動作。
(1)教師示范作摘果子的動作。重點強調蘋果很大,需用力摘,應將手腕轉一下,表示摘果子。
(2)引導幼兒在座位上創(chuàng)編向不同方向摘果子。
3、學習舞蹈。
(1)幼兒完整聽音樂一遍,教師用語言講解:小朋友背起簍子,來到果里,雙手摘果子,摘下就放到背簍里。簍子裝滿了,他們心里非常高興。
(2)教師完整示范律動“摘果子”。
(3)重點學習踵趾步:
①啟發(fā)幼兒遷移踵趾步地經(jīng)驗:小朋友們是怎樣到果園的?和以前學過的哪個步子像?
②教師示范踵趾步:重點練習趾步,腳尖向后點地,同時兩膝直起。
③集體練習:要求姿態(tài)美。腳跟向前點地,身體略向后傾:腳尖向后點地,身體略向前傾。
4、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摘果子動作。
建議提問:果園里,樹上結滿了蘋果,上面的蘋果摘完了,其它地方蘋果怎么摘呢?
教師反饋幼兒動作并帶領幼兒集體練習。
5、啟發(fā)幼兒用恰當?shù)谋砬楸憩F(xiàn)愉快的心情。教師提問:蘋果摘完了,心里怎么樣?用什么動作表現(xiàn)出來?
6、幼兒隨音樂完整地練習一遍,教師注意在動作轉換時提醒幼兒?;顒咏ㄗh
1、當幼兒掌握踵趾步后
①可改成兩腳交換進行,則向前走三步,以便換腳。
②可將摘果子和踵趾步結合同時做,如邊做踵趾步,邊摘果子。
2、本活動可分兩次進行,第一學習基本動作,第二創(chuàng)編摘果子動作。
幼兒韻律活動教案 11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輕盈、跳動及優(yōu)美、舒展的情緒。
2、探索手指隨樂在身體各部位跳動的可能性,以及自己與同伴運用身體某一部位相互牽引移動的可能性。3、體驗參與音樂表達、創(chuàng)造想象及人際互動的喜悅。
活動準備:
1、 音樂磁帶:安東尼。德沃夏克《幽默曲》;
2、 教師能熟練地清唱樂譜;
3、 人手一個畫板、一張畫紙、一支畫筆;
4、 場景布置:球、圖畫……
活動過程:
1、初步體驗與感知音樂的情緒、結構。
1)師幼生共同傾聽音樂,萌發(fā)自己關于音樂的第一印象。
2)幼兒嘗試表達。
3)教師從多方面,嘗試借助一定情境,采用多種方式隨樂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幼兒再次欣賞,進一步感知音樂的性質、結構。
2、初步嘗試跟隨教師做身體模仿動作,體驗動作與音樂(情緒、結構)的和諧。
3、在分段隨樂游戲的過程中,進一步探索動作表達的可能性。
1)教師講述故事,導入游戲情境。
2)幼兒隨A段音樂,在圈上玩“手指跳動游戲”,探索手指在身體其他部位跳動的可能性。
3)幼兒隨B段音樂,散點結伴玩“牽引游戲”,探索自己手指與同伴手指相互牽引移動的可能性。
4)幼兒隨C段音樂,再次散點結伴玩“牽引游戲”,探索自己與同伴運用身體其他部位相互牽引移動的可能性。
4、完整隨樂律動游戲。
5、與客人老師合作游戲。
幼兒韻律活動教案 12
設計意圖:
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好多水果都在這個季節(jié)中收獲,而韻律《摘果子》節(jié)奏歡快鮮明,體現(xiàn)了豐收的情景。音樂一共有八小節(jié),容易聽辨,很符合中班上學期幼兒發(fā)展的年齡特點。考慮到中班上學期幼兒現(xiàn)有的能力,為培養(yǎng)幼兒對韻律活動的興趣,我就以這首音
活動中我首先用情境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然后通過聽一聽、編一編、練一練、演一演等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表演。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體驗并表現(xiàn)勞動時的愉快和果子豐收的喜悅心情。創(chuàng)編不同方位摘果子動作,隨音樂節(jié)奏合拍的做摘果子以及踵趾小跑步的動作。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知音樂活潑、輕巧的特點。
2.創(chuàng)編摘果子的動作,并能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表演。
3.感受并表現(xiàn)勞動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有摘果子的經(jīng)驗并初步掌握踵趾小跑步。
2.物質材料準備:《摘果子》音樂;果園場景布置。
活動過程:
一、韻律入場,感知音樂
1.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讓我們去果園看看吧!
