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愁的現(xiàn)代詩(優(yōu)秀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這次帥氣的小編為您整理了鄉(xiāng)愁的現(xiàn)代詩(優(yōu)秀5篇),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與幫助。
鄉(xiāng)愁的美文 篇1
故鄉(xiāng)很遠,遠得歲月滄桑,千里迢迢。故鄉(xiāng)很近,近得魂牽夢繞,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鄉(xiāng)愁是媽媽用枯黃的柴草點燃的一縷炊煙;是爸爸用廢舊的日歷卷在旱煙中的那口辛辣;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那份早熟和心酸!
童年的記憶中,我用稚嫩的脊背,背著哭哭啼啼的弟弟,在夕陽的余輝下,等待晚歸的爸媽快快回家。朦朦朧朧的傍晚,爸媽拖著疲憊的身影歸來,媽媽胳膊上挎著裝滿野菜的竹籃,爸爸挽著參差不齊的褲腿兒,肩上扛著一捆兒喂牛的青草。
弟弟馬上破涕為笑,從我的背上溜下來,飛奔進媽媽的懷抱。滿臉疲憊的媽媽在那一刻笑得像一朵風干的百合。踉蹌著把弟弟抱在懷里,我小小年紀已經(jīng)懂得了心疼爸媽。默默地走過去,接過媽媽的竹籃和爸爸的鐮刀,夕陽下,一家人踩著長長的影子一起回家。那時候,幼小的我還不太懂得生活的艱辛和困難,只知道不管等多晚,見到爸媽的那一刻,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心安。
回到家,爸爸叼著自卷的旱煙,領(lǐng)著弟弟去喂牛。溫順的大黃牛一邊大口地咀嚼著青草,一邊悠閑地甩著尾巴,弟弟在牛背上開心地笑。媽媽開始生火做飯,我提著野菜去喂鴨子。回來的時候,站在灶臺邊看媽媽淘米,煮飯,洗菜,擇菜,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一頓簡單的晚飯,金黃色的小米干飯和白菜燉豆腐。看得多了也記住了基本流程,就有了一種想躍躍欲試的想法。想給晚歸的爸媽做頓飯吃,給她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并用這種方式告訴她們,我已經(jīng)長大了。
記得那年我八歲,猶豫了很久,我把這個想法跟五歲的弟弟說了。那天的弟弟變得格外乖巧,不哭不鬧,還幫我擇起了韭菜。我自認為早已把媽媽做飯的步驟爛記于心,所以胸有成竹,滿心歡喜地忙碌著。
但是,廚房里有兩袋金黃色的小米,一袋顏色鮮艷米粒兒略大一點點兒,一袋顏色陳舊米粒兒略小一點點兒。我就忘了媽媽到底用哪袋米做飯了,糾結(jié)了半天,決定用顏色鮮艷米粒兒大的米。鐵鍋里的水和米都是嚴格按照媽媽平日的標準放的。但是那天的米飯很奇怪,水都快燒干了米怎么煮都不爛,于是,我就加水再煮,還是不爛,繼續(xù)加水繼續(xù)煮……越煮心里越著急,怕媽媽回家罵我,急得滿頭大汗。
正在這時,爸媽急匆匆地推開了家門。因為她們在山上田地里除草,能夠隱約看到山腳下的家,媽媽是看到房頂?shù)臒熗裁盁熈?,以為我和弟弟在家頑皮把柴草點燃了,怕燒到我倆,才一路急跑回家的。我那天心里害怕急了,心想肯定會挨揍,就嚇哭了。弟弟看見我哭,也跟著哭了起來,因為他把韭菜擇的亂七八糟滿地狼藉,也是怕挨揍嚇哭的。
結(jié)果那天,媽媽把我和弟弟摟在懷里,哭的稀里嘩啦。她邊哭邊說:“嚇死我了,以為你倆把房子點著了呢!不怕不怕,只要你倆沒事兒就好了,其它的都不重要?!卑职执蜷_鍋蓋一看,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我鬧了個天大的笑話,居然把還沒有來得及加工成小米的'谷子煮到鍋里了,所以才會怎么煮都不爛。媽媽一聽也破涕為笑了,于是,一家人嘻嘻哈哈笑了好長時間。我又囧又恨,心想自己笨死了,第一次做飯就鬧出這么荒唐的笑話。
