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3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3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當這一天到來,人們就會去掃墓紀念已逝去的親人,也可以通過爬山游玩.蕩秋千的活動來度過。
我的家鄉(xiāng)在平度,清明節(jié)這天,我們在這里有吃雞蛋.碰雞蛋的習俗。一早,我拿著媽媽煮好的雞蛋出去和小伙伴舉行碰雞蛋比賽,比比誰的雞蛋最硬最結(jié)實,先碰碎的必須把雞蛋吃掉才可以在比,幾輪下來,有的小伙伴一連吃了五六個了,我也吃了兩個,但我們玩的很高興.很愉快。下午,我們一家來到紫荊山給老奶奶上墳,來到老奶奶的墓前,我們先把墓的周圍打掃干凈,然后放上美酒小菜.擺好糕點鮮花,我默默的對老奶奶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名牌大學’說完,磕了三個響頭,爸爸.媽媽在進行一番禱告之后,我們就開始放鞭炮.燒紙錢,我抓了一大把把紙錢放進燃燒的大火中,過了一會,就看到漫天飛舞的紙灰,在空中飛舞。我在這噼里啪啦的鞭炮中走出了墓園。
這就是我家過的清明節(jié),它用掃墓.燒紙錢來表達對親人一種深深的懷念,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jié)。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
每當清明節(jié)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著鐵鍬還有黃紙跟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著。
不知道為什么,每到清明時節(jié),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跟天氣一樣。
家鄉(xiāng)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jié)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里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jù)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了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噬系倪@次微服私訪,使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后,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是當圣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了,誤以為皇上要殺他,于是乘天黑,背著八旬老母躲進了深山老林里面?;噬吓扇苏伊巳烊挂矝]有找到,于是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跟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里,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尸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后也后悔不已,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jié)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我永遠難忘。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我們?nèi)疑塘亢昧艘粔K去祭奠爺爺。大姑媽在專心致志地剪紙錢,那碩大的白紙轉(zhuǎn)眼間就變成了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紙錢,送給遠方的爺爺。奶奶跟我媽媽在包餃子,把我們對親人的的思念一起包進去。爸爸跟大伯在準備貢品:蘋果,香蕉,還有爺爺最愛喝的白酒。
一切準備停當以后,我們?nèi)叶既チ四沟?。在那里,逝去的人們安睡在那里。爸爸跟大伯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許多新土。大伯干得汗流浹背,我還是看得出他的心情很沉重。北風呼呼的吹,仿佛蒼天也跟我們一起嗚咽;時而卷起陣陣黃沙,為爺爺遠行墊路。我們把帶來的水果、水餃等貢品恭敬地擺放在那里,虔誠的蹲下;從大口袋里捧出剪好的紙錢;一張、一張,慢慢地引燃?;鹈鐨g快地跳動,把我們的思念帶給遠方的爺爺。大姑媽嘴里低聲祈禱,祈求親人保佑我們平安。燒完紙錢,我們又鞠了四個躬,大家的眼圈都紅紅的。我輕聲地告訴爺爺:“爺爺,我想您,好想好想的……您也一定想我們了吧。您放心吧,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會照顧自己也會照顧奶奶的。明年清明我們還會來。”其實,我們應該經(jīng)常來才是。
到家以后,我總圍著奶奶轉(zhuǎn),跟奶奶說話,給奶奶唱歌;奶奶別提多開心了。爸爸媽媽都夸我懂事了。今年的清明節(jié)讓我懂得了活著的意義。我想,我要熱愛生活,尊敬家人,孝敬父母,爺爺才會在九泉之下安息的。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4
清明節(jié)的那天。早晨,我們一起床,看天正下雨在我眼前晃動,時間大概在六點十三分左右,爸爸問我要不要跟他一起去掃墓,我爽快的答應了。在路上我突然發(fā)現(xiàn)爸爸手里比以前少拿了一樣東西,呦!是少了鞭炮,我大聲說:“爸爸你好像少帶了鞭炮啦!”
爸爸聽了我的話,回過頭來,親切的對我說:“是啊!爸爸今天確實沒有帶鞭炮,”爸爸的話音剛落,我立刻接上來說:“為什么不帶呢?”我?guī)е蓡柨粗职?,爸爸摸著我的頭,溫跟的對我說:“那是因為今年的火災太多了,所以不準放鞭炮,難道你不知道嗎?”聽了爸爸的話,我腦海中立即浮現(xiàn)出張告示牌:上面確實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那幾個大字。
沒想到爸爸聽遵紀守法的呢!
在掃墓的時候我看到許多來掃墓的人,他們好像沒有把高是放在眼里,在墓前噼里啪啦炮竹放個不停,他們跟我爸爸比起來,真是不如我爸爸呀!
