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鑒賞(通用5篇)》
《散文鑒賞(通用5篇)》由精心整編,希望在【散文賞析】的寫作上帶給您相應的幫助與啟發(fā)。
散文鑒賞 篇1
一。了然鑒賞經(jīng)驗于胸
一般而言,閱讀時,我們首先要對文本進行總體瀏覽,主要閱讀文章的題目、開頭、結尾及每一段的開頭與結尾,心中略有一個文章的整體的了解。確定文本是寫社會人生的哪個方面的:是抒發(fā)人生感慨的,還是討論文藝問題的?是重在敘事抒情、寫景抒情、托物抒情,還是重在說理議事、追溯緣由、辨明真?zhèn)危?/p>
其次,在整體瀏覽的基礎上要明確文體,積累經(jīng)驗,對號入座分類:
1.寫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處。(《荷塘月色》)
2.寫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對所寫之人的感情。(《日月行色》)
3.寫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處。(《綿綿土》)
4.哲理散文——托物說理或直接說理——物與理相通處。(《燈火的溫情》)
5.小小說: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作者情感。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二十年以后》)
二。學以致用愉悅鑒賞
經(jīng)驗本是智慧,善用者以此為工具,去主動地敲開鑒賞評價的大門,游刃有余而陶醉其間。此種意識本是從學以致用開始的,久而久之,便有了顯其能的愉悅鑒賞。但是,文學類文本的閱讀僅憑鑒賞經(jīng)驗還不夠,鑒賞者在自主鑒賞時還須從其他渠道獲取鑒賞信息。
1.從題干中找到可利用信息
高考文學作品閱讀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僅僅表現(xiàn)在文本中,還表現(xiàn)在試題的題干上,因為高考文學作品閱讀試題題干的設置十分巧妙,頗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發(fā)掘題干中所隱含的有效信息,從題干中求啟示,尋求鑒賞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
①題干能顯示命題意圖。文學作品閱讀題干的設置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設問角度和命題意圖。其中,前兩者是顯現(xiàn)的;而后者則是隱性的,但卻又是最為關鍵的,它直接關系到答題的方向,只有與命題意圖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確的,因此要努力通過題干去揣摩命題的意圖。而命題意圖又融于創(chuàng)設情境和設問角度之中,所以,通過顯現(xiàn)條件去揭示隱性因素,就成了揣摩命題意圖的必然途徑。
②題干能顯示答題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鑒賞就能少走彎路,提高答題的準確性。這個方向來自何處?就來自于題干本身的暗示。當然,題干中的答題方向同樣是非顯性的,也同樣需要我們對題干作出分析和挖掘。
2.從文本中抓出重點詞、句
①所找內容在文章的哪個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還是結尾,還是中間的某個位置;處在這個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一般而言,重點詞、句所處的位置不同,作用有異。處于文章或段落開頭,則“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強調,為后文作鋪墊”;處于文章或段落中間,則“承上啟下,轉換話題,線索,過渡”;處于文章或段落結尾,則“總結上文,文章中心,照應開頭,主題升華”。
②所找到的內容用了哪種表達方法,是記敘、描寫、抒情、說明還是議論;語言是平實還是空靈;這樣有什么作用。如記敘在散文中其作用一般是為表達主旨作鋪墊。抒情(直接、間接)則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開頭起定基調的作用,在結尾,往往使文章升華。 描寫(細描,白描;正面,側面;人物描寫)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達主旨。而處于開頭或結尾的議論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間的議論,常起過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③所找內容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擬人還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例如,襯托往往突現(xiàn)正面或反面事物,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反復則突出思想,加強節(jié)奏感,增強旋律美等。
散文鑒賞范文 篇2
幼兒散文是五四運動后才產(chǎn)生的新的文學體裁,真正崛起是在20世紀80年代,是兒童文學中起步最晚、最年輕的一個門類,其藝術性的語言以及不拘一格、自由靈動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幼兒語言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既然幼兒散文有如此的優(yōu)點和獨特的風貌,那么對于即將成為幼兒園教師的幼師學生來說,掌握鑒賞和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對幼兒散文的鑒賞力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幼兒散文和一般散文的區(qū)別,準確把握其實質。幼兒散文是散文的一個分支,在散文的總體特征上,它與成人散文是一致的,但幼兒散文篇幅短小精悍,形象和情感幼兒化,意境優(yōu)美而富于幻想,充滿了幼兒的情趣。它是介于幼兒故事和幼兒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既注重故事性,又有意境。
