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為人民服務》優(yōu)秀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
六年級下冊語文《為人民服務》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徹底、鴻毛、送葬”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了解演講稿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4、初步掌握圍繞主要觀點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課
1、知作者:同學們,通過預習,你們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毛澤東)。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第一任,同學們對他了解多少?(教師相機引導,初知毛澤東。)
2、析課題:這篇課文是一篇演講稿,是毛澤東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講?(學生自由閱讀“資料袋”后回答。)
3、究主人公:據你們了解,張思德是一個怎樣的人,會令毛澤東如此敬重?(可以用課件播放相關資料,教師隨機引導并補充。)
4、明背景:抗日戰(zhàn)爭后期的延安正處在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的勤務兵張思德為人憨厚樸實,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一心一意為著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yè)而默默地奉獻。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他不幸犧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會上深情地說:“我們的隊伍里到處是這樣的人,普通、平常、像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注意不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可正是這些人支撐了我們的事業(yè)。”毛主席的這篇講演發(fā)表時以《為人民服務》為題,這篇文?
設計意圖:“知作者→析課題→究主人公→明背景”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剝筍,環(huán)環(huán)緊扣,一則展示預習情況,增加課堂信息量;二則鏈接相關知識,使學生在學習前就對這篇看似“平鋪”的文章有一個立體的認識,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這是整合處理教材的一個奠基環(huán)節(jié),需要的時候教師要敢于“講”,力爭“點石成金”。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讀通課文:指定6位同學逐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評價、訂正。要求:達到演講的第一步──聲音洪亮、字正腔圓,有一定的語氣變化。
2、學會字詞:可以采用毛遂自薦的方式上講臺帶領大家學習。
①生字:鴻、鼎、旺、炊。
(可以點4名同學上臺板寫并組詞,其他同學觀察筆順、字形是否正確,尤其是“鼎”字,共12畫,第6畫為重點。注意讀準字音:悼dào 炊chuī 受難nàn 送葬zàng)
②詞語:固、鴻毛、法西斯、精兵簡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可以采用互問互答、替換詞語、舉例子、造句等方式來理解。)
設計意圖:讀通課文,掃清字詞障礙,這是一個比較單調且往往被老師輕視的環(huán)節(jié),這樣設計,以期讓每個學生扎實有效地讀書、寫字、積累好詞。
三、再讀,梳理文絡
1、默讀,用“~~”畫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自己概括出小標題批注在課本上。(可以放一段輕音樂)
2、交流找出來的中心句,適當修改后,讓學生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筆畫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標題予以批注,旨在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這篇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寫了五層意思,每一段又圍繞一個中心展開論述,列提綱既符合“把厚書讀薄”的理念,又可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概括能力。
四、復述課文
1、依據黑板上的提綱,同桌之間復述課文。
2、師生集體復述課文。設計意圖:這是一個傳統(tǒng)但卻很有效的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堂結尾,既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記憶,又能鍛煉其口頭表達能力,使課堂回歸到課文的整體。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
1、同學們,《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所作的著名演講。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說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個方面的意思?
2、將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概括,并板書。
(黨的宗旨──死的意義──是非標準──具體做法──形成制度)
設計意圖:導入開門見山,提問不浮、不泛,緊扣文本,既檢查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又使他們注意力回歸,無需過多組織課堂,便使學生進入到思考狀態(tài)。
二、自主選段學習
1、要求:
①弄懂段落中的知識點,如句子之間的關系、表達方面的特色及相關的知識信息等等。
②能帶上表情和動作把本段演講出來。(最好脫稿)
③參考本段的表達方式,仿寫精彩片段。
2、學習方式:先默讀再自由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選擇段落,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在讀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三點要求層層拔高,有梯度。在教師的巡視和點撥下,讓學生充分地閱讀,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亮點,再經過演講和仿寫形成語文能力。
三、交流學習收獲
以“說”和“讀”的方式進行交流課文知識點,教師予以巧妙引導,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或反駁。(主要內容為各段知識點)
設計意圖:給學生較大的發(fā)言空間,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駕馭課堂。擬形成一種全體師生爭先發(fā)言的熱烈氣氛。
四、展示演講風采
1、自選課文一段登臺演講。
(師生從聲音、停頓、表情、動作等方面予以評價。)
2、演講自己仿寫的片段。
3、即興拔高演講。
(用簡短的語言演講古今中外“為人民服務”的人。)
設計意圖:層層拔高的演講設計,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前兩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多數(shù)同學展示,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求不宜太高,教師可以起個頭,學生的演講哪怕是只言片語,只要語句通順并把握好演講的語氣、表情即可。及時通過演講內化黨的宗旨、死的意義、是非標準等等。
五、總結升華
同學們,在你們的匯報中,我知道了我們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我還知道了張思德同志──我們隊伍中的一員,他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重)。這時候,我想起了臧克家寫的紀念魯迅的一首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讓我們謹記黨的宗旨及毛澤東爺爺?shù)慕虒?,從現(xiàn)在起,好好掌握本領,將來服務人民,造福社會!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的升華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師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誦使學生在心里埋下一顆“要活在人民心中”的種子。
《為人民服務》教案 2
教學目標:
1、學會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徹底、司馬遷、鴻毛、興旺、目標、炊事員、送葬、哀思。
2、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4、初步領悟圍繞主要意思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這類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難點是如何體會“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怎樣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 板書課題,簡介背景。
同學們,《為人民服務》(板題)這篇課文是毛澤東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為悼念張思德同志而召開的會議上所作的演講。當時,抗日戰(zhàn)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毛澤東主席針對這一情況,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
請同學們?