看到此時的情景,我心里想到社會上有許多不遵紀守法的人,雖然這只是件小事,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德,要是人人都能遵守法律的話,我們這個文明的社會就會更加文明。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5
清明節(jié)是我們家鄉(xiāng)特別重要的一個日字,清明節(jié)的天氣總是陰沉沉的,微微的細雨總是十分常見的。不過正如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樣,清明節(jié)的細雨中總是有著各色的人群穿梭。他們都是在這一天祭祖掃墓的人。
每年,我都會跟隨著外婆他們,冒著如絲般的細雨,來到太太與太公的墳頭,看著外婆不停叨念著什么,我知道,這只是些迷信罷了,但其中也表達了外婆對祖輩們的敬意。接著,外婆他們便將盒里的飯菜都分到了小碗里,然后又拿出了買來的紙錢,點上火,對著火光不停拜著,也催著我們拜著。不遠處的山頭,總有煙火在燃放,它們使暗淡失色的天空,瞬間綻放出了絢麗的火花,我知道,這不僅僅只是普通的煙火,其中,還蘊含著晚輩對逝去長輩的思念與問候。天,雖一直飄灑著朦朧的細雨,卻永不熄那綻放的火花!我也一樣,雖不曾見過那些和藹,親切的面容,但還是希望他們能在那個觸摸不到的世界里,開心,快樂地生活著。
叩拜完后,外婆便讓我們趁熱吃了那些多帶來的艾餃。由于早晨沒吃多少,我隨即抓了一只塞進嘴里。這艾草是前幾天我跟哥哥和舅媽采來的。艾草不顯眼,與那嫩綠的小草沒太大區(qū)別,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艾草的葉片式毛茸茸的,仿佛有層薄薄的雪落在了上面。在我們離開之前,外公還捧來幾堆新土,折來幾條柳枝,將新土覆蓋在陳土上,又將柳枝插入在土壤里,這才離開。
清明節(jié)是緬懷逝者的日子,同樣它也是春日新生的開始!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6
清明節(jié)家鄉(xiāng)的空氣里彌漫著清明的氣息。生機和活力漲滿了大地寒冬的印痕一去不返。
我們這兒清明節(jié)的習俗,除了掃墓和踏青外,還有煮雞蛋、放風箏等。
今年清明節(jié)這天的早飯,母親煮了一些雞蛋給孩子們吃。煮雞蛋大都是紅皮,白皮的被涂成了紅色,有的還畫上了娃娃,那俏皮樣令人忍俊不禁??晌覍τ诔噪u蛋卻不感興趣,只是拿在手中欣賞,媽媽則哄我說:“不吃怎行呢?吃了眼睛會又大又亮?!庇谑遣磺樵傅爻粤藘蓚€,而且只吃了蛋清,母親又勸導:“不吃完怎么行呢?”于是又不情愿的吃了一個蛋黃。剩下的蛋裝在口袋里,后來玩膩了,送給伙伴了。
照照鏡子,自己的眼睛又大又亮,大概就是清明吃蛋吃出來的吧。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jié)的一大特色,空地上,一個個風箏凌風而起,好似一個個飛舞的精靈。放風箏也需嫻熟的技巧。手中絲線要扯緊,如果你手忙腳亂,手中的線一旦失控風箏就會不知所措,切莫慌亂,只要迎風猛扯風箏線,就會乖乖飛起。將風箏拋飛于柔風的那一刻,是何等愜意。
放風箏就像放飛了童心,放飛了歡快,放心了暢想,放飛了希望。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7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古人筆下的清明。清明,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之一。這一天,向來有掃墓寄哀思的風俗。在我們寧波,清明節(jié)最肅敬的。
因為奶奶是信佛的,所以每到清明節(jié)前,我們會挑一個好日子做齋飯祭祖。在我的印象里,必須準備九道菜。紅燒肉是必不可少的,紅燒梅魚也是必須有的。還有我喜歡的豆芽菜豆腐,美味的雞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烤麩,這是寧波本幫菜的一大特色。撕成小塊的深咖啡色的麩塊,配上黑色的木耳、酸甜的黃花菜和香脆的花生米,一想起我的口水就溢了出來。我就這樣直勾勾的盯著那一盤烤麩,奶奶仿佛看透了我這點心思,她拍拍我的肩膀,說:“等祖先吃完了,你就可以吃了?!庇谑牵抑荒馨褲M腔的口水又吞了下去。萬事俱備后,奶奶準備好香燭,閉上雙眼,對著遠處的天空,虔誠地祈禱,應該是把幾秋祖先們請進屋“吃飯”吧。祭祀是嚴肅的,小孩兒是不能碰凳子的。中途請家人舔一次酒。等香快燃盡的時候,還要給先祖?zhèn)儫恍┘堝X。按照規(guī)矩,全家人都會對著先祖?zhèn)儼萆蠋装荨?/p>
要說清明祭祖是嚴肅的,那么做清明粿則是有趣的。清明時節(jié),大地回暖,一種叫艾草的植物長滿了前院后坡。太太和小外婆們會跨著籃子去田野采摘。擇好洗凈后,把艾草放在鍋子煮熟,濾去澀水,再和面粉攪在一起,揉成一個青澀的面團。艾草清香,沁人心脾,還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我們家的清明果有兩種,一種是咸的,長得像一道半月,小時候我管他叫月亮餅,里邊主要是咸菜筍和肉。還有一種是甜的,是圓形的,這種簡單一些,因為有模具。只要把它揉成一個圓球,往模子里一按,再往桌上一敲,一個精美的清明粿就掉了出來。每每咬上一口清明粿,總有大自然的味道在我嘴里蔓延。
清明時節(jié)最讓我向往的就是踏青。春和景明的`日子里,若是天氣晴好,大家呼朋喚友,去田野里賞油菜花,去山上摘杜鵑花。脫下沉重的棉襖,換上輕便的外套,我還要在草地上放一個風箏。望著風箏在遼闊的藍天中自由馳騁,耳邊微風悄悄拂過我的發(fā)絲,心情特別舒暢。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清明風俗。一點一滴里包含著對已逝親人的懷念,也在忙碌與休閑中提醒我們珍惜當下的時光。我們傳承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風俗,也在不斷豐富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nèi)涵。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8
清明,在人們思念親人的情懷中,從人們對祖先的敬愛中來臨了。這天,家家趕做清明果,把哀思包起來了。
圓滾滾的胖乎乎的大肚子,披著一件油綠如玉的大衣,一股淡雅的氣息迎面而來。艾草的清香混著水蒸氣布滿了整個房間,芳香在空氣中流動,全身的細胞格外活躍起來,口水早已“飛流直下三千尺了”了。一口咬下,有似麻糍之風味,質(zhì)感滑糯,糯韌綿軟,香甜流入心扉,味蕾像是全被激活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筍的微咸,豬肉的緊實,豆腐干的爽口,成就了清明果的獨特風味。
好奇的我來到廚房,探究是何等技術使這美味佳肴廣為流傳。把似楓葉般卻翠綠的艾草與糯米粉搓和至一起,反復揉捏。不一會,面團便脫了雪白的連衣裙,披上了艾草的綠衣裳。在清水的幫助下,反復捶打,讓清水滲進每一粒面粉,直至橡皮泥般柔軟。把筍、豬肉、豆腐干一股腦地塞進圓滾的大肚子里。送入鍋中,二十分鐘的烈火煎熬,一開鍋,清香撲鼻而來。清明果挺著大肚子,擠滿了空間。胖墩而又緊實,油綠如玉,色如翡翠 單看他那蓬松樣,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后來偶然間得知清明果還有一個傳說。傳說在一年清明,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殺,被一位好心的農(nóng)民救助,并用艾草制成團子躲過清兵給他送食。后來,劉秀成將這種團子命名為清明果……就這樣,清明果寄托著人們的哀思,秉承著對祖先的懷念與崇敬,流傳千古。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9