其次,引導學生理解幼兒散文的特點和種類,為鑒賞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幼兒散文有以下特點: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容易接受和理解;形象具體,富有想象力,富有童心和童趣;語言活潑,簡潔明麗,意境優(yōu)美。幼兒散文的種類包括:敘事、抒情、寫景和知識這四大類,它們各有其特點和方向。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明確,只有把握好這些知識點,才能為自己懂得鑒賞打好基礎,才能為進一步在教學中引導孩子準確欣賞那些美文做準備,才能更好地幫孩子陶冶性情,提高語言的表達力。
再次,幫助學生歸納鑒賞的基本方法,并要求其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閱讀,提升自己的鑒賞力。對幼兒散文的鑒賞的角度一般有語言、畫面、音樂、意境和情感這些方面。教學時可以用舉例法引導學生掌握鑒賞的方法。如《春雨的色彩》讓學生認識到語言之美可以體現(xiàn)在詞語的豐富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上;《項鏈》、《大皮靴》讓學生體會到用疊詞能營造色彩和動態(tài)的畫面之美,用擬聲詞可營造音樂之美;《花蘑菇》、《我的洗臉盆》、《走進大森林》讓學生感受幼兒幼稚但真誠的情感之美,《月亮渴了》讓學生懂得可以把一些孩子難以理解的知識以有趣的、深入淺出的方式融入到美麗的文字中。
二、教學方法
為了保證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我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1.道具準備法
孩子的思維方式比較直觀,對實物的看、摸、聞等的接觸往往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記憶力,因此道具的使用有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備《風箏和竹葉船》這篇散文時,老師可以事先準備幾只不同形狀的風箏,用竹葉編織一些小船,還可以根據(jù)散文的內容畫一幅背景畫,老師利用這些道具給幼兒營造一個喜聞樂見的情景氛圍,充分調動孩子的好奇天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課前還可以讓孩子們自己準備一些上課用的道具,比如教《小星星》,老師可以預先提早一兩天讓孩子在家里準備一些關于星星形狀的各種物品,可以是畫、糖果、餅干、玩具、文具等,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玩著自己和小伙伴們的小星星中愉快地學習。
2.視、聽、講結合法
現(xiàn)在電化教學已十分普遍,老師可以制作圖像生動有趣的PPT和flash的課件、拍攝相關的視頻、下載或錄制優(yōu)美的樂曲和朗誦材料等,利用這些影音資料來豐富教學的內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活孩子的求知欲。同時老師還可以利用自己的豐富的表情、肢體語言以及聲情并茂的口語來講述,加強深入欣賞的效果。同時設計巧妙的問題,讓孩子開動腦筋思考,在圍繞學習內容的說和朗讀中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3.游戲和表演法
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老師可以把一些教學的內容編成游戲或小戲劇,把教材生活化、活動化,讓孩子在快樂的游戲或表演中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內容,同時培養(yǎng)做、說、想象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個性。如《放學路上》這篇散文,老師可以設計寶寶在放學路上採蘑菇和花朵的顏色順序,讓孩子認識顏色的名稱;《小燈籠》、《碰碰車》這些有角色、有對話的散文可以設計表演游戲,讓孩子在表演中領悟美好的情感。
4.唱歌、做手工和繪畫法
有些簡單的散文,老師可以把它們編成簡易上口的歌來唱,比如散文《小燕姐姐》只有短短的幾句話,老師給它譜曲;《金色的小船》、《幾張飄落的紅葉》這些畫面性較強的,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在學習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動手畫和做,讓繪畫、手工這些輔助手段幫助幼兒更好地欣賞作品。
5.遷移和創(chuàng)編法
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幼兒朗誦與仿編創(chuàng)作,能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想象,進一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綱要》中指出,幼兒的散文學習有創(chuàng)編要求,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學習創(chuàng)編詞,中班學習創(chuàng)編句子,大班可以學習創(chuàng)編段等。老師可以在幼兒欣賞、理解、熟悉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參照散文作品的詞語、句子或者框架結構,調動幼兒個人的經(jīng)驗進行擴展想象,或抽出其中的一些詞語讓孩子學造句,模仿句子的結構改換內容,或模仿段落延伸,或模仿情感的抒發(fā)等。
散文賞析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景散文;賞析式教學
寫景散文作為小學語文課程體系的關鍵構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據(jù)的比例較大,篇目眾多,而且每篇課文在其所在的單元與年級中都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寫景散文賞析式教學,是一種特殊而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賞析課文內容,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表達方式、結構布局與情感抒發(fā)等,從而真正掌握文章的深刻含義。