二、 朗讀課文,以讀悟情
1、教師范讀,請學生注意朗讀的技巧。
2、小組內讀,各小組可自由采取自己喜歡的形式,但是要求每一個人都參與進去,都有鍛煉的機會。
3、指名讀,檢驗評價。
三、 小組討論,自學質疑
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同學們自愿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最本篇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后各小組將問題匯總。
同學可能提出的問題:
1、“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著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這句話中,“完全、徹底”兩詞可不可以去掉?為什么?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边@句話怎樣理解?司馬遷是誰?
3、“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边@個“目標”是什么?
5、毛主席借追悼會發(fā)表演講,講了那幾個方面的內容?
四、 抓住問題,深入理解
1、劃分層次,理清脈絡
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講話圍繞什么中心講?分幾層意思講?每層意思是什么?師生通過討論,擬出層次提綱:
① 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② 死的意義:重于泰山 輕于鴻毛
③ 不怕批評,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④ 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努力奮斗
⑤ 寄托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劃分層次時,也可以分成4層,把第四第五自然段合成一層:為人民的利益搞好團結,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在文章的第一段中提出本文的中心,即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后面四個段落圍繞這一中心展開論述。
2、逐層分析,深入理解
① 這一層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請同學們劃出表示中心的句子。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著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啟發(fā)同學回答“完全”與“徹底”不能去掉,這兩個詞語說明,革命隊伍除了為人民服務,再沒有任何別的目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應該為人民謀利益。
② 這一層引用司馬遷的話來說明生命的價值,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有的比泰山還重,有的比鴻毛還輕。
司馬遷是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用二十余年時間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本文引用的話選自《報任少卿書》。
③ 指出為人民服務就要正視缺點,改正錯誤。請同學找出這里舉了一個誰的例子來證明上述觀點。
④ 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努力奮斗。
這部分要?
⑤ 這段是整個演講詞的總結語,再次號召人民要團結起來,抱成一個整體。
五、 再讀成誦,以情激qing
讓同學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給組內同學聽。
教學目標:
1、學會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徹底、司馬遷、鴻毛、興旺、目標、炊事員、送葬、哀思。
2、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4、初步領悟圍繞主要意思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這類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難點是如何體會“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怎樣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學生在本單元學習了一些關于革命英雄的事跡,一定心有所感。讓學生課前準備,寫一篇演講稿或抒情散文,來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感受。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另一方面也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寫好演講稿或抒情散文。
教學過程:
請每一位學生都登臺演講或朗讀,并由同學自己做出評價。
《為人民服務》教案 3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五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司馬遷、鴻毛、興旺、炊事員。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領悟圍繞主要意思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或課件
2、重點句子的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lián)系前文,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對本組前兩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看到了志士在刑場上視死如歸、英雄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歷史畫面。緬懷著革命先輩,我們心中涌動著深深的懷念。今天,我們繼續(xù)跟隨時空的轉換,到延安窯洞前去聆聽毛澤東主席的深情演講。(板書課題)
二、激發(fā)興趣,初讀感知
《為人民服務》這篇演講稿你們的爺爺奶奶曾經背過、爸爸媽媽也曾經讀過,文中究竟散發(fā)著什么樣的魅力在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過課前閱讀“資料袋”和預習課文,你知道《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主席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做的演講?
2、自主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注意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
3、交流初讀收獲
a 認讀生字詞(出示生字卡片)
b 指讀課文,校正讀音
c 交流討論: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詞句,理解感悟
圍繞“為人民服務”,毛澤東主席是怎樣層層深入,進行具體表述的?細讀課文,隨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們會感受到毛澤東主席語言表達的魅力。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課文開頭明確提出誰為人民服務,為 ”
⑴ 去掉“完全”、“徹底”兩個詞,比較讀,體會兩個詞語中包含的意思。
⑵ 說說八路軍、新四軍這支革命的隊伍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犧牲的事例。
b 再讀開頭,感悟寫法。(直接點題,亮明觀點)
c 根據提示背誦: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 )、( ),是( )。我們這個隊伍
完全是( )的,是徹底地( )的。張思德同志就是( )。
2、讀2—5自然段,理解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a 默讀,思考:課文從幾個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b 再讀,動筆劃出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c 根據學生發(fā)言,順勢出示(幻燈片2):
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先理解帶點字的意思,再說說句意思,然后舉例說說哪些人的死比泰山還重。
(可聯(lián)系剛學過的課文里的李大釗、郝副營長等戰(zhàn)爭時期的人物,也可聯(lián)系和平時期為人民利益勇于獻身的人物。)
⑵”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幻燈片3)
這段話圍繞怎樣對待批評講了哪幾層意思?是怎樣一層一層講下來的?
⑶“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zhàn)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出示幻燈片4)
聯(lián)系過去的或現(xiàn)在的事例,可以是眾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邊默默無聞的,說說怎樣對待別人才是為人民服務。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戰(zhàn)爭時期,聆聽著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的演講,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這支革命的隊伍不怕犧牲、英勇奮戰(zhàn),用生命和鮮血換來了人民的解放、國家的成立;建國以后,人們背誦著《為人民服務》,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換來了國家的繁榮與富強。今天,你們──21世紀的少年朗讀著《為人民服務》,收獲到了什么?