清明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天清氣明的日子里,人們沐浴齋戒,祭祀先人,我的家鄉(xiāng)也不列外。
家鄉(xiāng)主要的祭祀活動是掃墓,也叫“掛山”,這也許是先人的墓葬大都在山上的緣故吧。掃墓的時間很講究,一般要求前三后四,即是清明前三天和后四天的時間段內(nèi),否則就不為敬了。不像上海人提前半個月就掃墓了。而且還看黃歷,如果在要求的時間段內(nèi)有不宜的日子也不行。在此期間清明節(jié)那天稱為正清明,最為敬了,但若是那天不宜也只能作罷。祭祀活動也很講究。首先是掛山,即是鳴放鞭炮,不僅香霧繚繞而且聲音響徹山谷,此事便啟動了鄉(xiāng)民,知道誰家的子孫來祭拜先人了,有孝心。接著便貢獻祭品,插上香花蠟燭,燒紙錢元寶,跪拜致禮。祭品多寡隨兒孫意愿和能力,沒有定規(guī)。一般是酒肉點心米飯饅頭水果之類。很有意思的是,香插三柱而且串上三片冥錢,不點燃。問其故,沒人知其源,只是說:“千思萬念,當不得清明一吊錢?!庇纱丝梢娗迕骷罀咴谌藗冃闹惺嵌嗝粗匾H缓蟊闶桥鄩?,即是給墳堆培土并清除墳旁雜草及整理清潔等。諸事完畢最后則在墳墓上插上清明吊,這是清明掃墓的隆重象征。從前使用白紙剪成的長長的花式各樣的帶有流蘇的串串,用竹竿高高挑起,一片肅穆悲涼?,F(xiàn)在的清明吊更是花式各異形象獨特,而且是流光溢彩五顏六色繽紛燦爛爭奇斗艷,顯示出一派繁華榮昌,更具喜慶韻味。這也說明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對于生和死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
所以,從前清明節(jié)掃墓,路上行人匆匆,而且滿懷憂傷。于是便有了古人“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钡脑娋洹=杈茲渤?,何等凄涼!今天,又值清明長假。人們不僅乘車掃墓而且很多人還自駕小車前往。城里人更是兼帶著踏青賞春。一路歡聲笑語,在風景如畫的自然山水中盡情放飛心情。此情此景,我不知道詩人將會如何描寫他。
永遠的清明,永遠的祭祀先人。但隨著喪葬制度的改變,家鄉(xiāng)今后掃墓應是另一番風景。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0
今天是清明節(jié),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早上9點半,天仍然下著小雨,我和爺爺冒雨到香溪洞的路邊給太爺,太太掃墓。我們先在興安門坐4路公交車到香溪路口下車,然后和爺爺步行20多分鐘才來到香溪路旁邊的墓前。我的太爺和太太都是人民教師,生前在漢濱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工作,一輩子辛勤努力,培養(yǎng)了許許多多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我很敬重他(她)們,我要學習他(她)們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認真學好文化知識,長大以后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爺爺和我拿著掃把將墳前打掃干凈,盡管天上仍然下著小雨,我和爺爺還是忙前忙后,終于將整個墳墓打掃干凈。爺爺和我將準備好的花籃放在墳的兩旁,又把買好的清明吊掛在墳的兩邊。爺爺點燃了一把香,爺爺先給太爺太太上香,我也學著爺爺?shù)臉幼樱腰c燃的三根香插在墳前的香臺上。我們又待了一會兒,才離開了墳墓。
這是我第一次給太爺、太太清明時節(jié)上墳,回家的路上雖然雨已經(jīng)慢慢停了,但我的心里還是有點悲傷。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跟前多盡孝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顧好他(她)們。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1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有到了。清明節(jié)又稱踏青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說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爺爺?shù)膲?。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蓮拇笕说谋砬樯峡矗蓻]我這么高興,也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么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里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太爺爺?shù)膲災骨埃趬災沟闹車教幨且恍渲碗s草,它們仿佛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我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著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流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念念有詞,報告著這一年來家里的大事,還請?zhí)珷敔敱S尤掖笮∑桨?。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了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后,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了火星。因為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里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么要這樣呢?”爺爺說:“表示祖先和我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么會和我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爺爺?shù)男闹邪桑∥宜贫嵌攸c點頭……最后爸爸再檢查了一遍,我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情非常輕松?;貋頃r我想:原來清明節(jié)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也是家庭團聚,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2
今天是清明節(jié),讓我想起了這句古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引起了我內(nèi)心的愁悵,我仿佛看到了這凄凄慘慘、令人斷腸的情景。清明這一天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日子,一個讓人思念的時刻。
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跟爸爸媽媽早早的就開車出發(fā),在經(jīng)過南山路的時候車就排起了長龍,交通也堵塞了,這樣停停開開,過了好久我們才到了中村的山角下。爺爺奶奶已經(jīng)在等我們了。