那天,媽媽把我煮的一鍋谷子都喂豬喂牛喂鴨子了。然后,非常耐心地給我講解谷子和小米的區(qū)別,并且表揚我已經(jīng)長大了,知道替爸媽分擔家務(wù)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破天荒兒地獎勵我和弟弟一人一個咸鴨蛋,這個除非是過年或者家里來客人,平時是舍不得吃的。媽媽腌好了是要拿到集市上賣了換零花錢兒買油鹽醬醋的。
在那個物質(zhì)條件相對匱乏的八十年代,一鍋永遠也煮不熟的谷子,一個香糯流油的咸鴨蛋,就成了我舌尖上最難忘的鄉(xiāng)愁。我也是從那一次,告別了少不更事的單純,真正學會了做飯做家務(wù),用力所能及的行動,幫爸媽承擔起了生活的艱辛和苦難。
歲月滄桑,寒來暑往,涉不出的故鄉(xiāng)愁,走不完的回鄉(xiāng)路。那段關(guān)于兒時第一次做飯的啼笑皆非的經(jīng)歷,雖以失敗告終,卻讓我變得更加堅強樂觀和熱愛家鄉(xiāng)
在我心中,故鄉(xiāng)的山是一塊沒有被世俗染指的璞玉;故鄉(xiāng)的水是一汪沒有被金錢迷惑的純真;故鄉(xiāng)的路是我心中超越了愛恨情仇、爾虞我詐、千帆過盡的坦途;故鄉(xiāng)的愁是我用真情固守在心靈深處的一方禪心凈土。
鄉(xiāng)愁的散文 篇2
晚上的時候與朋友喝酒聊天,看天邊明月,朋友忽然說了一句:那真是一顆長滿鄉(xiāng)愁的心??!我沒的回應(yīng)朋友的話,只是喝著酒,心里想著月是故鄉(xiāng)明,興許在外的人感覺會更為深刻吧。
我在東莞生活已有很久時間了,因為都是只身在外,所以對中秋節(jié)都有著不一樣的情感,有著不一樣難以言說的心酸經(jīng)歷,也好像更能理解在外漂泊中秋節(jié)一個人的鄉(xiāng)愁,好像對于我們這些遠離家鄉(xiāng)在大城市里的漂泊者中秋顯的是個奢侈的愿望。
說到中秋的安排,他說:中秋節(jié)太短不會回家,會和老婆一起找一個家鄉(xiāng)菜館,吃吃家鄉(xiāng)菜,特色小吃等,回味一下家鄉(xiāng)的味道,在聽聽家鄉(xiāng)的小曲,給家里打個電話,聽聽家鄉(xiāng)的聲音。
每個在外漂泊生活的人啊,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著,奮斗著??此茍詮?,其實你只是沒有看到他們心里的喝望,只想簡單的和家人一起平凡的中秋節(jié),即便不能一起過,那怕聽聽他們的聲音也是好的。真的好羨慕那些中秋節(jié)與家人吃月餅,賞月亮的人們,希望擁有這種幸福的人們好好珍惜。
忽然發(fā)現(xiàn)些刻東莞的夜真的好亮,到處都是燈光璀璨,我望著天邊一輪明月,中秋節(jié)這樣的夜,你鄉(xiāng)愁了嗎?些刻的你想家了嗎?是不是和我一樣想家想落淚呢?
鄉(xiāng)愁的美文 篇3
我喜歡“窮游”,說白了就是不花錢的旅游!在離住家不遠三四十公里的蒼莽和蔥郁的五嶺山間的溝溝岔岔之中“干”轉(zhuǎn)悠。有時忘路程之遠近,忘時間之短長,日落夜臨,只好輕叩柴扉,投宿山里人家。厚道的山里人家拿出一大碗由若干小片片摞起來狀似涼粉的菜肴招待我們,這道菜在昏暗的燈下看起來有些黑乎乎的,近瞧原來不是黑色的而是深綠色的,聞之是由辣椒、糖醋、蒜泥涼拌而成。主人叫我們嘗嘗,于是我用筷子夾菜,可是怎么也夾不起來,不是夾斷了就是夾到半道上掉到桌子上。主人說,夾這種菜有個技巧:涼粉好吃難得夾,不夾邊邊夾正中,夾得緊又放得松,夾得快還閃起風。照此法涼粉片片兒果然晃悠悠地夾帶著“風”進入口中,入口爽滑,軟而不膩,微苦過后是樹葉的清香——這涼粉好吃!