(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用踵趾小跑步進教室)
2.果園里都種了哪些水果呀?
二、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音樂
1.師幼討論摘果子的動作
果樹上結滿了水果,我們一起幫農民伯伯摘果子,好不好?
首先我們要準備一個裝果子的(簍子)。
一手抱簍子,一手摘果子,我們可以怎么摘?
小結:果樹這邊一棵,那邊一棵,所以我們摘果子時可以往各個方向摘,可以向上、可以向前、可
以向左、還可以向右!
2.現(xiàn)在大家跟著音樂用不同的動作試試吧!
三、整合經(jīng)驗,完整表演
1.鞏固復習踵趾小跑步
剛才小朋友表現(xiàn)的可真棒!那你還記得我們一開始是怎樣進果園的嗎?(請一名幼兒表演)
(聽音樂,集體復習踵趾小跑步,教師指導)
2.結合舞步玩《摘果子》游戲
現(xiàn)在我們聽著音樂幫農民伯伯把樹上的果子一起摘下來。
3.小朋友摘了這么多果子,我們哼著小曲幫農民伯伯運回家吧!
幼兒課前律動教案 13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游戲,熟悉樂曲旋律。
2、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內容,創(chuàng)編不同的造型。
3、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打擊樂,音樂《蝸牛與黃鸝烏》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葡萄成熟了,蝸牛媽媽帶著小蝸牛去摘葡萄了。
2、進場:音樂律動
師: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圍看教室走一個圓圈,教室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走兩步停頓拍手,再走兩步再停頓拍手……最后,幼兒圍成一個圓圈坐好。
3、師歌曲好聽嗎?誰來說說在結尾里你聽到了什么?
幼兒:丁的一聲
4、師:小朋友們聽的真仔細!
5、幼兒模仿蝸??s成一個小團,藏在殼里面。
二、熟悉旋律、律動表演
1、師:這個有趣的音樂還能編成一個律動呢(教師跟看音樂進行第一次律動)
2、師:好聽嗎?在間奏的時候我們禽要做什么動作
3、師:間奏之后我們要按照順序來走
4、師:樹太高了,怎么能肥到上面呢?用一種好方法:拿、爬、加加油!幼兒按要求按照順時針的方式來踐行。
5、再次隨音樂律動!
6、小朋友爬的真棒,我們隨音樂再來爬一爬。師加入了更多的。蝸牛一次次的來加入,小蝸牛越來越多了
三、幼兒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相應的動作、以及造型。
1、師:我們在小樹葉的幫助下終于爬上來了讓我們慶祝一下吧
2、幼兒起竹簡伴奏表演
3、師:寶寶們,我們一邊唱一邊來完整的表演這個歌曲頂部
四、游戲《摘葡萄為
1、師:葡萄熟了,我們去摘葡萄吧!
2、加入手串鈴伴奏
3、幼兒一起表演
4、音樂變快速度加快。
5、幼兒分三組來慶祝摘葡萄頂部
五、結束部分。
師:怎么樣才不會錯呢?幼兒把葡萄拿起來慶祝一下吧!
師帶看葡萄和竹梯怎么爬上葡萄架?
幼兒課前律動教案 14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風格,學唱歌曲。
2.在創(chuàng)編歌詞和演唱中感受歌曲所帶來的愉快情緒。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4.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白板
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
2.熟悉旋律,學唱“咿呀咿呀呦” (跟著音樂兩遍)
師:有一位王老先生只要一高興就喜歡唱歌,聽聽,他唱了什么?