來到墳頭,只見周圍到處長滿雜草,爸爸和爺爺就一人拿一把鐮到,鏟去雜草。奶奶便拿出祭品,擺在墓前。我一看都是阿太最喜歡吃的菜,有紅燒帶魚,油悶蝦,豆腐干,春筍,草莓還有酒。爺爺往杯子里倒了滿滿的三杯酒說:“媽媽今天大家都在,高興你就多喝點,喝醉也沒關系!”我正看的入神媽媽將一束白菊塞到我手上,說這是送給阿太的,你去放好。
讓阿太保佑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過我知道,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行。做完這些后,我們一行人就往回走,站在山上往下望,田里的地里泛著新綠,東一片麥田,西一片的油菜花,煞是好看。
清明節(jié)掃墓祭祖,我學到了許多人情常識,并且還知道了祭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禮儀之一。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3
今天是清明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掃墓節(jié)日,爸爸開車帶奶奶、媽媽、我、哥哥一起回仙游老家。我的老家在仙游縣城附近的一座大山上,我們經(jīng)過了1個小時的環(huán)山公路終于到達目的地——我夢中熟悉的家鄉(xiāng)。
一下車,我們就聞到一股清新的鄉(xiāng)村氣息,四周青山環(huán)繞,整個鄉(xiāng)村顯得那樣祥和。我們步行幾分鐘就看見一座泥巴蓋得老房子,這是爺爺、奶奶、爸爸以前住過的地方,現(xiàn)在只有曾奶奶、曾爺爺住在那里。一進門就看見曾爺爺跟曾奶奶,他們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看見我們到來,那爬滿皺紋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問候完曾爺爺跟曾奶奶,我們要去掃爺爺?shù)哪沽?,我們爬上了屋后的山坡。春光明媚,陽光燦爛,小路兩旁都開始熱鬧了。有嫩綠的小草展露著小腦袋,忙碌的螞蟻在春運,春筍也悄悄地探出了小腦袋,山間的小路上真有趣,一會兒小雞、小鴨跟我們嬉戲,一會兒小羊、小狗與我們賽跑。遠處綠油油的麥田跟金燦燦的油菜花為家鄉(xiāng)的春天添加了亮麗的色彩。不一會功夫,我們來到了爺爺墓前,爸爸帶著媽媽跟我認認真真地向爺爺?shù)哪贡腥瞎?。我多么希望爺爺還活在我們身邊,跟我們一起享受這美好的生活。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4
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爸爸到學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
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仿佛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我們還買了很多鞭炮,買好了東西我們就去吃午飯。
吃過午飯我們回到了村子爸爸把紙錢一張一張的訊開,奶奶和姑奶用籮筐把串錢全抖開,裝在了竹籃子里,我跑過去看了一眼可真多?。?/p>
我們穿上靴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鄉(xiāng)下那田埂可小了,走在上面一搖一晃的好像一只鴨子在跳舞。我們終于走到了墳墓前。
爸爸拿了彩帶一樣的東西出來,掛在墳墓上,爸爸把各種各樣的紙錢堆在一起好像一座小山系的。弟弟把火點燃了,那煙冉冉上升。我們看著一張張紙錢快要燒完了。我們就嗑了三個響頭,姑奶說:“這時只要在心里許愿,就一定會實現(xiàn)?!蔽以谛睦锬S愿要好好讀書,越來越聰明。然后爸爸把鞭炮掛在樹枝上,點燃了、霹靂劈啪,煙花五彩繽紛的在空中散開仿佛仙女一樣在空中飛舞。我們又來到了另外一座山上,來的墳墓前,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爸爸叫我快拿彩帶一樣的東西,掛在上面。爸爸把那一堆堆紙錢點燃了,我們急忙做完了。還是照樣嗑了三個響頭,我還是在心里默默許愿,這次我想讓自己越來越漂亮。然后看著弟弟也在默默的念叨,大概也是在想讓自己學習有進步吧!
爸爸走過來說:“清明節(jié)是我們后輩紀念祖先,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傳統(tǒng)的節(jié)日。
這一天下來我忙的既開心又累。在一串串的鞭炮聲中我們做完了清明。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5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jié)已經(jīng)離我們與我們越來越近了。清明節(jié)又俗稱踏青節(jié),在清明節(jié)那一天,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xiāng)是潛江,在清明節(jié)那天,街道上沒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見,門前有擺放白色以及其他顏色的花圈以表示對死者的紀念,在一些大樹下也可以看見已經(jīng)燃放了的香。
清明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墓園。我懷著一顆對姥爺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爺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開柜子,一張黑白照片印入眼簾。照片上的姥爺安詳?shù)男χ?,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fā)生過。他似乎還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我輕聲的對著姥爺?shù)南嗥f:“姥爺,請您保佑我們?nèi)医】灯桨?,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學?!闭f完我跪了下去,對姥爺?shù)南嗥牧巳齻€響頭。爸爸媽媽給姥爺請過安之后,就跟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里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姥爺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燒完紙錢,爸爸媽媽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我跟媽媽走出了墓園迷途中還看到幾個人在自己的親人的墳前上墳。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6
清明在我國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農(nóng)種的大好時節(jié)。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和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了清明節(jié)的一個習俗。
清明時節(jié),春回大地,郊外的田野開滿鮮花,遠山坡也披上了綠色的新衣。蜻蜓飛舞在如圖畫般的春景中。清晨,當花瓣上還掛著露珠,人們便三三兩兩結(jié)伴去踏青。微風拂面,黃牛悠然漫步,雞群從剛打開的籠子里爭先恐后地竄了出來。村莊里的頑童不知躲在哪里偷偷射鳥,嚇得樹上的鳥兒驚慌失措,結(jié)果卻引來一陣陣歡快的笑聲。開車穿行在郁郁蔥蔥的樹林中,柳綠花紅,傳來一串串悅耳的“歌聲”,原來是幾位少女在踏青時發(fā)出的歡快笑聲。