1、小學語文寫景散文賞析式教學存在的主要誤區(qū)
首先,重景輕情,小學語文教材中寫景散文的特色是作者以景抒情,但是部分語文教師在賞析式教學中,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將側重點放在景物的分析上,而景物中蘊涵的“情”則遭受忽視,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其次,重情輕景,在小學語文寫景散文賞析式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則恰恰相反,在教學活動中引領學生側重與對“情”的分析和探究,而忽視在課文中作者運用優(yōu)美語言文字對景物的描寫,導致學生脫離文本,沒能有效學習和把握作者的寫景手法。再次,情景分離,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寫景散文賞析式教學活動中,將“情”和“景”分離,沒有做到有機統(tǒng)一,導致情感與文本相脫離,學生沒有通過對景物的分析真正感悟到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也沒有真正理解文本內容,影響學習效果。
2、小學語文寫景散文賞析式教學的合理教學策略
2.1、整體閱讀,理清文路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寫景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教師在進行賞析式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運用整體閱讀法,理清文路,讓他們抓住文章的線索逐步推進、層層領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讓學生從課文題目的關鍵字詞著手,了解全文脈絡。比如,在進行《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抓住題目中的“北大荒”設計問題: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色?引導他們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北大荒秋天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的語句,體現(xiàn)出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同時,教師也可有效利用寫景散文中的過渡句,幫助學生理清作者思路。例如,在學習《拉薩的天空》時,教師可讓學生找出文章中的過渡句“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根據(jù)前后文理解拉薩天空的湛藍和透亮,體會作者對拉薩的喜愛之情。
2.2、抓住重點,品析詞句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寫景散文中很多語句都應用的十分貼切和準確,教師在引領學生賞析文章時,應讓他們僅僅抓住這些關鍵詞句,使其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從而與作者的思想發(fā)生共鳴。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寫景散文賞析式教學時,需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著重分析與理解。比如,在講解《廬山的云霧》時,課文中描寫到“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其中重點詞語是“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讓學生根據(jù)這兩個詞語,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認識到廬山云霧的特點,表現(xiàn)出作者對廬山云霧的熱愛與贊美。同時,教師為提升小學生對寫景散文的賞析水平,可充分利用課文中對修辭手法的運用,包括比喻、擬人和排比等,引導他們對這些修辭手法進行重點賞析,從而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與體會其思想情感。
2.3、讀出感情,悟出情理
寫景散文往往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情感,小學語文教師為提升賞析式教學的質量,可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有感情的反復誦讀,在朗讀中悟出情理。為此,在小學語文寫景散文賞析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著重分析蘊涵作者情感的語句和語言特色,深化個人情感。例如,在《槐鄉(xiāng)五月》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時,首先可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初次走進槐鄉(xiāng),走進洋槐開花的季節(jié),要求學生認真朗讀,仔細觀察;第二步,讓學生默讀課文,再次走進槐鄉(xiāng),走進洋槐開花的季節(jié),用心看,用心想,槐鄉(xiāng)的花和孩子給人們留下什么印象,并寫出感受,互相交流;最后,指導學生讀出感受深刻的語句,認識到槐鄉(xiāng)花多、香、美,槐鄉(xiāng)的孩子熱情好客;最終讓學生感悟到槐鄉(xiāng)五月的美麗景色,以及槐鄉(xiāng)孩子勤勞能干,熱情好客,純樸可愛。
3、總結
在小學語文寫景散文賞析式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寫景散文的特殊性,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指導小學生對寫景散文進行賞析,幫助他們真正理解文章蘊含的道理和表達的情感,從而提升其語文綜合能力。
[1]朱虹。小學語文寫景散文賞析式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12:81-82.
