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現代詩歌(精選12首【最新11篇】》
導語:詩歌是指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勤勞的小編小魚兒幫助大家整理的11篇精選現代詩歌(精選12首,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現代詩歌 篇1
《詩人》
有一種執(zhí)著是癡狂
有一種奉獻不需回報
有一種熱情是自我陶醉
有一個名字叫詩人
詩歌濃縮了我的情
詩歌張揚了我的夢
一半是相思的淚水
一半是熱情的火焰
詩歌是文字的凝練
字字是那滿天的星辰
我用情感的絲線
穿成跳動的音符
歌唱我的癡狂
歌唱花兒的美麗
還有一個夢想
穿越唐詩宋詞的韻律
回到內心
經典現代詩歌 篇2
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歷史賦予我們重要的使命,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這豐富多彩的世界,勞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而平凡的詞匯,它更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勞動節(jié)經典現代詩歌,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勞動節(jié)經典現代詩歌一我們偏僻的山村
誕生了第一座綠色的郵亭
郵亭的主人
是從泥土中站起來的農民
是政策把我們
迷朦的山村喚醒
是信息為我們
沉悶的山村打開窗欞
是科學使我們
蝸步的山村開始飛騰
愚昧被掃進垃圾
知識擦亮了致富的眼睛……
我們偏僻的山村
終于誕生了第一座綠色的郵亭
郵亭已經生根
扎進山村的心中
為消滅祖輩留下來的荒漠
開辟著綠色的春天
勞動節(jié)經典現代詩歌二翻開五月的日歷
我們仿佛看見
那怒形于色的人群
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門前
翻開五月的日歷
我們仿佛聽見
那激越高昂的呼聲
越八十年的時光隧道
正清晰的響在耳邊
還我青島拒簽和約
內懲國賊外爭國權
祖國母親豈容蹂躪
中華大地哪能踏踐
這是一群熱血青年正義的吶喊
這是一群愛國志士光榮宣言
象一座巖漿迸發(fā)的火山
似一柄刺向黑暗的利劍
似一股奔涌而來的洪流
似一只搏擊風浪的海燕
痛打賣國賊人心大快
火燒曹家宅義憤沖天
血腥鎮(zhèn)壓何所懼
我以我血軒轅濺
這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偉大勝利
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歷史轉折點
這是一面永遠高揚的旗幟
我是一首永恒的愛國詩篇
翻開五月的日歷
我的思緒飄飛的得很遠很遠
翻開五月的日歷
我的心里又添了幾許憂患
伊拉克上空仍籠罩著戰(zhàn)爭的陰云
科索沃大地正彌漫著濃烈硝煙
霸權主義者隨意干涉它國內政
日本右翼分子矢口否認侵華歷史
世界和平的交響樂不和諧的旋律時隱時現
漫長的人類社會呀
演繹了多少苦難的歲月
悠久的歷史文明啊
又有多少悲劇頻頻上演
無數個鐵的事實告訴我們
愚昧就被欺凌
落后就要挨打
翻開五月日歷
我的信心倍增
干勁沖天
信念是堅固的堡壘
理想象燃燒的火焰
和平的呼聲早響徹全球
友誼種子已扎根心田
時代的號角已在大江南北響起
改革的春風正在沭陽大地吹遍
年輕的朋友信
讓我們高揚五四鮮紅的旗幟
團結一心務實苦干
奮起直追自強不息
去擁抱新世紀
去擁抱輝煌燦爛的明天
勞動節(jié)經典現代詩歌三五一,是國際勞動者的節(jié)日,
五月,又是一個充滿真情的日子。
這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里,春風送爽的今天,
在此,向所有的勞動人民由衷地道一聲:
“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快樂!
城市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勞動者奔波的身影,
鄉(xiāng)村田野上到處都留下了勞動者辛勞的腳印。
滿是繭子的雙手鋼鐵般厚實有力,
撐起人生的理想與信念。
點點汗滴珍珠般閃爍光芒
與天相輝與地相映。
汗水染綠大地點綴了祖國山河的美麗,
無私奉獻向人類播灑芬芳與快樂,
勞動人民才是大地的精華。
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民族的富強,
今天的主角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
不惜揮汗水灑熱血奉獻無悔的青春。
把萋涼的荒山改變成一片片美麗的果場,
在亂石廢崗中建立起一座座壯觀的高樓大廈,
穿越高山峻嶺筑就了一條條現代化的高速信息公路,
奮斗者開創(chuàng)了一個又一個驚人的`業(yè)績。
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
是他們構建了文明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在這激情澎湃的季節(jié),在這特別的日子里,
讓我們以崇敬的心情,衷心地祝愿:
------偉大的勞動者節(jié)日快樂!