暢游在春天里,歡笑在春風中,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盡情游玩。如果累了,在河邊的石頭上休息,邊欣賞著如畫一般的春景,邊享受著春風的涼爽,這是多么舒服?。?/p>
清明祭祖“前三后四”,人們帶上些許酒水瓜果,帶著香錢蠟燭,帶領全家去掃墓。告知兒孫生生不息的傳承,家族的光榮和夢想。也在心里默默地祈禱,希望孩子們學習好;大人們工作順利;老人們身體健康。暮色降臨,游玩了一天的人們,意猶未盡地踏上新的路程,帶著新的期待,向著新的夢想出發(fā)……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7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庇质且荒甑那迕鞴?jié),人們個個都帶著悲傷的心情迎接這個沉重的節(jié)日。
清明節(jié),最重要的就是掃墓。掃墓,是活人與陰間逝去的故人鬼魂的一次對話,所以掃墓的時候,要有沉重的心情。我們先擺上一張和幾把椅子,然后在上面擺上幾個艾餃、艾團、和幾個小菜。然后就插上香,然后就開始朝著香上拜一拜,也可以說一些祈求的話。等一切工作完后,就可以開始放鞭炮,這是一種在民俗傳統(tǒng)當中驅(qū)走鬼和不好的東西的一種做法。在放鞭炮時,我們要躲的遠遠的,不然會被鞭炮傷到。最后,我們就要懷著悲傷的心情下山了。
清明節(jié)的主食是艾餃和艾團,這個面皮是用綠綠的艾草和面團和在一起,也就變成了綠色了。然后就開始制作艾餃和艾團了。艾團是甜甜的芝麻餡的,則艾餃就是咸菜餡的了。雖然艾餃和艾團的制作相似,但是成形時艾團是橢圓的,而艾餃是半圓的。做好以后,在蒸籠里面一蒸,就可以吃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的習俗,有獨特的特點,雖然這是一個沉重的節(jié)日,但也是令我們喜愛,也讓我們知道了,清明節(jié)要祭拜祖先。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8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使我想起我們的祖先,想起為國犧牲的烈士們。隨著清明節(jié)的到來,人們都紛紛回家鄉(xiāng)掃墓。
我的家鄉(xiāng)在xx,大家知道xx的清明節(jié)習俗嗎?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xx每逢清明時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去掃墓,xx人還把清明節(jié)掃墓稱作“掛主”或“ 拜山”。這天大人們準備好一些物品:有金銀元寶紙錢,為的是讓自己的祖先生活有錢;有紙扎的房子、車子、家具等,為的是讓祖先生活得更好!還有燒豬、燒鵝、包子、水果、酒飯、鮮花等等帶上去“掛主”。清明節(jié)的“掛主“習俗,表達了人們對祖先的紀念,也教育年輕人不忘祖先的教導,要孝順老人,孝順父母。
xx的清明時節(jié)還要“踏青”,因為清明節(jié)也被稱為“踏青節(jié)”?!疤で唷本褪谴河?,出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游玩…。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9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jié)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清明節(jié)又俗稱踏青節(jié),在清明節(jié)那一天,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
清明這一天,天氣晴朗。我早早的起了床,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我們家鄉(xiāng)甘溝。我們與四伯、還有很多家務的人和親戚聚集后,拿著燒紙、祭奠的酒肉,一起上山拜祭爺爺。我們翻過一座小山,終于到了爺爺?shù)哪骨?。我們個個累得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下來。但我們都懷著一顆對爺爺無比思念的心。只看見,在爺爺?shù)哪骨伴L滿了高高的野草。爸爸、四伯把野草拔掉,又在墳上添了些新土,墳頭上壓了黃色的燒紙,雖然很累,但爸爸仍堅持著??梢姲职质嵌嗝礌繏熘ナ赖臓敔敯?!鋤完草后,我們開始放鞭炮、插蠟燭……
我懷著一顆對爺爺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爺爺墳前,我輕聲的對爺爺說:“爺爺,請您保佑我們?nèi)医】灯桨玻S游铱忌厦拼髮W。”說完我跪了下去,對爺爺磕了三個響頭。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給爺爺燒紙錢。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里丟去,飛舞的紙絮就像一只只黑色的蝴蝶,帶著我們的虔誠向天空飛去,有的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爺爺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燒完紙錢,大家坐在一起吃肉、喝酒,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人們對去世的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0
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和爸爸還是和往年一樣回賀州掃墓。
那天,雖然天氣晴朗,但還是有些冷。我們先在村里的祠堂祭拜祖先。祠堂里供奉著祖先的靈位,點燃著明亮的蠟燭。我們拿出祭品,擺放在供桌上,祭品有烤乳豬、整雞、豬肉,還有水果、甜點和各種好酒。我們給祖先燒香、行禮,然后放鞭炮,就完成了在祠堂的祭拜活動。
我們來到野外,去祭掃祖先的墳墓。我們先在路邊和田間祭掃了兩位祖先的墓。爸爸告訴我,這是我們何家從廣東移居到賀州芳林的最早的祖先。我心里想,他們從遙遠的廣東遷徙到這里,一定吃了不少苦頭吧。
隨后,我們上山去祭掃其他先輩的墳墓。我們爬了兩座小山嶺,雖然不高,但是雜草叢生、藤蔓纏繞,又沒有路,爬起來很吃力。我是跌跌撞撞、連走帶爬地上了山,還差點扭了腳,真不容易。到山頂?shù)臅r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沾了好多刺球,像個小刺猬。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蔽矣X得,清明并不是悲傷的日子,而是我們懷念祖先的有意義的時光,是中國人富有人情味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1
清明節(jié)假期,我和奶奶一起到山上采來了嫩嫩的艾草、香葉、還買了甜餡和咸餡的食材,準備做我們愛吃的清明果。
奶奶把摘來的艾草收拾好洗干凈后,就放在水中煮,當艾草煮熟后就把米粉放進鍋里,趁著熱鍋開始揉粉團。開始做清明果了,奶奶像老師一樣邊示范邊告訴我先把面團經(jīng)幾番翻打揉捏,確認艾草完全和米粉融合,再用搟面杖把面團搟成薄皮。這時候薄薄的清明果皮攤在桌上,像極了一塊綠意濃濃的草皮。奶奶又用一個小碗,把碗口倒扣于在大面皮上,用尖錐沿碗口畫圈,一個包清明果的渾圓果皮就算大功告成了。
我按照奶奶的方法幫忙一起畫了好多圓,奶奶把圓果皮拈成“小碗”,往里面裝豆沙,最后把碗口封閉,一個清明果就做好了。就這樣我們一個接著一個做,當滿滿一籮綠瑩瑩的清明果規(guī)則擺列時,看得我直咽口水。成型的清明果子,按甜咸分別放入鋪滿了翠綠香葉的蒸籠,不一會兒,就聞到騰騰熱氣中彌散開來的特殊清香。