[2]張顯英。小學語文散文鑒賞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4,58:38.
散文鑒賞 篇4
【關鍵詞】散文;語言;鑒賞
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學鑒賞應如怎樣進行教學?在此,我就以中學散文為例,來談幾點意見。
一、語言優(yōu)美生動是現(xiàn)代散文的一大特點
鑒賞時,我們要通過默讀、朗讀、推敲字句、辨析詞義、體會詞語的感彩等多種途徑,反復咀嚼領會散文的語言,隨處留心玩味佳詞美句妙處,這樣,就可以在鍛煉對于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獲得精神的充實和藝術的享受。
1.品味散文語言的自然美
樸實無華,準確逼真、簡潔暢達、清新明麗等都是自然美的具體體現(xiàn)。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開頭就像忠厚長者對孩子敘說往事一樣,款款而談,娓娓動聽,很快就能引人入勝。接下去再寫百草園里“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樹葉里長吟的鳴蟬,菜花上肥胖的黃蜂,泥墻根低唱的油蛉,彈琴的蟋蟀……這些描寫,樸實無華,親切感人。有自然的韻味。
2.體會散文語言的含蓄美
好的散文,語言里總有一種耐人咀嚼的東西,讓人百看不厭,常讀常新。閱讀這類散文就是要著意領會文中雋永的詩意,品評出語言的弦外之音。楊絳的散文《老王》中寫道:“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嫒缢阑?,兩只眼上都結了一層眼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就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蔽闹袑贤踔卑椎拿枋霭凳玖怂瘧K的結局,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老王的深深愧疚之情,“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每次讀到這篇散文心里總是沉甸甸的,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類似老王的人,路邊賣青菜的老人,換煤氣罐的搬運工……平凡而安寧,最家常不過的百姓生活。
3.感受散文語言的節(jié)奏感
曹靖華先生說:“不但詩講節(jié)奏,散文也該講這些,講音調和諧?!惫?jié)奏美的散文,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悠揚悅耳。請看《長江三日》這段文字:……“聽說長江發(fā)源于一片冰川,春天的冰川上布滿奇異艷麗的雪蓮,而長江在那兒不過是一泓清溪;可是當你看到它那奔騰叫嘯,如萬瀑懸空,砰然萬里,就不免在神秘氣氛的童話世界上又添了一層英雄的光彩……”作者在有意無意之間,讓“川”、“蓮”“溪”“空”等平聲字和“嘯”“里”“彩”等仄聲字在意義停頓的地方交替出現(xiàn),給文章的語言帶來了一種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變化,拍節(jié)協(xié)調,鏗鏘悅耳,猶如滔滔江水,順流而下,自然而優(yōu)美,光用眼睛看是體會不到的,必須反復誦讀才能品味。有的散文作者恰到好處地使用一些排比句、對偶句和復核句,也可以使語言具有節(jié)奏美。
4.深刻感受意境中蘊含的感情
散文的作者總是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融注在意境之中。我們在欣賞散文意境時,就要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和智慧,去進行審美的、綜合的、感情的體驗,讓心靈發(fā)出和諧的美感的共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語言平實簡潔,卻能傳達出無限深情。全篇文字平平實實,但字里行間滲透著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么特別,讀者都有這種生活經(jīng)驗,因此也容易引起聯(lián)想,由此發(fā)現(xiàn)人世間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比如,我們在閱讀賈平凹的散文《靜》時,那意境中所含的深刻感情,我們只有在深刻感情體驗中才能領會。作者將感情注入意境中,一切便都象蒙上了一層馨和安謐:色彩,出現(xiàn)了灰灰的天,白白的水;形狀,出現(xiàn)了柳葉似的小船,外文似的水波……感覺,再現(xiàn)了羽化而登仙似的飄飄然,夢幻般的迷麗麗……。作者正是在“靜”中感受了自身,發(fā)現(xiàn)他自己的性格在這些事物中復現(xiàn)了,于是有了真正的情景交融,伴著自然之情的還有夫妻之情。作者只用了簡單的幾筆,一是把感情盛在了小船里,“她坐船首,我坐船尾,這船就是我們的,盛滿了脈脈的情味”。一是默默地相視,無聲地笑,愛情在無聲中悄悄的傳遞;一是愛情凝在了畫面中,妻的畫畫出了“我”心中的詩,“我”的詩原來在妻的圖畫里,愛情在相知中達到了完美。如果我們離開了自身的經(jīng)驗和感受,不深入其境,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難以把那些言外之意,意外之情體會出來。
二、對照比較,鑒賞散文風格
散文是作者個人風格表現(xiàn)得最鮮明的一種文體。只要我們稍微留心一下現(xiàn)代散文的長廊,就不難發(fā)現(xiàn):既有吹蕭踏月的清幽,也有怒激跑馬的奔放;既有山色空朦的輪廓,也有湖水微皺的旖旎……,實在是花團錦簇,美不勝收。這些不同風格的散文,會對我們產(chǎn)生顯然不同的審美效果。因此,我們在閱讀和鑒賞散文時,切不可將自己局限在某一流派,某一風格的作家作品上,而應該更有計劃有選擇地閱讀和鑒賞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散文佳作,通過反復多次的對照比較,開闊眼界,提高各種散文風格的能力。