2、朗讀全文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
《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我已教過多次,每教一次都有新的收獲,但并不完全滿意。教學這篇中老年人非常熟悉但今天的少年兒童并不熟悉的課文,我覺得需要突破兩個難點:1、體會“為人民服務”的思想,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由于時空跨度較大,學生理解“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等句子有一定難度。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本課五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司馬遷、鴻毛、興旺、炊事員。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初步領悟圍繞主要意思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4.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教學目標涉及到了新課標所提出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實際的教學中,成績有,但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現(xiàn)總結如下,以利今后工作。
一、在讀上下功夫
由于時空跨度大,學生很難理解1944年延安革命根據地所面臨的困難,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課文內容深層次的理解與把握,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課前的準備,主要是搜集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的背景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解決為什么要“為人民服務”和怎樣“為人民服務”的問題。背景知識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外在的,另一個關鍵就在于學生的讀,學生通過讀,在讀中感悟,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為什么要“為人民服務”和怎樣“為人民服務”,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切身體會。講是輔助,讀是基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讀的指導。
二、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上求突破
教學中教師的講解是重要的,但教師的講解要精,恰到好處,絕不能代替學生的自讀自解,教師的講解如果超過了度,還不如不講。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聽說讀寫能力,分析與判斷能力,簡單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多做努力,授生以漁,而不是像以前的簡單的授生以魚,我想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豐富而淵博的知識是做好小學語文教師的基本條件,而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已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在上師范學校時老師的教誨,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句話的內涵。無論背景知識的呈現(xiàn),還是基礎知識的講解,再到像對課文內容的詮釋,只有儲備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教學過程中反映出的種種問題,造成了這樣或那樣的缺憾,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總結與反思。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認真學習我校其它教師的經驗,在閱讀指導上下功夫,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上求突破,在提高自身素質上謀發(fā)展,力爭通過本次培訓,業(yè)務能力有較大進步。
《為人民服務》優(yōu)質公開課教案模板 4
【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六年級第十二冊第一組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是毛主席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紅軍,經歷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后來擔任中央警備團的戰(zhàn)士。1944年9月5日,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時,因炭窯崩塌而犧牲。9月8日,中央警備團為他舉行了追悼會。毛主席在會上作了的演講,這就是《為人民服務》。
【學情分析】
本學期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進過前幾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本組課文要盡可能地讓學生獨立的閱讀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和同學交流討論,并且對以前學過的內容進行有機的復習。本文實際上講了人? 在學生掌握中心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讀。以加深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的理解,同時認識思路清楚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新詞。
3、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初步領悟圍繞主要意思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難點:理解復雜句子之間的關系;通過劃出關聯(lián)詞,逐句分析,再總體思考圍繞什么寫的來理解句子之間的關系。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整體把握;學習第二、三自然段;學習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初步領悟圍繞主要意思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初步領悟圍繞主要意思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1、在省個人民政府的辦公大樓里都鑲著五個字,在每個公安廳里也鑲著同樣的五個字,在很多的政府部門里都鑲著同樣的五個字;你知道是哪五個字嗎?學生回答,老師板書:為人民服務。
2、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3、指導:這源于毛主席的一次演講。一九四四年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毛主席發(fā)表了作了的演講,題目就是《為人民服務》。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質疑一:一個字“死”
1、提問:我認為全文大部分內容是圍繞一個字來寫的,你覺得是哪個字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聽課文,想一想:
2、老師范讀課文。
3、學生思考、回答:
4、教師正面肯定之后引入“死”字(如果沒有學生提到老師可以直接給出)。提問:你想一想老師(這位同學)為什么用這個字來概括呢?從哪些方面考慮的呢?
5、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6、教師指導:
1文章是為了追悼張思德同志的,本文是因“死”而來的;
2在文中重點講了“死”的意義;
3在文后談到了“死人”的是經常發(fā)生的,“死”得其所,還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
4在文章最后還談到了以后我們“死”人了怎么做的問題。
7、小結:文章是在追悼會上的演講,引導人們正確的看待死的問題,并從這個問題深化到為人民服務以及全黨全軍以后應該怎么做的問題上來。
三、再讀課文,深入學習
(一)質疑二:兩個方面
1、提問:文章寫到了死的意義的兩個方面,是哪兩個方面呢?
2、學生思考,點名回答;(死的意義的兩個方面:1、有價值的死;2無價值的死。)
3、提問:關于死的這兩個方面的意義,毛主席是怎么說的?在書上劃出來。
4、老師指導:死的意義的兩個方面:1、有價值的死——重于泰山;2無價值的死——輕于鴻毛。
5、指導: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介紹張思德同志);指導讀最后一句。
6、小結:只要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就不怕犧牲,因為為了人民死了也是光榮的。
7、齊讀第二自然段。
(二)質疑三:三個人物
1、提問:在毛主席的演講中一共提到了三個人物,是哪三個人呢?
2、點名上黑板來板書三個人的名字:張思德、司馬遷、李鼎銘(指導寫字)
3、提問:這三個人物分別是在什么地方出現(xiàn)的呢?請你劃出所在的句子。
4、點名回答。
3、提問:毛主席提他們的目的又何在呢?
4、學生再讀課文,思考、交流;
5、歸納、指導:
1、張思德:指出他的死是光榮的,追悼他;同時也給全軍樹立了榜樣,號召全黨全軍向他學 ”的意思)指導讀這一句
3、李鼎銘:是用他提出來的“精兵簡政”的意見,來證明我們是完全徹底的為人民服務的。)
(一個引例:周總理也提出了很多為人民的好建議,怎么不提他呢?)
學生在思考回答毛主席提李鼎銘的目的上可能有難度,圍繞“李鼎銘”重點講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段。
學生思考: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說的是什么?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①先說出這段話中的關聯(lián)詞,并在書上點上著重號。[因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設)只要;就(條件)]
②每句說的`是什么?
第二句講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
第三句講凡是符合“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這個條件,不管是誰的批評和意見,我們都要改正,都要照辦。
(2)這段的中心句是?(只要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指導本段是怎樣圍繞這句話論述的。(邏輯嚴密的一組復句加以論述和通過舉例。指名分別讀出這兩部分。)這段話一句緊扣一句,層層遞進聯(lián)系非常緊密。先講不怕批評再講不講究批評的對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所以,毛主席提到“李鼎銘”先生就是為了說明“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改正錯的”的這個觀點。
四、復習鞏固
提問:第二自然段中心句是哪句?作者是怎樣圍繞這個主要意思進行論述的?
