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寓言故事【最新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
囫圇吞棗寓言故事 1
囫圇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出處】宋代的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初無二致,正是鶻侖(囫圇)吞棗?!?/p>
【解釋】不多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思考仔細,籠統(tǒng)的接受。囫圇:整個兒。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囫圇吞棗寓言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xué)生。一天課余時間,學(xué)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里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yī)生。他看到學(xué)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著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嗓子?!甭犃诉@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xué)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咽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說:“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囫圇吞棗的寓意: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指我們學(xué)習(xí)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xué)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后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xué)知識只是籠統(tǒng)地學(xué),就不會學(xué)到真正的知識。
囫圇吞棗造句:
1、爺爺坐在我面前,和藹可親地對我說:“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囫圇吞棗亂干一通。”
2、學(xué)習(xí)不能囫圇吞棗而是要精益求精
3、倘使囫圇吞棗,似乎沒有多大用處。
4、一飯一粟,來處不易,一本好書的產(chǎn)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們豈可草草讀過,不說對不住作者,就對自己的本身說,也不應(yīng)囫圇吞棗一般地來讀書。
5、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nèi)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6、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寓言故事 2
有個客人說:;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對脾卻有損傷;吃棗子對脾有益處,對牙齒卻有損害。;
有一個傻瓜年輕人聽了這話,思考了很久,說:;我想到一個好辦法:吃梨子的時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損傷我的脾了;吃棗子的時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損傷我的牙齒了。;
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
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湛淵靜語》
寓意:世間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興利除弊要有恰當?shù)霓k法。似是而非,;囫圇吞棗;,只能惹人發(fā)笑。
原文:
客有曰:;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則嚼而不咽,不能傷我之脾;我食棗則吞而不嚼,不能傷我之齒。;狎者曰:;你真是囫圇吞卻一個棗也。;遂絕倒。
白王廷(-?),字廷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善詩文和書法,官至儒學(xué)副提舉,晚年歸老棲霞,自號;棲霞山人;。門前有泉水流過,因此把居室取名為;湛淵;,并且以此自號。著有《湛淵靜語》、《湛淵集》?!墩繙Y靜語》今存卷,是一本雜記集。
囫圇吞棗寓言故事 3
有個客人說: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對脾卻有損傷;吃棗子對脾有益處,對牙齒卻有損害。
有一個傻瓜年輕人聽了這話,思考了很久,說:我想到一個好辦法:吃梨子的時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損傷我的脾了;吃棗子的時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損傷我的'牙齒了。
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
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湛淵靜語》
寓意:世間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興利除弊要有恰當?shù)霓k法。似是而非,囫圇吞棗,只能惹人發(fā)笑。
原文:
客有曰: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則嚼而不咽,不能傷我之脾;我食棗則吞而不嚼,不能傷我之齒。狎者曰:你真是囫圇吞卻一個棗也。遂絕倒。
白王廷(-?),字廷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善詩文和書法,官至儒學(xué)副提舉,晚年歸老棲霞,自號棲霞山人。門前有泉水流過,因此把居室取名為湛淵,并且以此自號。著有《湛淵靜語》、《湛淵集》。《湛淵靜語》今存卷,是一本雜記集。
囫圇吞棗寓言故事 4
成語典故: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xué)生。一天課余時間,學(xué)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里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yī)生。他看到學(xué)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著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嗓子?!甭犃诉@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xué)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咽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嗓子了?!笨腿苏f:“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一個自以為很聰明的人,來到集市上。
一個賣梨的'老大爺說:“吃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于是自已為很聰明的人,就拿出口袋一個一個地往里裝。老大爺忙攔著說:“吃梨好是好,不過,吃多了的話是會傷脾的?!甭斆魅它c了點頭說:“噢,明白了?!庇谑?,他拿起一個梨,咬一口,嚼一嚼,然后把渣子吐出來:“吃梨的時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卻不咽下去,它就傷不著脾了?!?/p>
一個賣棗的大哥說:“來來來,又香又甜的大紅棗。”聰明人走到棗攤前,賣棗的大哥說:“吃棗呢,正好與吃梨相反,吃棗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卻對牙齒有害?!庇谑?,聰明人拿起棗一個一個直接吞下肚:“吃棗的時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這樣不就不會傷著牙齒了嗎?”
這個年輕人自作聰明,如果按他說的辦法囫圇吞棗的話,那棗子整個地連核也吞下去了,難以消化,哪還談得上什么健脾呢?我們學(xué)習(xí)知識也是這樣,如果對所接受的知識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剝,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囫圇吞棗意思
囫圇吞棗,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籠統(tǒng)地接受。我們可以這樣造句:學(xué)問二字,學(xué)是學(xué),問是問。要多問,不能囫圇吞棗。
【釋義】: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處】: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