一出鍋,我拿起一個輕輕咬一口,雖然燙得我直往外吐氣,但是清淡的艾草味以及甜甜的豆沙一齊在我的舌頭上輕輕跳動,轉(zhuǎn)而又劃過我的喉嚨,流入身體,美味無比。
家鄉(xiāng)的清明果子真讓人垂涎欲滴,小朋友們,你們可以嘗一嘗哦!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2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庇质且荒昵迕鞯?,我回到老家去掃墓。
我走在山路上,看到了漫山遍野的雜草,草叢中不時冒出滾滾青煙,忽然,一陣風把煙吹來,薰得我眼睛都睜不開,我仔細一看,原來是許多人在墳頭前燒紙錢祭祖。
轉(zhuǎn)了個彎,我又路過一個墳,墳上都是鮮花。站在山頂,極目望去,鮮花零零落落地點綴在山間,與大多數(shù)墳墓上的冥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看到了這,我想:清明節(jié)祭祖雖然延續(xù)了幾千年了,現(xiàn)在我們應該提倡文明祭祀。燒紙錢祭祖,不但有山林著火的危險,冒出的煙還會破壞臭氧層呢,這多不環(huán)保,多不文明??!要是我們每個人都用鮮花祭祖,那該多好,讓祖先天天生活在花海里中。
雖然,大多數(shù)人們還在燒紙錢,不過,這零零落落的鮮花也說明了文明祭祀的種子正在萌發(fā)……
清明節(jié)又來了,讓我們用文明方式祭祖吧!用鮮花祭祀來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思念,用網(wǎng)上祭祀來表達我們對先烈的緬懷,用清明詩會來表達我們對古人的哀思。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3
清明之時,天清地明。家家門上插柳,村里人并不知道為何插柳,為誰插柳,只是一輩一輩的延續(xù)。其實,插柳的風俗,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nóng)事祖師神農(nóng)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權(quán)插在屋檐下或門梁上,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晉國名臣介子推。晉文公重耳為躲避宮廷之亂被殺的噩運,四處逃亡十九年,無物可食,介子推割股救駕,后為躲避做官逃背母逃到了山西的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介子推為明志守節(jié)而焚身(一說晉文公為逼其出來而放火燒山)于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fā)現(xiàn)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并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從此以后,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第三種說法是: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朔為三大鬼節(jié),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yōu)榉乐构淼那謹_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清明既是鬼節(jié),值此柳條發(fā)芽時節(jié),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其它還有唐代黃巢起義時,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說;有“柳”、“留”諧音,表示挽留之意說等等,不一而足,不足為證。只是又到清明,客居城市,推窗而望,唐王湖兩岸的垂柳已是婀婀娜娜,漸興波瀾,于是不禁又想起童年時家鄉(xiāng)的柳樹和那搖曳多姿的清明柳了。
家鄉(xiāng)多河,東西南三面環(huán)繞。河的兩岸多的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柳樹,不似城市里那種成排成行的垂柳,那種柳樹千樹色,大小相同,高低一致,多了些婀娜飄逸,少了些參次自然。家鄉(xiāng)的柳樹,老的幾近百年,虬枝枯干,透著滄桑,泛著新綠,高可參天,低可手牽,華蓋涼蔭,郁郁蔥蔥。小的樹干還泛著嫩綠,細皮滑嫩,或粗或細,或直或彎,一片生機。
家鄉(xiāng)沒有臘梅,也沒有迎春。所以從小到大,我一直認為,春天并不是拽著臘梅花的尾巴,也不是揪著迎春花的花辮,匆匆而來。春天,是蕩著漸漸柔綠了的柳枝,萌動著由嫩黃變嬌翠的柳芽,裊裊走來。一夜春風,柳枝綠了河岸,山青水滟;一場春雨,柳花媚了塘畔,絮飛滿天。大人們吆牛扶犁,翻新了凍融的田野,新土里每天都會冒出些野草的嫩芽,它們是等不得人們播撒糧食的種子的,等到十天半月播種的時候,已是綠草滿田了。
最開心的是我們這些七、八,十來歲的孩子們,脫下了厚重而又臟硬的老棉裝,換上了母親挑燈縫制的還泛著新染漿味的單衣裳,一身輕便,神清氣爽。象野草萌生,似春燕繁忙,每天滿山遍野地瘋跑,薅些薺菜、苦丁,羊腸子之類的野花野草,拔些青蔥、菠菜、油菜花這樣的鮮葉嫩花,回家讓母親烙餡餅,煮疙瘩湯?;蛘呔驮诤影渡系牧鴺淞掷锔Z來竄去,爬上爬下,哪管樹枝刮壞了衣裳回家挨嚷,哪怕樹皮磨破了手臂血絲滲滴。還可以用柳枝編成草帽戴在頭上,就象敵戰(zhàn)片里的英雄,往柳樹上一藏,或往柳樹后一躲,或往柳樹下的草叢里一趴,手拿柳樹枝扮成的長槍短炮,你在這邊“嘟、嘟、嘟……”掃射,我在那邊“叭、叭、叭……”還擊,你就地臥倒裝死,我在柳樹下喊樹上的你投降,個個是英雄,人人充好漢,很是好玩!
我最擅長的是做柳笛、柳哨。清明前后,柳花蕾盈未開之時,掰一根小指般青綠光滑的柳枝,擼掉柳花柳葉,一手握柳枝的中下部,一手拇、食指捏緊柳枝的上端,均勻地用力擰轉(zhuǎn),讓柳樹皮與里面的枝干分離,緊趕著往下部移動,待整條柳枝都擰完,再把粗的一端剝露一點枝干,用牙咬緊,雙手握住柳枝下拉,一根長長的柳皮管就出來了。然后用小刀把柳皮管兩端切齊,在柳管上刻出五、六個豆粒般大小的孔洞,一管柳笛就做成了。至于短的柳枝,或者因有破損做不成柳笛的柳管,可以做成長長短短的柳哨。無論柳笛或柳哨,粗細不同,長短不同,柳笛上的孔洞多少不同,柳哨嘴部的壓扁程度不同,或者吹奏時的氣流長短等,都影響著柳笛和柳哨的音色音質(zhì),或婉轉(zhuǎn)幽揚,或沉悶粗重,或如小鳥鳴唱,或似老牛叫吼,幾個伙伴一同吹奏的時候,由于笛、哨不同,吹奏的氣流各異,加上用兩根做柳笛抽出的白枝干互相敲打著配音的,還有就用一片或兩片柳葉放在唇上吹柳葉哨的,各種鳴音參雜在一起,常常是音質(zhì)各異,好象一支絲管樂隊,很是好聽。
對我們這般大的孩子來說,用柳枝做刀、做槍、做劍、做棍,或做拉牛(短樹木一頭削平,一頭削尖做成的陀螺),或做拉子(用十來公分指頭般粗細的樹枝兩頭削尖,用木棒將起擊離地面,迅速打飛出去的一種玩具),或做放羊及打拉牛的鞭子,或做弓做箭,或用合適的枝杈做彈弓……,常常是舉手之牢,雖也忙忙碌碌,卻也是其樂無窮。 對于父母大人們來說,柳樹更是百般用途。樹干早早給女兒準備下做柜、櫥、桌、椅之類的嫁妝,或蓋房做檀、做梁、做門窗,或做家家都用的膠輪木車。粗的枝干可以做扁擔、做锨把镢把,細的可以搭籬笆做豆、瓜之類的棚架,柳葉可以喂牛喂羊,樹根可以做墩子或燒柴,總之沒有一點廢料,沒有一樣多余。
一年之中,清明時節(jié)的柳樹最妖嬈,最明艷。清明之前,柳枝兒一天天柔軟,柳芽兒一天天舒展。清明之時,柳枝正婀娜多姿,柔韌適度,柳葉已翠綠豐滿,柳花正盈而未綻。清明過后,絮飛蟲生,柳葉失了油亮,多了蒼桑。既使食春做菜團子,清明之前的葉芽,雖嫩而苦味過溦;清明過后,雖韌卻干澀過重。所以清明之時,至今還有人保留著用柳枝靠前的葉和柳花用沸水燙過后做涼拌菜或菜團子的習俗呢!