(第一句是中心句;先引用司馬遷的話做論據,再具體講什么樣人的死毫無意義,什么樣的人死得有價值。最后肯定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要重。)這一段是講革命者對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義、有價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觀。
小結:我們可以借鑒圍繞這一個主要的意思進行一步一步的論述,把自己的觀點說明清楚。
結束語:大家說老師我今天是干什么來了?(為人民服務了!)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5
下面是《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參考!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一)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全文闡述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文章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中心,進行了兩個方面的論述。
學生對課文的背景了解過少,而且這是學生初次接觸議論文,文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更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對學生來說,是無趣的,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挑戰(zhàn)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只有激發(fā)學生“我想學”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起引導的作用,與其枯燥地講解,不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研讀。
于是,我確定的目標是讓學生有明確目的地讀書!那么學完這課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背誦課文!這是一篇議論文,學生必須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輕松背課文。
早自習的時候我讓學生預習課文,讓學生嘗試背誦。上課的時候,我問學生:“你們會背了嗎?”孩子們面面相覷,面露難色。然后我說:“同學們,別緊張也別害怕,為什么這課不能容易地背誦出來呢?因為這課同學們還沒理解。這是老師的問題,不是你們的過失。在今天的兩堂課里,我將引導你們理解課文內容,并保證只要你們認真聽講,努力思考,兩堂課下來,個個都能流利地背誦課文!”
這時,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了!
《為人民服務》的教學反思(二)
教學中我主要圍繞課后的問題展開了教學,學生能回答的問題讓孩子們回答。比如“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這幾句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首先要讓學生懂得這幾句話分別說的是什么意思,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句與句之間是怎么樣連起來的。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讀,自己領悟每句話說的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并不難。我把每句話的意思都簡要板書在黑板上。句與句之間是如何連起來的對學生來說就難了。于是我讓學生看看板書,說說從每句話的意思中看出了什么?聰明的學生馬上說了,感覺一句比一句深入,說得具體明白!于是我抓住學生說的越來越深這句話,告訴學生,一句比一句深,句與句之間就是遞進的關系,每個句子之間就是這樣連起來的!這樣,學生就理解了“遞進”。接著,我讓學生再次小聲朗讀這四個句子,還有沒有什么疑問。最后,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再讀四句話,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出來。短短的幾分鐘內,人人過關!
這課的教學,我感覺的用的是“剝筍”的方法,一層一層剝開,讓學生見證驚喜見證奇跡。兩堂課的教學,學生并沒有生出厭倦的情緒。
備課不僅僅重要的是了解學情,充分了解學生,預測學生!
《為人民服務》的教學反思(三)
一轉眼,從教近五年了,公開課也做了不少。對于公開課,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種新理念的嘗試,一種理想的追求,一種藝術的雕刻……是陽春白雪,是冰山雪蓮,是孔雀展屏。然而,當教研員讓我在“區(qū)際交流 和諧共進”沈河、和平語文學科教學研討會上執(zhí)教《為人民服務》一課時,我著實感到困惑了。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這篇講演著重論述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梢哉f這是一篇典范的演講詞??墒俏乙恢痹谙耄哼@篇課文學生能喜歡嗎?教材為什么要選這篇課文?時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學生是否完全接受?況且,本文的第四、五兩段似乎與前面幾段論述的不是一個問題,分析起來有一定難度。這樣一篇課文,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我們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么?
經過對教材、學生等反復的思考與沉淀,我把這堂課的教學設計為一節(jié)演講課:讓學生感知演講詞針對性、啟發(fā)性、感染性的三個特點,從而能夠進行簡短的即興演講。針對教學目標,我預設了這樣的教學過程:通過分析演講詞的結構、語言,緊緊抓住嚴密、準確、有表現(xiàn)力這幾個詞語來體會演講詞的特點,從而掌握演講的基本技巧。
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們熱情的反應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這更多應該源于他們對于演講這一的喜愛,這篇課文完全成為學生們學習演講詞的一個載體,因此,他們樂于朗讀、品味、分析、總結,并把學到的知識在即興演講中加以運用。
回顧這一節(jié)課,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讓語文課語文味兒十足
總以為只有古典詩歌教學過程中意境的渲染能夠讓語文課語文味十足,其實不然,語文應是聽說讀寫的結合,要讓一堂課更具有語文氣息,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美,還應該進行扎扎實實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二)讓語文課“實用”起來
語文課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鑒賞的能力、表達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面臨現(xiàn)代社會中交際越來越重要的現(xiàn)實,讓語文“實用”起來。
(三)讓學生思維動起來
有時候,一些課堂熱熱鬧鬧,師生和諧愉快,可是教學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學生并沒有認真深入的思考,因此語文能力提高比較緩慢;我們應該選擇恰當?shù)慕虒W切入點,讓學生的思維真正的動起來。
(四)讓課堂環(huán)節(jié)靈活、高效
我們學習、領悟課改的新理念,我們更關注這些新理念的落實,關注新課改的實踐,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也遭遇了一些困惑與尷尬。忽視語文教學特點而過分追求新形式,會讓我們的課堂走入誤區(qū)。如何讓課堂環(huán)節(jié)靈活、高效,帶給學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語文課,我們究竟應該帶給學生什么?應該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
《為人民服務》教案設計 6
課前準備:
1、收集張思德及文章寫作背景資料。
2、收集議論文寫作的相關文學常識材料。
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
一、談話揭題
我們經常聽到“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對這句話你了解多少?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圈點勾畫,學習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字詞含義。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課文體裁。
(1)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自由交流對文章中心內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層次。
(2)交流收集的議論文寫作常識性材料,了解文章議論文的特點。
3、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課堂積累
1、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美詞句。
2、填空,體會句子的特點,并練習仿寫。
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有缺點,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行。
四、交流學習收獲。
第二課時
目標:
1、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進一步認識課文是怎樣圍繞“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心展開論述的。
3、培養(yǎng)合作學習、閱讀理解的能力。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課文有了哪些了解?