勞動節(jié)經典現代詩歌四在那個久遠的年代
1886年的5月1日
一群樸素的勞動者
為了爭取應有的權益
走上街頭
從此后
人們記住了這個日子
從此后
勞動者的聲音
變得愈加雄壯渾厚
我們不會忘記
當侵略者的鐵蹄
踏破我美麗山河的時刻
無數勞動者
拿起了刀槍
用他們血肉之軀
譜寫出一曲曲
抗擊侵略
還我山河的壯歌
我們不會忘記
在那個烽煙四起的年代
無數勞動者
聚攏于正義的紅旗下
為了國家的解放事業(yè)
拋頭顱灑熱血
演繹出一幕幕
鐵骨忠魂的歷史巨篇
我們不會忘記
在新中國百廢待興的那段艱難歲月
還是我們的勞動者
硬是用他們的雙手
用他們不畏艱辛的意志
用他們報效祖國的忠貞
從一片廢墟瓦礫中
托起了一個富強美麗的華夏民族
今天
我們更不能忘記
那一座座新式的廠房里
那一個個熱火朝天的工地上
我們的勞動者們
依然在用他們的雙手和智慧
用他們對國家
對民族最樸素的信仰
夜以繼日任勞任怨
今天
當拿起筆的時候
我的心中開始熱血沸騰
因為我在驕傲
因為我也是勞動者
因為我也在為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
而默默工作
今天
我想大聲的喊出我心中的激動
勞動者我們也是最可愛的人
勞動節(jié)經典現代詩歌五童年時,我總是這樣想:
天下的路為什么那么多,
多得象撒在河中的漁網?
是誰把它們喂養(yǎng)大,
讓許許多多的車輛在上面來往?
今天,我發(fā)現你們在路旁,
用自豪的目光送走車輛,
把碎過的石子撒在路上……
現在,我已明白,
你們就是那小小的石子,
經典現代詩歌 篇3
關鍵詞:表達形式;意象;典故;不可譯性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8-0011-01
何其芳曾在《關于寫詩和讀詩》中寫道:"詩是一種最集中的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練和諧的程序上,特別是在節(jié)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
中國古典詩歌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具有形式整齊,內容豐富,韻律嚴格,修辭手段多樣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廣泛受到國內外讀者的青睞。隨著中西文化的不斷交流和傳播,中國古典詩歌英譯也受到中西翻譯家的重視。翻譯家們試圖把中國的古典詩歌翻譯成英語,然而漢語和英語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必然也存在著巨大的不可譯性,即使?jié)h語詩歌的意思能夠翻譯成英語,詩歌的意境也會大打折扣,翻譯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古典詩歌的美感缺失。
詩歌由于它形式的整齊, 韻律的嚴格以及內容的凝練,需處理的不可譯的成分頗多, 給詩歌的翻譯帶來了重重困難。很多的翻譯家與詩人都認為詩歌是不可譯的。雪萊曾說:"譯詩是徒勞無益的,把一個詩人的創(chuàng)作從一種語言譯成另一種語言,猶如把一朵紫羅蘭投入到坩堝,企圖探索它的香味和構造原理。"。美國著名詩人Robert Frost 也曾說:"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詩歌是在翻譯中丟失的東西)這成為詩歌不可譯性的強有力論據。
古典詩歌的不可譯性究竟體現在哪幾方面,本文將從表達形式、意境與典故的不可譯三個方面以具體的實例來解說古典詩歌的不可譯性。
1.古典詩歌的不可譯性
1.1 表達形式的不可譯性。詩歌之所以與散文小說不同,主要體現在其靈活多樣的詩歌形式。中國古代詩人探索多樣的表達形式來體現詩歌的形式美和韻律美。古詩形式難以英譯。就詩的外型看, 每句字數相同與否, 使中國古詩的外型或呈方陣, 或呈長短句式。英詩的行數和每行的音步數固定, 但字數不固定, 外型都呈長短句式。用英詩絕對不能再現呈方陣的古詩外型, 但有可能譯出近似原詩的長短句式外型,但是其中的美感會蕩然無存。
例如下面的回文詩:
賞花歸去 馬如飛,去馬如飛 酒力微。酒力微醒 時己幕,醒時己幕 賞花歸。
該詩寫詩人飲酒后,微醉,然后跨馬賞花,這首詩僅用了十四個字卻起到了二十八字的作用。讀起來聲調和諧,婉轉悅耳,極具音樂美感。但是這樣特殊的詩歌形式在英文中很難找到相應的對應形式。可以說是不可譯的。