而今又到清明,柳絲飄飄,柳葉嬌嬌,一樹妖嬈。雖然再回故鄉(xiāng),村子里的小河已沒了河水,也沒了柔軟而干凈的河沙,小河因為人們對河沙的過度開采而變成了大深坑、垃圾場,河岸上也沒有了成片的柳樹、柳枝,而是矗立起一排排的磚瓦宅院??汕迕饕坏?,家家戶戶還是會從不多的柳樹上找來柳枝插在門上,村子里還是會柳絲飄飄,隨風輕揚……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4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驚世絕作道出清明節(jié)的凄涼和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jié)和以往的清明節(jié)不同,我幼小的心靈多了幾分傷感和思念。去年十一月十五日,我慈愛的祖母去世了,她的離去,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心中的悲傷。我是祖母一手帶大的,她在生活上給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白天,為了讓我吃飽、吃好,一天到晚要煮五、六回食物喂我,晚上,我餓了,祖母又爬起來煮東西給我吃,還經(jīng)常給我調(diào)“營養(yǎng)餐”,讓我茁壯成長。祖母還教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認識了好與壞,認識了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該做,記得有一次出去玩,我和小朋友爭執(zhí)起來,祖母問明原因,狠狠的批評了我,她對我說:“小朋友在一起玩,要好好相處,要學會善待別人,如果是你的錯,你必須去跟小朋友承認錯誤。從那以后,我記住祖母的話和小朋友好好的相處。
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和外婆、爸爸、媽媽一起去跑馬山看祖母,站在祖母墓前,我更難過:親愛的祖母,我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笑容,我再也聽不到您對我的諄諄教誨,祖母,您安息吧!我會好好學習,快快長大。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5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自己特別的過法。在最近,有一個有我們家鄉(xiāng)特別過法的節(jié)日才剛剛過去。這個節(jié)日,就是——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在我們這兒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掃墓。這些墓,可以是已故親人的,當然,也可以是烈士墓。掃墓的時候,要在墓前擺一張小桌子和幾把小凳子。在桌子上面要擺上各種各樣的小菜,清明節(jié)的時候是必須要有艾團的。然后,要在這些小菜的前面點上兩根大蠟燭,大蠟燭的中間要插上香。然后就從輩分的順序開始朝蠟燭站著拜三拜,跪著再拜三拜,在中途可以說一些如祈求自己平安,學習好,工作好的話,老人們總認為這樣會比較吉祥。在一切工作都做好后,就可以開始放鞭炮了,點燃鞭炮后要逃得遠遠的,以防被嚇到,然后就可以下山了。就這樣,掃墓的工作就做完畢了。
當然,清明節(jié)的主食是艾團和艾餃,我認為,大家都是應該嘗試著做一做的,做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一改掃墓時的嚴肅。當然,艾團和艾餃的面皮可不是一般的面粉皮,在揉面時還要把綠綠的艾草一起加進去,這樣弄好的皮,也就變成綠綠的了,艾團是芝麻陷的,艾餃則是咸菜餡的。艾餃是把皮子搓成一個個小圓團,搓圓后,壓扁,然后從皮子的邊緣開始捏,從邊緣一點一點地往里捏,最后,皮子就成了一個近似碗形的樣子了。往凹進去的中間放餡,然后再把它捏起來,捏上花邊,就像一個餃子一樣,艾餃就完成了。而艾團則是捏成圓的,塞進芝麻餡,包起來后還要在外面一圈點上糯米,艾團就做好了。做好以后一蒸,就可以吃了,不管是甜的還是咸的,都有各自的風味。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有家鄉(xiāng)自己獨特的特點,在我們這些普通人中,是既快樂又嚴肅的,當然,也是讓我們喜歡的。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6
清明節(jié)也叫寒食節(jié),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每年清明節(jié)都會回老家祭拜祖先。我們當?shù)匕褣吣狗Q為“上墳”。早上,吃完早餐后,大人們就為了準備祭品而忙碌開了,奶奶忙著準備祭祀用的酒飯、香燭、紙錢、墳頭紙、果品等,爸爸和伯伯忙著殺雞,按照我們當?shù)氐娘L俗,清明節(jié)祭祀一定要用公雞。婦女們忙著做艾粑粑。艾是我們這里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用它的嫩葉和糯米打成漿,瀝干水后用手捏成球狀,放在芭蕉葉或者柚子葉上蒸熟,蒸熟后的艾粑粑成了墨綠色,滑嫩爽口,非常好吃,它可是必須的祭品。
奶奶把祭品一一裝到籮筐里,我們就出發(fā)了。一路上,大人會告戒孩子們祭拜祖先時要注意的一些事項,比如要等祖先“吃”完后再吃東西,不要在祖先的墳上亂踩,不要說一些對祖先不敬的話等。大人們的態(tài)度都很虔誠,也許對于他們來說,清明掃墓是一件很嚴肅、很神圣的事吧。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7
每年的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都是清明節(jié),在清明節(jié)放假期間,全家人都要團聚在一起去掃墓,踏青,即使是在外地的,正在工作的,沒有放假的,也都要馬上趕回家去掃墓,祭拜祖先。
我和爸爸媽媽回老家掃墓?;丶液蟮诙煸缟习它c多,我們就出發(fā)了,到山下時,還沒有多少人,很清靜。集合以后,人都到了,我們就開始去掃墓,走在山間,不平又難走的路上,我高興地跑著,手里拿鐮刀砍掉障礙。
到墓前,我們立刻分配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忙碌地做起事來。我們開始先除草,用鐮刀或鋤頭割去沒用的雜草,我拿一把小鐮刀幫忙,覺得很好玩。除草完了,我們再在墓上放五顏六色的墓錢,用石頭壓著。看著墓頭上壓滿了鮮艷的墓錢,和剛來時看到的長滿草的墓,象變魔術似的。這時候,一陣清風吹來,那五顏六色的墓錢就象美麗的蝴蝶,扇動著七彩的翅膀在風中翩翩起舞,好看極了。做完這一切,才上供品,我們把帶來的好多吃的、喝的東西,還有鮮花擺在墓碑前。公公和叔公們忙完這一連串的事情后,點上一大把供香,插在墓碑前。大人們說,這是在祭祖先。大概半柱香的功夫,我們開始忙著燒紙錢了,為了防止火燒起來,我們折了幾根木棍當燒火棍,火大的時候可以用來壓一壓。爸爸說,這要格外注意,山上風大,紙錢燒完后的火星也要踩滅,才不會引起山火。最后,開始拜拜,所有的人按長輩、晚輩依次跪拜,我是最后一個拜的。完成了以后,一大群人就浩浩蕩蕩向下一個墓進發(fā),這些墓都相距不遠,最遠的一個也只隔一座小山。一個一個的墓都祭拜完了后,已快接近中午了,我們就“收工”下山,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去了。
這是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跟你的一樣嗎!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8