2、作者圍繞“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心組織了哪些內容?
二、自主研讀,合作交流
1、自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段,深入理解,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2、合作交流。注意含義深刻句子的體會。
如:(1)你怎樣理解司馬遷的話?你知道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輕于鴻毛?
(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事例,談談你身邊“為人民服務“的人和事等。
3、結合你對課文的理解和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為人民服務”的理解和體會
三、朗讀背誦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結成小組練習朗讀背誦。
四、拓展延伸
找一篇你喜歡的議論文,嘗試閱讀,看看它圍繞什么主題組織了哪些內容?
《為人民服務》教案設計 7
《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課文。此文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全文論述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文章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中心,分作五層進行了論述。
這種無故事情節(jié)、無華麗詞句的說理性文章,對小學生來說是“無趣”的,可我在教學時卻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無窮樂趣。下面是學生理解課文“開追悼會的目的”的片斷記錄。
文章內容:
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zhàn)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求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師:同學們讀讀這段文章,想想從中你能讀懂什么?體會到什么?
學生:我體會開追悼的目的是“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學生:通過自學這一段,我讀懂了:毛主席能公平地待人。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所以我們就要為他開追悼會。
學生:我
學生:我體會到了開追悼會既可以安慰死者的家屬,又號召大家都來學習他的精神。
學生:我從文中讀出“毛主席是個極其聰明的人”。為什么這樣說呢?當時的革命勢力并不強大,毛主席就用為死者開追悼會的方式讓人民都團結起來,這樣一來,革命力量就會慢慢增強,一舉殲滅敵人,解放解放全中國?! ?/p>
【教學反思】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講演稿。講演,是一種強調闡明觀點和宣傳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論說方式。《為人民服務》這篇講演稿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要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朗讀和默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老師應該從“深文淺教”中教會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實踐,證明了這節(jié)課的安排是合理的,學生學到了知識,老師教的輕松,收到了實效。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可看出,他們對此理解還比較透徹。我班的學生為何對文章能作出如此透徹的理解呢?簡單地說,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
長期以來,我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讀──想──談──”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探討。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研究,教師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能力了解功課時,教師才去調兵遣將幫助他。這種模式營造了讓學生主動地獲得學習的成功,同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發(fā)展也得到了提高。他們可以大膽地去發(fā)現(xiàn)、去想、去說。課堂上,同學們常常會因一個問題爭論不休,每個人都會說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教師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能感受到成功。學生只有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才能從一次成功走向更多次成功,不斷的成功,不斷的滿足,不斷的激勵,導致不斷的努力。這樣一來,同學們愿學習了,也逐漸會學習了,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才有《為人民服務》教學中的上述片斷。
《為人民服務》反思 8
《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第12課。此文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全文闡述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文章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中心,分層進行了論述。這種無故事情節(jié)、無華麗辭藻的文章,對小學生來說是“無趣”的,課文距今已近六十年,學生對當時的時代背景知之甚少,不易理解,難以引起情感的共鳴,又因為學生是初步接觸這類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文中一些語句含義深刻,更是增加了理解的難度。在備課時,我反復研讀課文,總覺得犯難,不知如何著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者只是起引導的作用,與其枯燥地講解,不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研讀。《為人民服務》是一篇演講稿。演講,是一種強調闡明觀點和宣傳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論說方式。既然如此,就讓學生先聽演講吧。我充分利用遠教資源,讓學生先聽著演講進入文本,而后談談能引起你共鳴的地方。演講中的慷慨激昂感染了學生,聽完演講后他們便迫不及待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一學生說:“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共鳴,從這篇演講稿中,我不僅知道了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重,而且還知道了李大釗、江姐、黃繼光等革命烈士的死也比泰山還重,他情不自禁地朗讀起這句話,并在“泰山”和“重”這兩個詞上加了重音,通過他的自讀自悟,讓全體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另一學生在分析如何正確對待批評時,不由自主發(fā)出感慨:毛澤東這么偉大的人物,對待批評都是歡迎的態(tài)度,想一想自己真是羞愧,對待批評總是逃避。通過他的自讀自悟,讓學生受到了反省自我的教育。
學生一個接一個,就連我認為很普通的一句話都被學生詮釋得精彩至極,連我認為很難的問題全被學生輕易解決,這就是個性化的閱讀,枯燥無味的議論文竟被學生讀得有滋有味,這是我課前根本想不到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輕松自由地走進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勃勃生機。
《為人民服務》教案設計 9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講演稿。講演,是一種強調闡明觀點和宣傳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論說方式。講演稿屬于論說文的范疇。
教學《為人民服務》的要求是: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朗讀和默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老師應該從“深文淺教”出發(fā),花一番功夫設計教學方案。
一、教師講述背景材料。
出示課題后,讓學生看課文后面的練習第二題:“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講話是在什么情況下、對誰講的?”然后由教師簡明地講述有關資料:
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對敵作戰(zhàn)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各解放區(qū)都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對支援戰(zhàn)爭、減輕群眾負擔、鞏固和擴大解放區(qū)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軍戰(zhàn)士張思德(屬中共中央警衛(wèi)團)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窯崩塌而犧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為悼念張思德同志召開大會,毛澤東同志在追悼會上發(fā)表了著名的講演《為人民服務》。
二、引導學生初讀課文。
1.全文生字少,學生初讀時不會有困難。但是,課文有不少由熟字組成的詞語,學生在理解上卻有困難。教師除了要提示他們查字典獨立理解一些詞義(如“鴻毛”“固”“或”“賣力”等)外,還應出示小黑板補充一些注釋,如“司馬遷”“法西斯”“精兵簡政”等。學生第一遍讀課文,要求他們抓住詞語,初步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2.為悼念張思德,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對張思德的革命精神進行了熱情贊揚,同時對他的犧牲表達了哀悼之情。組織學生第二遍讀課文時,要他們思考課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達了講演人對死者的評價和悼念。