1.2 意象的不可譯性。中西詩歌都強調意象的運用。中國古典詩歌表現得更為明顯, 中國古代詩人講究含蓄,往往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所謂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意境本質上是古代漢語的產物,它特別適宜在古代漢語語境中生長,也只有在古代漢語語境中才能夠被廣泛地理解和接受,正因為意境與古代漢語之間的內在聯系,所以意境是不能被完整地翻譯成英語的。漢語的流動性和靈活性十分有利于意象的運用,但是這些意象一旦被逐字地翻譯成英文就會給讀者一種堆砌的感覺,而且意境中所具有的美感也會消失。例如元代散曲家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該詩中意象雖似隨意堆砌, 卻給予了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翻譯家Cytril Birch 將其譯為: " 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ridge, stream running, cottages, /Acient road, west wind, lean nag,/ The sun wester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 "
這種將意境簡單堆在一起的翻譯,讓中國讀者很是不習慣,如果不是對這首詩很熟悉了,只看英文譯本我們根本不知道它說的是什么,根本看不出詩歌里流露的是詩人無限的羈旅之思。詩歌之意美往往在于如何說, 而不是說什么。這種利用漢語重意合的特點寫出的句子, 翻成重形合的英文后, 意境就所剩無幾了,原來詩歌中的主題思想也很難表達到位。如果硬要翻譯這樣充滿意境美的詩句, 那就必須割愛,也就是必須犧牲原詩的意美。
1.3 典故的不可譯性。中國古典詩歌有著悠久的歷史,蘊藏著很深的典故。中國古典詩歌篇幅短小, 語言精練, 詩人經常在一句話難以容納或不便言明時,使用恰當的典故, 表達自己豐富、微妙和復雜的情緒。這些典故往往包含神話故事、傳說、名人軼事、歷史事件或其他詩人的佳句。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 西方讀者對于這些知識不甚了解, 如要在原文中將其悉數譯出以求達到原文讀者讀詩的效果, 則不免冗長拖拉;如果將詩歌中的典故簡單處理,又會使其中許多隱含的意義難以準確表達, 讓讀者聯想的空間就不復存。例如,李商隱的詩歌《錦瑟》,詩人在簡短的詩中用了四個典故:莊周夢蝶、望帝啼鵑、鮫人泣淚和暖玉生煙。這幾個典故的運用使得該詩具有一種朦朧的意境,《錦瑟》是歷來被人稱道的一部李商隱的佳作,雖然字面意思易于理解,但是其詩歌固有的朦朧美隱約讓人難以把握。其文字錦繡華美,情意纏綿悱惻。
接下來看一下我國著名翻譯家許淵沖的譯文,他將上面的四個典故分別譯為"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Such feeling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It seemed long lost e'en when it was felt then",和"From sunburnt emerald let vapour rise"。中國讀者在看到這些英譯典故的處理方式時會感到很陌生,外國讀者對這樣的翻譯估計也很難體會到其中的意境之美。這并非是許先生翻譯的不好,確實是由于文化等差異造成了詩歌的不可譯性,讓詩歌在翻譯的過程中喪失了原來的美感。
2.結語
由于兩種語言的文化巨大差異,中國古典詩歌除了表達形式、意象和典故不可譯之外,還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不可翻譯性,例如音韻和修辭手法的不可譯性。總體來說,英譯中國古詩行不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翻譯古典詩歌的努力就要停止,不過既要譯詩, 只好在不可能的范圍里找出個可能來,在盡可能傳達原詩歌意思的前提下,在探索其他的。
[1] 呂叔湘。中詩英譯比錄[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0.