主人說,這不是涼粉是豆腐,我們叫做“神仙豆腐”,在莫得飯吃的年月,把山里的神仙樹葉子采摘回來充饑,為了好吃才加工成如今模樣。
是啊,如今許多好吃的東西之中,有些不都是在那個缺乏糧食的年代里,饑民們發(fā)明的么?白河的“懶豆腐”、“甜漿水”、“模糊兒”、“蕨根粉”等等。
這“神仙豆腐”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豆腐,因它不是我們熟悉的黃豆做成的,而是用深山老林里生長著的一種被當?shù)厝司捶顬樯裣傻摹吧裣蓸洹钡闹参锏娜~子制作而成的——這神仙樹學名叫“六道木”——加工出來的成品外形和質(zhì)地像豆腐,故曰:神仙豆腐。
經(jīng)“百度”,雙翅六道木,是忍冬科六道木屬的灌木,因雙花生于短枝頂端,有總花梗,枝干有六條溝槽而得名。多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路邊、溝邊雜林中或灌木林中。喜弱堿性到中性土壤,耐貧饑、干旱、低溫,易繁殖。
熱情的主人與我聊起了神仙豆腐是怎樣做出來的——
到山里去找神仙樹——神仙樹長在哪里,我們心中是有數(shù)的——把它的葉子采摘下來,回家后多清洗幾遍,放在簞簸兒里晾干水汽。把晾干了的葉子放進木盆里,再用滾開水去沖兌,趕緊用筷子攪拌葉子,直至攪拌成糊狀。然后把已成糊狀的神仙樹葉子放進紗布袋子里扭,把汁水扭到另一個盆里,使勁扭,扭到“榨”不出汁水為止。接下來把紗布袋子里的“渣”倒出來,再用滾開水去沖兌,接著扭,如是者三次,神仙樹葉子的葉肉被完全“扭”出來了,集中裝在另一個盆里。
這時盆里的“汁水”還不成豆腐,要將它變成豆腐須添加一種“催化劑”,即草木灰。草木灰在鍋灶洞里多的是,然而灶膛里的草木灰不純凈,顏色也不白,最好是現(xiàn)場制作一點兒草木灰。取晾干了瓜藤來燒制,萬不可用苞米稈燒灰,因苞米稈灰是黑色的。。將剛剛燒制的草木灰過一下羅篩,再把細細的草木灰用水調(diào)制成糊狀,放進小紗布包里扭,把扭出來草木灰水均勻地灑在盆里神仙樹葉子汁水當中,與用鹵水點豆腐的操作酷似——個把小時后就成神仙豆腐啦!
主人還唱起了制作神仙豆腐“花鼓子”:
五至九月采葉回,洗凈泥沙放入盆。
每斤鮮葉水五斤,八十度開水好燙浸。
木棍攪至糊糊狀,挑起不滴正適宜。
然后用篩作過濾,漿汁里面加鹵水。
鹵水無時加灰水,三兩灰水葉一斤。
攪拌一定要均勻,冷卻凝固如瓊玉。
用水漂洗要在意,出水芙蓉是涼粉。
涼粉倘若再壓慮,神仙豆腐人間奇。
為什么稱之為“神仙豆腐”呢?熱情的主人講了一個“古經(jīng)”:古時有一個叫王生的人,在災(zāi)荒之年,經(jīng)神仙點化,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上山采集這種樹的葉子,教大家做這種葉子豆腐。因為這豆腐是神仙點化的,鄉(xiāng)親們都稱之為“神仙豆腐”,把這種做“神仙豆腐”的樹葉,叫做“神仙葉子”。大家就靠“神仙豆腐”度過了荒春。
現(xiàn)在吃“神仙豆腐”只是當作“涼粉”吃。當我們品嘗著它那涼而苦的滋味時,不要忘記已經(jīng)離去但并不遙遠的饑荒歲月,時刻謹記在實現(xiàn)溫飽之后依然存在著的“隱性饑餓”。
鄉(xiāng)愁的散文 篇4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想起這句話的時候,是在回鄉(xiāng)下的路途上,與家人談起了童年往事時。
那時候,給遠在城里的父親寫信時,這一句話,幾乎成了口頭語,每一次信的開頭,必得寫上,“敬愛的爸爸,你還好嗎?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不知不覺又過去了幾個月?!币膊恢抢飦淼倪@一句,小小的年紀,或者根本并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而時過幾十年,當再一次想起它來時,我并不覺得光陰如何的似箭,反而感覺自己有一種重返童年的,重回家鄉(xiāng)的快樂。好像,父親還在,母親還在,只要回到了家鄉(xiāng),就能見著。
車輪一步步的向前,而家是越來越近,往事,越來越清晰,親情,鄉(xiāng)愁,越來越濃。
或者,親情,鄉(xiāng)愁,是我永生也無法割舍的一種心結(jié),只要有少少的如愿,便油然而生出如孩童般的歡樂來。