課文的第一、二段表達了對張思德的評價:張思德生前是“完全”“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第五段表達了講演人的哀思。
3.要求學生重點閱讀第三、四段,并畫出表達主要意思的句子:
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
一切革命聯(lián)合會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4.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通讀全文,概括地說說各個段落的大意。
三、引導學生細讀課文。
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然后組織大家討論。
1.第一段,課文用“革命”點明“我們這個隊伍”的性質,用“為著解放人民的”“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點明我們這個隊伍的任務。第三句話指出張思德同志生前參加了革命隊伍,而且是“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2.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什么不同?!边@一句跟下面三句是總(起)分(述)關系。這樣說可以啟迪革命的同志分清人生的不同意義,從而充分肯定張思德同志生前的功績。
3.第三段共六句話,其中有“不管……都……”“只要……就……”連接的三個表示條件關系的復句。用這樣的句式來說,加強了語言的力量,突出強調了“我們這個隊伍”堅持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
4.第四段可以分三層。第一層指出“我們這個隊伍”現(xiàn)時的任務:要團結全國大多數(shù)人民,去爭取全民族的解放。第二層和第三層指出怎樣才能完成這個任務:要努力奮斗;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5.第五段在講演結束時仍回到追悼張思德“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緊扣講話中心,又進一步表達了對張思德同志的哀悼之情。
四、指導朗讀和背誦,檢查并幫助學生對討論中著重分析的詞句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入理解。
《為人民服務》教案 10
《為人民服務》教學雜談
【廣東省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 黃 茳】
〖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點滴談·審題悟意,滲透德育教育〗
《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從課題看就有著很強的德育教育意識,抓課題悟文意。讓學生了解張思德同志的故事,理解司馬遷的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感悟文本含義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受到這樣的教育:“為人民服務”是從小事、身邊的事做起,我們小學生也可以做到,而且能做好,從而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
《為人民服務》教學談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qū)雙新小學 黃 賢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講讀課文,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如何將老課文上出新意,如何在這篇課文中深入地挖掘出課文的內涵,這些都是我們重新拿起這篇課文時所思索的問題。
《為人民服務》全文很短,只有五六百字,但內容非常豐富、深刻。全文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依次講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宗旨;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正確對待困難、對待同志,為人民的利益團結互助;悼念為人民而死的人以團結全體人民等多方面的問題,思路十分清楚。通過自己的反復誦讀,覺得這篇課文實際上講了人活著是為了什么的問題,是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的極好教材。
根據課文內容設置了知識、情感、能力三個目標:
1、通過學習,讓形式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中“固”、“或”的意思。了解“固”的古義與今義的區(qū)別。
2、讓學生了解什么樣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樣的死是輕于鴻毛。
3、讓學生知道普通人應怎樣為人民服務,培養(yǎng)形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與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以上4點都是。
教學難點:
讓學生知道普通人應怎樣為人民服務。
這篇議論文說理性很強,不太符合現(xiàn)在學生的口味,應怎樣上呢?設計前我作了調查,百分之八十的同學不喜歡這篇課文,覺得它枯燥無趣。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并真正地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培養(yǎng)他們?yōu)槿嗣穹盏呢熑胃泻褪姑心兀课以O計了如下環(huán)節(jié)。
說:首先我直接導入,復習舊知識,回憶每一段都講了什么,全文主要圍繞什么來寫的后,讓學生說說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引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隨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固”、“或”字和句子的意思。
談:學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古人把死與泰山和鴻毛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理解什么樣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樣的死是輕于鴻毛。課件出示死重于泰山和死輕于鴻毛的人物圖片。(死重于泰山的有毛澤東、諾貝爾等名人、偉人;死輕于鴻毛的有希特勒、拉登恐怖分子等)緊接著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人物及事跡。讓學生了解死重于泰山和死輕于鴻毛的人物,豐富學生的積累,知道這些名人、偉人為我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問:課件中閃現(xiàn)的都是一些名人、偉人,學生肯定也會說出一些名人、偉人的名字,那普通人能否為人民服務呢?我講述李素麗、徐虎、張思德同志的事跡,讓學生理解他們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人民服務,請學生想一想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人也在為人民服務呢。
練:通過句式練習:為人民服務,_________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說出來。讓學生理解為人民服務不分大小事,不分時間,不分年齡等
讀:學生用最喜歡的方式讀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并試著背誦,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為人民服務》教案 11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重于泰山”、“輕于鴻毛”、“五湖四海”、“死的其所”、“精兵簡政”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啟蒙教育。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重難點、關鍵】
1、了解課文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意思寫了哪些內容。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初步感知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重點學習第一、二方面的內容。
〖教具準備〗
教學錄像片、文字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簡介北京
1、今天,我們要學習革命烈士張思的的精神。請看錄像。
(觀看張思德在炭窯燒炭犧牲的資料片。)
2、導入課題:
張思德同志正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個好同志。
3、簡介北京:
張思德同志是中央警衛(wèi)團的戰(zhàn)士,1933年參加紅軍,經歷過長征,負過傷。1944年因大生產運動的需要,被派去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不幸犧牲。9月8日,中央警備團委他舉行了追悼會。毛澤東主席在大會上做了著名的演講,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為人民服務》。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查閱工具書。
2、檢查對生字的讀音情況:
“鼎”讀“dǐng”,“徹”讀“chè”,“受難”的“難”讀作“nàn”。
3、檢查對生字詞的理解:
人固有意思,或重于泰山,或重于鴻毛:固,本來。或,有的人。重于,比……還重。
鴻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輕微、不足道。
精兵簡政:縮小機構,精簡人員。
五湖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義,有價值。
追悼:懷念死者,表示哀悼。
哀思:悲痛哀傷的感情。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⑴ 課文圍?