對照比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從散文的題材的選擇和主題的開拓方面進行比較。魯迅和瞿秋白的議論性散文,被人們稱頌為“兩個難以逾越的山峰”。兩人的散文都富有戰(zhàn)斗精神,都尖銳潑辣,都生動形象和靈活多樣。但如果把兩人的作品對照起來閱讀,就可以看出,兩人不僅在“怎樣寫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而且在題材的選擇和主題的開掘上也有極大的差異。但魯迅卻較多地在磨制刺向敵人心窩的匕首,而瞿秋白總想擂響鼓舞群眾前進的戰(zhàn)鼓。在題材處理上,魯迅開掘深廣,分析細密,把熱烈的感情包藏在冷峻之中,含而不露;瞿秋白則好作理論分析而少剖析具體事實,字里行間顯露出奔放的熱情。如此一比較我們就可以看出二者有深沉和明快之分,冷峻與熱烈之分,從而加深對兩個作家的風格的理解。
(2)從散文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方面進行對照比較。每一個成熟的散文作家都有自己最拿手的藝術表現(xiàn)技巧,體現(xiàn)出作家各自的風格。只要我們把楊朔、秦牧、劉白羽的散文名作拿出幾篇來對照閱讀,就可以看出他們各自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鮮明特色。楊朔的散文講究結構,注重創(chuàng)造意境,托物寄情,言微志遠,表現(xiàn)散文的詩意美。秦牧的散文聯(lián)想豐富,合自然與曲折于一體,熔現(xiàn)實與歷史于一爐,引用恰切,比喻新穎,表現(xiàn)出散文的理趣美。劉白羽的散文則善用借景抒懷,用形象的特寫鏡頭表達時代精神,以壯美的圖畫感染激勵讀者,表現(xiàn)出散文的華麗美。
(3)從散文的語言風格方面進行比較。語言最能表現(xiàn)作家的個性特征。閱讀時,我們可以從語言的節(jié)奏、氣勢、韻味、色調到句式、修辭手法的選用等方面進行比較,總結出各自不同的特色,進而研究出各種風格的語言差異。還是以楊朔、秦牧、劉白羽的作品為例。楊朔散文的語言,講究“選詞造句的精煉”,狀物可極盡自然的風采,寫人則必須形神兼?zhèn)?,清新、俊逸、蘊藉、婉麗,語言里充滿讀音的美感。劉白羽的散文的語言卻像鋼鐵一般嚴峻,像烈火一樣燃燒,韌力含于內,鼓動形諸外,用詞鮮亮、峭拔、色彩華麗,語言里洋溢著戰(zhàn)斗的激情。而秦牧的散文則凡字出新,平凡見奇,生動流暢,妙趣橫生,含蓄有力,余味無窮,語言里閃耀著哲理的光輝。經(jīng)過比較,我們就可以更好地賞析不同風格的語言特色。上述三法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作家的個性因素,作品的時代因素等方面來進行全方位的比較。
散文鑒賞范文 篇5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等三項九條具體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屬文學作品閱讀,它在高考測試中究竟有哪些具體要求呢?請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閱讀有關試題。
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A項考查學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其他四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既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內容的分析歸納能力,又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僅僅觀察這些散文閱讀賞析題,就可以發(fā)現(xiàn),高考測試除了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外,還要考查學生初步鑒賞評價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綜合”包括七條具體要求,是閱讀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層級分別屬于B級和C級。而“鑒賞評價”包括兩條具體要求,要求學生能對所給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這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fā)展了的較高的一種能力要求,能力層次屬于E級。學生明確了以上這些要求,在平時的復習訓練中就應該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拓展散文閱讀,有意識地提高“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的能力。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地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它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表現(xiàn)作者對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點來思考有關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題的解答還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吧瘛保肝恼碌闹髦?,即貫穿文章始終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高考試卷中的散文閱讀幾乎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命題。