聽伴奏,教師邊聳肩邊唱“咿呀咿呀呦”
師:王老先生唱的是什么?他唱的時候高興嗎?你從哪里看出來他很高興?(表情、動作、聲音)
師:是的,他的表情是笑瞇瞇的,而且還做出了好看的動作,他的動作是怎么做的呢?(做聳肩動作)這個動作叫什么?(聳肩)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師:高興了除了做聳肩動作還可以做什么動作?(拍手、拍肩等)
師:讓我們也來唱一唱吧?。ㄒ龑в變河酶吲d、響亮、整齊的聲音演唱“咿呀咿呀呦”)(唱兩遍)
3.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歌詞(完整兩遍)
師:王老先生這么高興,你們知道他為什么這么高興嗎?可能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兒猜測)
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你們仔細聽好了
完整播放音樂,教師范唱
師:聽出來了嗎?歌曲里怎么說?(有雞、有地……)
師:原來呀,王老先生有塊地,他在地里養(yǎng)小雞(說完教師唱出來)
師:王老先生的小雞在干什么?(吃蟲子)還有呢?(小雞還唱出了好聽的歌曲呢!)
師:小雞是怎么唱歌的呢?(白板點擊節(jié)奏卡,教師范唱“雞雞雞,雞雞雞……”)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學一學呢?(兩遍,第一遍唱,第二遍加上動作)
4.完整欣賞歌曲并學唱(完整三遍)
師:這首歌好聽嗎?讓我們完整地聽一遍吧!
師: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經(jīng)都忍不住唱出來了,那就一起來唱出來把!
師:我聽到某某的聲音真好聽,王老先生喜歡你,待會兒要和你一起做游戲了,其他人也加油!我們在唱的時候可以加上動作哦!
師:我發(fā)現(xiàn)某某不光動作好看,而且表情也很高興呢!我們其他人也試試看把你高興的樣子做出來,好嗎?
5.分角色演唱
師:王老先生覺得你們的聲音太美了,他要和你們一起做游戲呢!
教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現(xiàn)在我來做王老先生,你們做什么?(小雞)我呀,先來唱,小雞什么時候出來唱呀?(雞雞雞,雞雞雞……)
師:來一起試試看
師: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王老先生剛剛是怎么走路的呢?一起學一學
教師可以找兩只三名幼兒一起做王老先生,其余幼兒做小雞,再唱一遍
6.創(chuàng)編歌詞
師:王老先生的地里除了有小雞,還有什么小動物呀?是怎么叫的呢?一起學一學
師:現(xiàn)在讓我們完整地把地里的小動物唱一遍把!
7.結束部分。
幼兒園中班律動活動教案 15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感知木工勞動程序的基礎上,學習有序地創(chuàng)編“小木匠”的律動。
2.熟悉每一樂句,初步學會按樂句做動作。
3.做動作時注意調整與同伴間的距離,不相互碰撞。
活動準備:
1.幼兒已了解木匠的'基本工作。
2.木匠工具若干、圖片。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師:我們坐的椅子是哪里來的?誰做的?
是怎么做出來的?要用到哪些工具?
△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工具,分解練習單個動作(師清唱旋律)。動作要領:
鋸木頭:怎樣鋸才會顯得更有力?
刨木板:幅度達、夸張
釘釘子:能否釘在同一個地方?為什么?要怎么釘?
刷油漆:來回刷、眼睛看著刷子
師:木匠師傅真了不起,做工辛苦嗎?一起練習擦汗的動作。
△木匠要把木材作成椅子,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師一次性出示圖片小結:扛→鋸→刨→釘→刷
2.師:今天我們來學木匠師傅做椅子。
⑴師幼聽音樂完整做動作。
⑵師:做了一張漂亮的椅子心里是什么感覺?我最后為什么要做這個動作?表示什么意思?我們再來做一張椅子,把高興的表情、動作做出來。(師幼第二次完整表演)
⑶師:現(xiàn)在大木匠不做了,請小木匠們來試試看,能否作出一把椅子來。(幼兒分成兩組輪流表演,兩遍)教師給完成椅子的小木匠戴帽子以示鼓勵。
⑷問:你做的椅子是什么顏色的?漂亮嗎?你想送給誰?我們再來做一張椅子送給別的好朋友。(師幼第五次完整做)
△師:今天我們做了這么多張椅子,真辛苦,收工啦,我們扛起椅子去休息吧!