2、小組討論交流。
3、集體匯報交流(由小組派出代表匯報):
課文圍?
⑵ 第二方面講: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
⑶ 第三方面講: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⑷ 第四方面講:正確對待困難、對待同志,為人民的利益團結互助。
⑸ 第五方面講:悼念為人民而死的人,以團結全體人民。
4、交流畫出的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一讀。
四、細讀課文,深入理解第一、二兩方面的內容
1、學習第一方面的內容:
⑴ 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每句話的意思,找出含義最深刻的句子。討論交流:
① 第一句話講我們的隊伍是革命的隊伍。第二句話講我們這個隊伍是徹底為人民利益工作的。第三句話講張思德就是這樣的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② 學生認為第二句話含義最深刻,幻燈顯示第二句: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a、理解帶點詞的意思: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說,除了為人民服務而外,再也沒有任何別的目地?!皬氐住保褪秦瀼氐降?。
b、句子的意思:
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我們都應該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的利益工作,除了為人民服務,再也沒有別的目地了。
⑵ 朗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方面的內容:
⑴ 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段圍繞什么意義來說的?哪些句子的含義最深刻?該怎樣理解?
討論交流:
① 這段圍繞人死的兩種不同的意義來說的。
② 學生可能
這是史學家司馬遷的一句名言,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它的意思?
(人本來就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要輕。)
學生朗讀以上句子,并背下來。
③ 幻燈顯示第二個句子:
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鴻毛還輕。
a、引導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法西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實行恐怖、獨裁、推行侵略政策的德、意、日三國的統(tǒng)治者。也就是說,如果是為人民謀利益而死的人,他的死就比泰山還要重;如果是為法西斯出力,為剝削、壓迫人民的人出力而死,他的死就比鴻毛還輕。)
b、引導學生舉出“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再舉出“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的例子,加深對人生的意義的認識。
c、指導學生反復讀以上句子,加深理解。
⑵ 朗讀第二自然段。
五、作業(yè)設計
1、看拼音寫詞語:
chè dǐ xīng wàng hóng máo chuī shì yuán
( )( )( ) ( )
tài shān bō xuē jīng bīng jīng zhèng
( )( )( )
wú hú sì hǎi mù biāo āi sī zhuī dào
( )( )( )( )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炊( ?。⊥ā 。兀ā 。“Вā 。耍ā 。?/p>
吹( ?。⊥簦ā 。∑觯ā 。≈裕ā 。∑保ā 。?/p>
3、根據課文意思填空:
人總是____,但死的意義____。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____一死?;颍撸撸撸撸颍撸撸撸??!睘槿嗣窭娑?,就比____還重;替____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____還輕。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繼續(xù)深入學習課文,理解第三、四、五方面的意思。
2、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方面的內容
1、輕聲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
這一段是圍繞哪一方面來講的,講了哪幾點意思?
2、學生自學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匯報交流:
這一段主要圍繞“我們要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眮碇v。主要講了這四個意思:
第一點: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缺點。
第二點: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的批評是對的、對人民有好處的,我們都要接受并改正。
第三點:黨外人士提的“精兵簡政” 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采用了。
第四點:我們堅持這樣做,隊伍就會興旺起來。
4、思考:
作者為什么要舉“李鼎銘”提的“精兵簡政”這個例子?為什么說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改正錯的,隊伍就會興旺起來?
交流:
因為“精兵簡政”作為一個黨外人士,不是共產黨員,他提出黨內干部要“精兵簡政”這個策略是正確的、合理的,共產黨內就接受他的批評建議,進行改革,說明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提的批評、建議會合理,就一定會被采納。
5、齊讀第三自然段。
二、學習第四方面的內容
1、輕聲讀第四自然段,想想這段是圍繞哪一個意思來講的?
2、仔細讀第四自然段,體會一下哪個句子的含義最深,把你的理解寫在旁邊。
討論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相機出示以下句子。
⑴ 幻燈顯示: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① 引導學生談理解:
“五湖四海”指的是全國各地。也就是說,我們全國各地的人走到一起來了,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打敗侵略者,解決全民族,大家都是為人民的共同的利益而工作的。
② 讀以上句子。
⑵ 幻燈顯示:
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shù)人民走這一條路。
① 引導學生理解:
“這一條路”指的是為了人民,解放全國人民的道路。也就是說,我們要團結全國可以團結的人民,共同為打敗帝國主義、打敗侵略者;解放全民族、解放全國人民而共同奮斗。
② 讀以上句子。
⑶ 幻燈顯示: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① 引導學生理解。
② 讀以上句子。
⑷ 幻燈顯示:
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shù)人民的痛苦,我們?yōu)槿嗣穸溃褪撬赖闷渌?/p>
① 引導學生理解。
② 讀以上句子。
⑸ 幻燈顯示:
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zhàn)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① 引導學生理解。
② 讀以上句子。
3、朗讀第四自然段。
三、學習第五方面的內容
1、指名朗讀第五自然段。
2、這一段主要講什么?