席慕容說,“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xiāng)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是的,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不管多少年,不管是否變了樣,依然如初的美麗。
風馳電掣,青山蔥翠,山河遼闊,闊別多年后,我又一次的踏上歸鄉(xiāng)的路途,心里眼里,記著的,盡是舊時風景。
父母的音容笑貌,村中的父老姐妹,童年的調(diào)皮頑劣,老屋里的歌聲笑聲,由遠及近,又在我的心頭縈繞,而往事,它就一如村前的那條小溪,在心田里潺潺地流過。
幾十年了,幾十年的變化,幾十年的日子,當可以用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了。是感嘆?也不盡是。
家鄉(xiāng)變樣了,人們,變老了。老屋,破敗了,唯有記憶,鮮活如初。
當車子行駛在家鄉(xiāng)的小路上,輕輕地駛進了記憶的大門時,我是歡喜的。當然也有一點點的惆悵。
當年是一大片綠油油稻田的地方,如今全都建了樓房,當年曾一次一次走過的田間小路,已變了樣,當年是一條小石橋的地方,而今也建了一條又高又大又穩(wěn)固的水泥石橋。
當年溪水清透,清甜甘美的一江清流,而今呢,幾近斷流,更不要說有魚蝦可捉。而老屋,更是人去樓空,荒草亂生,每一次見到,都讓人亂了思緒,觸目,驚心。
許多的老屋,破敗了,人們又在田地里建了新的樓房,一棟一棟,如城里的別墅,可是我依然得懷念老屋,因為老屋里,有我一切關(guān)于童年,關(guān)于親情,關(guān)于夢想的記憶,笑,或者哭,都在老屋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一生,也無法抹去。
小樓昨夜又東風。.。.。對于我們家老屋,一棟二層樓的房子,雖然是泥磚建起的,于當年可是村里不可多見的好人家了。這可是母親和舅舅辛苦好幾年建起來的,一磚一瓦,飽含了母親的幾多汗水和淚水,如今,老屋破敗了,二樓上面早就倒塌了,墻面也給風雨侵蝕倒塌了。
屋里面墻上,還貼著我們幾姐妹的獎狀,三好學生什么的,幾十張,于那時,如此的獎狀,也算是一種榮耀,所以,母親都貼于最顯眼的地方。
上二樓的樓梯上面,有一塊木板,人上了樓梯后,放下木板,鎖上鎖,這上面就別有洞天了,夏天的時候,可以鋪上一張席子,坐上面乘涼,看書,或是胡亂做些什么。記得,姐姐和幾個堂姐妹在這上面唱歌,一首一首,《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等。
歌聲如夜鶯,好聽極的。那些老歌,那一種情懷,想起都覺得美好。那時候我還小,沒有參與姐們的歡唱,對歌,只靜靜的聽。歌聲飛揚,從我小小的閣樓飛出,多年來,一直在我的夢中回響。
一樓下面門口處,夏天的時候,總是聚了一大堆的三姑六婆在乘涼,在閑聊。記得多少次夜里倚在母親身邊聽大人說話,聽老人講故事,小小的年紀,也實在是不知所云,事不關(guān)已,只是聽到那些鬼故事時,只躲在母親的臂彎里,在暗淡的煤油燈光下把眼睛睜得大大的。
多少年了,這個地方,依然是我夢中溫暖的家,有母親的身影,有姐姐的歌聲,有一家人冬夜圍爐夜話的溫暖,有永遠不會被光陰磨去的親情,鄉(xiāng)情。
現(xiàn)在,年輕人都往大城里去了,村中,剩下了老幼,而老一輩的,也所剩無幾了。驀然相見(),心有激動,亦有惆悵。.。.
見到姨,我說,姨,你怎么瘦了那么多?見到舅和舅母的時候,舅還在田間勞作,精神不錯,舅母呢,正在為我們的到來張羅飯菜,一臉的開心。我心安了,因為他們都年過七旬,剛做了要命的手術(shù)不久,已死里回生了一回。見到嬸,都有點不敢相信了,眼前的老人,就是當年要風要雨,叱咤風云的人么。
光陰流逝,歲月蹉跎,他們,一個一個,都老了,歲月的風霜,在每一個人和的身上都鉻下了深深的印痕,生活的酸甜苦辣,百味雜陳,任勞任怨,盡在那細碎的述說里,深情的眼眸里,快樂的笑聲里。
見到他們安好著,安然著,那一刻,真的是開心,無法形容的來自心底的喜悅。
生命的過程,總要有一些什么來支撐著你一步一步的走過。愛和回憶,或者就是使你一步一步走向更遠,走向更好的力量。
千里路途,只為匆匆一面,心頭縈繞,是永不老去的鄉(xiāng)愁。
那些曾光輝過的日子,那些不曾隨歲月遠去的身影,都見到了,在心里。
原文 篇5
《鄉(xiāng)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梗?/p>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