附音樂:
噢,蘇珊娜
1=C 2|4
012 | 35 5.6 | 53 1.2 | 33 21 | 2 012 | 35 5.6 | 53 1.2 | 33 22 | 1 012 |
35 5.6 | 53 1.2 | 33 21 | 2 012 | 35 5.6 | 53 1.2 | 33 22 | 1 0 | 4 4 |
6 6 . | 55 31 | 2 012 | 35 5.6 | 53 1.2 | 33 22 | 1 ||
專家點評: 16
1、整個活動的過程設計合理,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1)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層層遞進,先從靜的動作再到行進的動作,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道具手腕花的使用比較有效,能幫助幼兒區(qū)分左右。
2、教師在活動中,關注幼兒的學習,通過提問、語言提示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作,進而學習、表現(xiàn)動作。
3、幼兒在第二組動作前進點頭再后退中控制的不太好,建議教師將點頭動作變成蹲一下,避免點頭時的前沖,讓幼兒更好地控制方向。在左右行進走時,幼兒的節(jié)奏把握不好,教師應交代清楚在什么地方轉身。
幼兒韻律活動教案 17
活動目標
1、隨音樂、邊唱歌邊拍出身體各部位。
2、根據(jù)歌詞的變化,在前奏速度的提示下,準確地做出相應動作。
3、與同伴友好地結伴做律動,相互拍身體各個部位時,應注意控制力度?;顒舆^程
1、“拍身體”游戲。
(1)幼兒聽教師口令迅速指出身體相應部位。
(2)先請幼兒講述動作順序及應拍身體哪些部位,然后邊念歌詞,邊拍出身體相應地各部位。
(3)幼兒隨音樂拍出身體相應地各部位。
2、隨音樂做律動。
(1)請幼兒用較慢地速度邊唱邊拍出身體相應部位。
(2)引導幼兒根據(jù)前奏速度提示,逐漸加快或放慢歌唱速度,并準確地拍出身體相應部位。
3、創(chuàng)編動作。
教師提問:除了拍頭發(fā)、肩膀、膝蓋、腳,還可以拍身體的什么部位呢?啟發(fā)幼兒拍出身體的其他部位,如耳朵、肚子、大腿等。提醒幼兒注意身體各部位的順序性,要求幼兒邊做邊唱,做與唱要協(xié)調。
4、合作律動。
(1)教師示范:邊唱邊拍一位幼兒相應的身體部位。
(2)鼓勵幼兒找到同伴合作律動,要求能友好地拍出同伴相應地身體部位。
活動建議
1、在熟悉律動地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控制性演唱:如在每次唱到“腳”這個字時只做動作不出聲,并嘗試把身體的其他一個或兩個部位放到心里唱,只做動作。
2、本活動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學習歌唱和律動,第二次創(chuàng)編動作,并嘗試合作律動。
活動過程: 18
一、欣賞音樂,感受樂曲
師: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你可以跟著音樂拍拍腿。
師:聽了這個音樂,我覺得真開心,你感覺怎么樣啊?
(幼兒自由講述)
二、教師隨音樂做動作,幼兒模仿
1、教師隨音樂做動作,幼兒觀察、學習。(幼兒圍成圈坐在地上)
師:我要做動作了,如果你看明白了,跟著一起做。(左右手分別指方——雙手食指往前走三拍,最后一拍彎一下手指——拍手——拍腿)
2、幼兒學習動作。
師:剛才我做了哪些動作?