現代詩歌 篇4
《相約》
這五年,或許是相約
因為你怕,那里的路跟這里一樣
所以你提前去打探
等了五年,彼岸花的簇擁
在天國相見,愛情的鐫刻
一層層疊于心底
六千余階的高度,延伸
到另一個國度,繼續(xù)
一顆源于深山的種子
將自己花的蓓蕾,送達山頂
彼岸的景色,匯成誓言的階層
你走了,帶走一朵玫瑰的魂魄
我去找你,路上鋪滿花瓣
中國現代詩歌范文 篇5
【關鍵詞】新詩 韻律 抒情 回環(huán) 朗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204
新詩在初中課本(人教版)中入選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靜夜》,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流沙河的《理想》,何其芳的《秋天》,牛漢的《華南虎》等等數十首新詩作品。新詩作為時代的先聲受到教材編選者的高度重視。高中除了必修一第一單元涉及新詩外,就是《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新詩部分了。新詩在整個教材架構中的重要性無需多言,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卻不盡人意。固然這與新詩不是高考考察的內容容易受到忽視有關,但更多的原因則關涉到教師自身對新詩的理解和認識。
一、新詩顯著的形式特征:韻律
很多新詩作品讀起來朗朗上口,這其實是詩歌的音樂性特征在起作用。構成新詩音樂性有很多因素:首先是押韻,以陳敬容的《窗》為例,第一詩節(jié)三、五句末字“天”和“煙”押韻,第二詩節(jié)二、五句末字“跡”與“息”押韻,第三詩節(jié)三、五句末字“眠”和“前”押韻,第四詩節(jié)二、三、五句末字“光”“望”“上”押韻,第五詩節(jié)三、五句末字“燈”“昏”押韻,第六詩節(jié)二、五句末字“冬”與“空”押韻。押韻的情況有著規(guī)律可尋,就是主要是每一詩節(jié)的第二句或第三句末字與尾句押韻,但整飭中有變化,形成聲韻上的回聲,增強了韻律的回蕩。
其次是詩句的節(jié)奏。節(jié)奏往往是由音尺(音步或音頓)來決定的。每一個詩句都有著大致相當的音尺時,節(jié)奏感自然而然地就突顯出來了。以臧克家的《老馬》第一詩節(jié)為例:總的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地垂下!我們看到每一句大致為一個或兩個音尺,每個音尺的長短略有差異,這就形成了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感。
第三,反復的修辭手法可以形成復沓的音韻效果,比如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詩13個詩節(jié),幾乎每一詩節(jié)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大致相同,加之呼告手法的運用,自然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起到震撼人心的抒情效果。反復的修辭手法在抒情詩中被廣泛地運用,正是其形成的韻律受到了詩人的青睞。
第四,詩歌中結構上的回環(huán)及疊詞和連綿詞的使用也能增強詩歌的音樂性。比如戴望舒《雨巷》中的“彳亍”,徐志摩《再別康橋》里的“斑斕”,雖非有意為之,但其產生的音韻效果還是較為明顯的。
二、詩歌的本質特征:抒情
首先,我想說詩歌必須有成為詩歌最為本質的東西。詩人郭沫若曾說“詩的本質專在抒情”,無論是古典詩歌還是新詩,都無法回避詩歌的抒情性,抒情可直接顯現,也可隱藏在詩的背后,只是需要我們通過領悟去尋找罷了。比如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就是典型的直接抒情,簡潔明快而又情感真摯,但古典詩歌更多的還是“梧桐更兼細雨”這種間接抒情,含蓄蘊藉而意蘊悠長。再以羅伯特?彭斯《舊日的時光》為例,這首詩就勝在情感的直接抒發(fā),在深情的回憶中展現那“舊日的時光”,時而在山坡游蕩,時而又漫步溪上,雖為重洋所阻,但阻不住對友人的深切思念。情貴真摯,意在雋永,這正是這首詩的顯著特征。