3、作者為什么在文章結尾談這問題?
4、齊讀第五自然段。
四、總結課文
1、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需要記住的語句,做記號。
2、交流找到的句子:
⑴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⑵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
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⑷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3、讀一讀,記住自己認為要記住的語句。
4、自由讀課文,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5、請幾個同學試著背部分段落。
五、作業(yè)設計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困難( ) 完全( ?。≈С郑ā 。」饷鳎ā 。?/p>
興旺( ?。∨u( ) 集中( ?。⊥纯啵ā 。?/p>
2、選擇關聯(lián)詞填空:
不管……都 只要……就 只有……才
只要……都 雖然……但是
⑴ 不管是高級干部,還是普通群眾,( ?。┧鲞^違反法紀的事,( ?。┮艿椒傻膽土P。
⑵?。ā 。┤巳硕紒黻P心班集體,我們的班級( ?。┮欢茉u上“文明班級”。
⑶ ( ?。└冻鲂燎诘膭趧?,( ?。谐晒Φ氖斋@。
⑷ 這件是對他來說( ?。╇y度很大,( ?。┧^對不會放棄,一定會想盡辦法解決的。
⑸?。ā 。┦鞘裁矗覀儯ā 。┎荒芨闾厥饣?/p>
3、把你覺得課文中需要記住的語句抄寫下來。
【板書設計】
原因:革命隊伍的宗旨、性質所決定
不怕犧牲
為人民服務 做法 不怕批評
不怕困難、加強團結
開追悼會的意義
《為人民服務》教案 12
教學要求: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的熱情。
2、結合課文理解“泰山”、“鴻毛”、“興旺”等雙音詞和成語“精兵簡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課文層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
4、根據課文聯(lián)系的具體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至少背誦其中的某個章節(jié)。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字詞句,能獨立完成作業(yè)。
教學難點:
對文體(論述文)的了解,學會寫作時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寫作的方法。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進行預習。
2、出有思考題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簡介背景。
同學們,《為人民服務》(板題)這篇課文是毛澤東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為悼念張思德同志而召開的會議上所作的演講。當時,抗日戰(zhàn)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毛澤東主席針對這一情況,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樹立這樣一種信念:不是人人為我,而是我為人人。
二、學生自學字詞。
1、查字典,讀準“鴻、鼎、銘、悼”的字音,掌握字義。
2、查工具書,理解“鴻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簡政”等詞語的意思。
三、學生質疑,教師析疑,釋疑。
學生對課文中的字、詞、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加以解決。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層次。(帶著思考題讀課文)
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講話圍繞什么中心講?分幾層意思講?每層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掛出?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明確學習目的。
同學們,上個課時我們預習了課文,初步明確了毛澤東同志這篇講話的時代背景以及課文內容。本節(jié)課我們著重理解這篇講話是圍繞一個什么中心寫的,是怎樣圍繞中心一層一層論述的,以及我們應該向張思德學習些什么。
二、整體入手,明確中心
學生帶著思考題自讀全文
1、本文圍繞一個什么樣的中心思想來寫的?
2、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全文圍繞“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來寫的。一是《為人民服務》提示了講話的中心;二是“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點明了文章的中心,闡述了我們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的性質、宗旨,是作者論述的中心論點。)
三、分層詳讀,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第一層
(1)朗讀第一層
(2)學生思考:這一層中的第1、2句是什么關系?(因果)
(3)學生練習:用因果關系讀第1、2句話。
(4)學生思考:哪些詞具體說明了黨和人民的密切關系?
(完全、徹底)
(5)板書:(宗旨: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
3、講讀第二層:
(1)指名讀課文
(2)理解:“固”(本來)、“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輕于鴻毛”(即比鴻毛輕)
(3)思考:為什么說“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啟發(fā)學生從看過的電影、電視中的正、反兩面的人物來理解: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榮、有價值;替敵人賣命,損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為人民所痛恨。)
(4)小結:
這一層中講人死的兩種不同意義,著重指出“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重于泰山
(5)板書(死的意義)
輕于鴻毛
3、講讀第三層
(1)第一大組讀課文
(2)思考:為什么說只要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3)用詞素分解理解“精兵簡政”的意思。
(4)這段話句與句之間在邏輯上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先指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就不怕別人批評;再舉例說明這樣做的好處,強調我們務必這樣做。)
(5)板書(不怕批評,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4、講讀第四層
(1)第二大組讀課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給這段課文劃分層次
(學生動手,教師巡視,然后師生討論訂為4層)
(4)思考:第1層與2、3、4層是什么關系?(因果)
(5)思考: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必須怎樣做?
(6)利用學生對(5)的回答板書:
(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努力奮斗)
5、講讀第五層
(1)第三大組讀課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為什么要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團結才有力量,才能實現(xiàn)共同的革命目標)
(4)板書:(寄托哀思,團結人民)
四、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過悼念張思德,講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
2、寫作特點:
(1)文章在圍繞“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心思想論述時,注重擺事實,講道理,條理清楚。
(2)本文的語句在邏輯上結構嚴謹。
五、課堂練習。
1、劃去下列詞語中錯誤的讀音。
困難(nàn nán) 還(huán hái) 要興(xīng xìng)旺
2、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1)精(?。┍ā。┖啠ā。┱??。?/p>
(2)死得其所(?。?/p>
3、填空。
《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先總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從(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方面分述,最后指出開追悼會的目的是。
六、課外練習。
1、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愛的章節(jié)。
2、完成練習冊。
七、附板書設計
1、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重於泰山
2、死的意義:
為人民服務輕于鴻毛
3、不怕批評,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4、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努力奮斗
5、寄托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