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帶幼兒一起做做動作,提醒幼兒右手先指方向,并通過語言提示幫助幼兒把握節(jié)奏。
3、完整做動作
(1)師哼音樂帶幼兒一起完整做動作。
(2)聽音樂一起做動作。
提醒幼兒注意手指的方向,先右邊,再左邊。
(3)再次聽音樂做動作。
三、學習將上肢動作變換成行進動作。
1、學習行進動作(幼兒起立圍成圈)
師:手指方向的動作換成走路,先王哪邊走?(右邊)
師帶幼兒逆時針、順時針走。
將雙手食指往前的動作,換成往中間走三步,點一下頭,再往后退。
站立進行拍手、拍腿動作。
2、完整做動作,師哼音樂。
重點指導幼兒做一做往中間走的動作,師提醒幼兒注意節(jié)奏。
3、聽音樂做動作。
4、在點頭時加入語言問好。
師:在生活中什么時候會鞠躬?和別人問好會說什么?(你好)
——請幼兒在第二組動作點頭時說“你好”。
用蘇州話、韓國話問好。
四、完整聽音樂表演,加入問好。
五、邀請老師跳舞,變換問候語。
實用版幼兒園律動教案 19
活動目標:
1.初步用動作隨樂變出“猴子變沙發(fā)”的情景—出門找朋友、相互逗樂、變沙發(fā)。
2.通過創(chuàng)編,用身體嘗試不同部位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不同的沙發(fā)造型。
3.在兩兩合作坐沙發(fā)的環(huán)節(jié)能友愛同伴,能愛惜和保護自己的“沙發(fā)”。
活動重點:
初步用動作隨樂變出“猴子變沙發(fā)”的情景—出門找朋友、相互逗樂、變沙發(fā)。
活動難點:
通過創(chuàng)編,用身體嘗試不同部位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不同的沙發(fā)造型。
活動準備:
節(jié)奏感強、音樂歡快的《甩蔥歌》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二、提煉動作、感知音樂。完整和樂,解決音樂、動作和故事的關系。
1、老師帶領幼兒坐在椅子上用手進行律動游戲。
2、提問:猴哥和猴妹妹玩的是什么游戲?猴妹妹聽到了什么聲音自己也想變沙發(fā)給猴哥坐?
3、聽音樂,再次用手進行律動游戲。
三、更高更適宜的挑戰(zhàn)
1、創(chuàng)編沙發(fā)造型。
2、請一名幼兒玩游戲,引出愛惜和保護沙發(fā)。
3、請兩名幼兒玩游戲,合作嘗試變沙發(fā)。
4、請所有幼兒自由找朋友,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自己的沙發(fā)。
5、帶著撓癢癢的動作,再次創(chuàng)編沙發(fā)造型。
實用版幼兒園律動教案 20
活動目標:
1、幼兒充分感受四二拍的節(jié)奏,并能在老師的帶領下,正確擊打四二拍的節(jié)奏。
2、幼兒能夠獨立演唱這首歌曲,并能用肢體把歌詞大意表演出來。
3、幼兒能夠進行簡單的歌詞創(chuàng)編。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火車快快飛》的音樂文件和火車穿過山洞、大橋的媒體圖片。
2、手鼓,每位幼兒一個手鼓。
3、幼兒已經(jīng)感受過四二拍的音樂。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文件《火車快快飛》,讓幼兒初不感受音樂,然后讓幼兒說說,音樂里都提到了那些東西。
2、出示圖片,讓幼兒看看自己剛才說的對不對,然后再圖片的引導下,教幼兒念歌詞。
3、在鋼琴的不伴奏下教幼兒昌普,一邊唱一邊怕打節(jié)奏。
4、唱過兩遍譜以后教幼兒唱詞,也要一邊唱一邊拍打節(jié)奏。
5、教了三四遍歌詞以后,讓幼兒自己試著一邊唱一邊拍打節(jié)奏。這是可能還有部分幼兒不能正確拍打四二拍的節(jié)奏,所以老師可以再引領幼兒一起拍打節(jié)奏。
6、發(fā)放手鼓,讓幼兒自己擊打出四二拍的節(jié)奏,并請部分幼兒單獨拍打,以檢查幼兒是否真的已經(jīng)掌握了四二拍的節(jié)奏。
7、讓幼兒圍成圈,一邊拍打節(jié)奏,一邊唱歌,兩次后收回手鼓,讓幼兒自己想想可以怎樣把這首歌表演出來,請部分小朋友出來邊唱邊表演。
8、在幼兒充分掌握了歌詞大意的基礎上,讓幼兒試著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老師可以先給出示范,然后讓幼兒自己編創(chuàng)。