每到清明節(jié)這一天,我們就要去我的老家——雁山那邊去祭祖。
我的老家有二十多個姓“鄧”的人,一到祭祖的前一天,他們就買了好多的“天地靈通錢”。只有我們一家毫無準備,一到那里就開始要很多的“錢”去燒去祭祖,以后我們應該自己帶“錢”去祭祖。
我們祭祖都要將整座山走一大圈,再沿著田地的軟泥走大約兩公里,然后祭五六個祖宗,當然,這些祖宗得的“錢”總是最多的,由于“百元大鈔”在前面用完了,只好用“百萬元大鈔”的鈔票了,所以,后面祭的祖宗要比前面的幸福。
我非常喜歡過清明節(jié),由于我第一次去祭祖時,叔叔告訴我說:“這座山的這個巖石下面有一個金礦!”所以我一直想買一把電鋸將石頭鋸開,拿一大袋金子回家,那時,我到商店里買東西,不夠錢就去那兒走一趟,弄一點錢回來,買什么我都不用擔心了,真爽。
每當我到雁山那兒準備祭祖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29
清明節(jié),是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的陽歷四月五日。
由于二十四節(jié)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nóng)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可見這個節(jié)氣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關系。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跟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跟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jié)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jié)”的得名還源于我國農(nóng)歷24節(jié)氣中的清明節(jié)氣。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節(jié)氣。清明節(jié)氣共有15天。作為節(jié)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jié)”。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jié)”、“禁煙節(jié)”。
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鉆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shù),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于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于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zhuǎn)于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30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鄉(xiāng)光澤,跟全國各地一樣,都有掃墓,祭祖的風俗。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給太爺爺和太奶奶掃墓。我們把墓地周圍清理干凈。擺好供品點上香,祭拜太爺爺太奶奶,然后燒了紙錢,就下山了。
家鄉(xiāng)除了掃墓祭祖外,還有吃清明果的習俗。長輩們到田里采來一種叫水曲的野菜,洗凈后,把它放在缽頭里打爛備用。接著把糯米打成漿,和打爛的水曲攪拌后一起放進鍋里煮。要一邊煮一邊攪拌,直到米漿攪成綠色的團狀。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團糯米團搓成球形,再壓扁,弄成像餃子皮一樣大小的坯。接著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蘿卜干等炒制好的餡,包成花朵一樣的圓形,一個帶著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還要放在蒸籠里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撲鼻,碧綠碧綠,晶瑩透亮??吹竭@漂亮的清明果,還沒吃就已經(jīng)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個美味沒法用詞匯來形容。只有你親自品嘗才能體會。媽媽說:“清明果是為了紀念古代一個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節(jié)所吃的食物?!?/p>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31
清明節(jié)也叫寒食節(jié),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每年清明節(jié)都會回老家祭拜祖先。我們當?shù)匕褣吣狗Q為“上墳”。早上,吃完早餐后,大人們就為了準備祭品而忙碌開了,奶奶忙著準備祭祀用的酒飯、香燭、紙錢、墳頭紙、果品等,爸爸和伯伯忙著殺雞,按照我們當?shù)氐娘L俗,清明節(jié)祭祀一定要用公雞。婦女們忙著做艾粑粑。艾是我們這里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用它的嫩葉和糯米打成漿,瀝干水后用手捏成球狀,放在芭蕉葉或者柚子葉上蒸熟,蒸熟后的艾粑粑成了墨綠色,滑嫩爽口,非常好吃,它可是必須的祭品。
奶奶把祭品一一裝到籮筐里,我們就出發(fā)了。一路上,大人會告戒孩子們祭拜祖先時要注意的一些事項,比如要等祖先“吃”完后再吃東西,不要在祖先的墳上亂踩,不要說一些對祖先不敬的話等。大人們的態(tài)度都很虔誠,也許對于他們來說,清明掃墓是一件很嚴肅、很神圣的事吧。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32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碧瞥娙硕拍撩鑼懬迕鞯拿鋸V為傳頌。
不過今年的清明節(jié)沒有下雨,雖然天氣那么晴朗,但是天空卻顯得憔悴,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凝重的氣氛。也許是因為今天是向天國的親人祭拜的日子吧,每逢清明,倍思先輩??!
往年的清明節(jié),都是爸爸和爺爺去掃墓,而今年不同了,爸爸早早地就叫醒了我,說要帶我去給祖先上墳。我?guī)е缕娴男那?,和爸爸拿起已?jīng)準備好的祭品出發(fā)了。前行的路上不斷看到祭拜的場面,有人給親人焚香跪拜,墳地周圍都是煙氣,平添了幾分肅穆;有的默哀祈禱,盼望天國的先人一切安好。而我和爸爸來到祖先墳前,按照傳統(tǒng)的規(guī)矩,先清掃一番,爸爸把準備好的東西擺上了,我也在不停幫忙??墒俏业哪X子里還是忍不住在胡思亂想:祖先在哪里?他們生活的好嗎?這些問題我當然不知道答案,可我還是控制不住思緒。
回家的小路曲折蜿蜒,一眼望去,田野中長滿了金燦燦的油菜花,粉紅的桃花,真美!我問爸爸,清明節(jié)是個傷心的日子,為什么會有如此美麗的景色呢?爸爸說清明節(jié)是個傷心的日子,這美麗的景色會讓人忘記悲傷,會讓人想起遠在天國的親人。天涯永別,愿他們在天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