例如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么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jù)文意,簡要回答。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圣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鄙⑽牡牟牧鲜前凑找欢ǖ乃悸方M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xiàn)。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體現(xiàn)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必須結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頭來”就吃驚呢?該句后面用“先是”作標志,對其作了回答,那就是“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至于“悵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讓人心里警惕著”和第六段中“總是在不安的焦慮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歸納整理,可得答案“收獲季節(jié)還兩手空空”。
三、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信息量大、內容含蓄、意義深刻、表現(xiàn)力強的語言進行鑒賞。鑒賞散文的語言,只有聯(lián)系文章的主旨,根據(jù)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這也是閱讀散文的基礎。 《門》這篇散文賦予“門”以象征意義,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要解答“開門”和“關門”的含義,就必須通觀全文,理清文章的脈絡,找出相關的信息。文中說“每一扇門的關閉就意味著一個結束”,據(jù)此可以直接概括出“關門的含義是意味著一個結束”。而關于“開門”的含義,相關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著某種未知的情趣,某種進入新的時刻的感知和人類繁瑣儀式的一種新形式”,“它包含著人間至樂的最高閃現(xiàn),即使在悲傷之際,一扇門的開啟也許會帶來安慰……”,但歸納起來,“開門”的最主要的含義是“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fā)展”。
四、正確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xiàn)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征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高考試題通過對這些技巧的鑒賞,可以直接透視學生的閱讀品位。所以,閱讀散文還要注意鑒賞常見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這道題就是考查學生對散文表達技巧的初步鑒賞的?!堕L城》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在于將長城擬人化,便于作者直接與長城對話,便于作者抒發(fā)感情。至于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是因為“它”之前說的是“由是人們發(fā)現(xiàn):邊墻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這里變換了視角,是通過人的眼光來看長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所以這種變換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組織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閱讀試題,一直以主觀性測試為主,題型基本不變,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識點上略有不同。從試題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問題看,難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多數(shù)問題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應、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這就告訴我們,回答問題要善于從原文中抽取關鍵語句,并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適當整合,這樣才有可能寫出精練確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