9、讓幼兒自己演唱自己編創(chuàng)好的歌曲。
活動結束:
讓幾個小朋友做出大橋,山洞的造型,其他小朋友做車,火車等,然后大家一起鉆過山洞,跨過大橋,在游戲中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延伸:
在游戲活動時帶小朋友們玩滑梯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唱《火車懷快飛》,以鞏固內容。
實用版幼兒園律動教案 2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歌聲和動作感受春天的美景。
2、能跟隨歌曲有節(jié)奏的進行游戲。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跟唱歌曲,提高學新歌的興趣。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4小節(jié):由一部分幼兒扮演下雨的動作。
5-8小節(jié):由一部分幼兒扮演種子。
在場地中間自由做動作。隨著音樂種子做慢慢長大的動作。
交換角色扮演。
幼兒園中班律動活動教案 22
設計意圖:
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孩子們對聲音特別是小動物的叫聲和大自然的聲音非常感興趣。在平日活動中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喜歡學各種小動物不同節(jié)奏的叫聲,在擺弄各種打擊樂器的同時,能將其聲音的簡單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幼兒音樂活動需要幼兒掌握一定的技藝和技能,所以我嘗試讓孩子們自己制作打擊樂器,培養(yǎng)積極動腦、動手的好習慣,通過做一做、練一練,激發(fā)幼兒制作興趣,使他們敢于嘗試樂于嘗試,學
活動目標:
1、 在游戲中掌握節(jié)奏型××|×××|;
2、 幼兒嘗試制作打擊樂器并為樂曲伴奏;
3、 再熟悉兒歌的'基礎上通過肢體動作及情境表演感受音樂的生動有趣;
4、 在集體演奏中保持與音樂以及他人的協(xié)調一致,體驗團結協(xié)作參與演奏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制作蛙鳴筒(鋁棒、竹簽、珠子、吸管、膠布、椰奶罐);
2、 木魚、馬蹄板、鈴鼓、串鈴、響板;
3、 節(jié)奏卡兩張、律動磁帶;
4、 青蛙頭飾與師幼人數(shù)相同;
5、 情景創(chuàng)設、池塘、荷葉、一只小青蛙。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 師幼問好:
(二) 以節(jié)奏型 × ××|×××|; ××|××|。
師: 小 朋友 你們 好。 幼:老師 你好。
(三) 復習節(jié)奏:
A出示木魚,幼兒拍手打節(jié)拍。
1、× 2、××| 3、×××|××× 4、×××| ×××
5、×××| ×××。
B小朋友學小動物叫,老師來打節(jié)奏。
C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打擊樂器,學小動物叫,并以相應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出小動物叫聲。
基本部分
1、 出示蛙鳴筒,請幼兒初步掌握使用蛙鳴筒的方法和兒歌中使用蛙鳴筒的位置;
2、 滑動蛙鳴棒,根據(jù)它發(fā)出的聲音告訴幼兒蛙鳴筒的名稱;
3、 請幼兒誦讀兒歌《小青蛙》,教師用蛙鳴筒伴奏;
4、 認識節(jié)奏型 ××|×××|,出示節(jié)奏圖;
5、 制作部分
簡單介紹材料,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制作打擊樂器并體驗;
6、 欣賞(情景表演,小青蛙出場,播放樂曲);
7、 表演活動(互換角色)。
結束部分
1、 創(chuàng)編根據(jù)小朋友大膽創(chuàng)編并鼓勵小朋友用叫聲或蛙鳴筒打出相應節(jié)奏。
2、 游戲播放音樂,請小朋友繼續(xù)活動。
延伸
1、 投放蛙鳴筒制作材料,滿足幼兒制作欲望;
2、 投放樂曲磁帶及已做好的蛙鳴筒豐富幼兒區(qū)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