其次,詩歌要有詩人獨有的風格。彭斯長期生活于蘇格蘭鄉(xiāng)村,詩歌多表現的是自然的鄉(xiāng)村風景和人們之間樸質無華的情感。它的膾炙人口的詩作《一朵紅紅的玫瑰》《致山中雛菊》都屬于此類。從彭斯身上,我們可以看出詩的美不在于技巧的纖細入微,而在于情感的真誠奔放。細細品讀之下,似乎含著些民歌的調子,反復詠嘆,情感低徊,且意象多出自村野常景,多了種旖旎的田園風光,整首詩也就顯得自然明快,朗朗上口了。借助于一批這樣的詩作,質樸明快也就成了當時彭斯詩歌的名片,同時也形成了他最為人稱道的詩歌品質。
第三,無論中外,縱看古今,詩歌與抒情都緊密聯系在一起,讀詩貴在領悟詩情,只有沉入到詩人詩歌豐富的情感世界,我們才能切實領會到詩的趣味的真,詩的淳樸的美。
三、新詩別樣的結構特征:回環(huán)
在新詩單元的學習中,我們會發(fā)現一種有趣的詩歌結構現象:戴望舒的《雨巷》首個詩節(jié)和最后一個詩節(jié)都是“撐著油紙傘……結著愁怨的姑娘”,僅有一處詞語的更改。無獨有偶,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也是首詩節(jié)與末詩節(jié)大致相同,互相呼應又蘊含著變化。這種詩歌中首節(jié)與末節(jié)(或者首句c末句)大體一致的詩歌結構形式其實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回環(huán)。
回環(huán)也稱回文,古已有之。前秦人蘇若蘭寫的《璇璣圖》,可以反讀,橫讀,斜讀,交互讀,都能成一首新的詩,堪稱回文詩的典范。由于受制于古典詩歌字數、聲韻和意蘊的嚴格要求,回環(huán)詩在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中并不多見,且多停留于文人的文字游戲中,其產生的藝術影響并不大。但從新詩打破古典詩歌字數與結構的藩籬之后,回環(huán)結構的運用深得一部分詩人的喜愛,回環(huán)所特有的復沓與往復的節(jié)奏效果也給新詩增添了不少神韻和風采。
新詩,特別是新詩中的抒情詩,不少采用回環(huán)的結構。探究其作用當有以下幾種:其一,在情感上,他構成一個圓環(huán),來回往復,意蘊深沉,細細品之又覺回味悠長?!队晗铩分惺坠?jié)的“逢著”與末節(jié)中的“飄過”正好構成一個心靈邂逅的完整過程,再加之婉約的意象,低徊的情感很自然地就在回環(huán)的結構中彌漫開來,從而獲得讀者的心音共鳴。其二,在節(jié)奏上,可以增強詩歌的節(jié)奏感,采用回環(huán)結構的詩歌節(jié)奏都較為舒緩,似水流的回旋又蜿蜒流去。這種舒緩的節(jié)奏,便于吟誦,更便于識記,能夠激發(fā)讀者誦讀的興趣。其三,在形式上,首節(jié)與末節(jié)的高度相似性,能為讀者所注意,繼而推動其去辨析兩節(jié)細微的語詞差別和表達效果。這種差別正有助于我們把握詩人情感的潛流,繼而幫助我們去領會詩歌的主旨。以《再別康橋》為例,首節(jié)“輕輕的我走了”與“悄悄的我走了”情感表達有何不同,“輕輕的招手”與“揮一揮衣袖”能不能互換位置?對這些問題的仔細思考,必能給新詩的學習帶到一個新的深度。
四、結語
選修課本新詩部分的編撰很見功力,這主要表現為每一單元對新詩的必要認知。它大致將它分為“走近詩的世界”“詩的發(fā)現”“詩的意象”“詩的語言”“詩的鑒賞”等五個部分,這樣就從主旨、意象、語言、鑒賞等幾個角度對新詩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新詩存在的歷史較短,加之新詩的當代性存在一些負面因素,對新詩的成就一直認識不足,再加之古典詩歌歷史的堆積,很容易造成對新詩的忽視。要改變這種情況,新詩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對新詩歷史的有效把握上,形成一個完整的新詩知識譜系。這樣才有助于我們把握新詩的多樣性。然后,我們再依據新詩的形式特征、結構特征、意象特征、主旨呈現等構建起新詩的美學范疇。只有我們在知識上完成了對新詩的認知與領悟,新詩教學策略的多樣性自然會得到多方面的呈現。
新詩的教學通常一首詩一個課時,新詩的特點要求每位學生認真朗讀,有情感地朗讀,體味詩歌的情感。這就要求每堂課不必面面俱到,只抓住詩歌的一個方面即可。我們可以以意象統(tǒng)領一首詩,比如教學《雨巷》時,我們只要賞析好“丁香”和“雨巷”這兩個核心意象就可以了。我們也可以以探尋詩歌的音樂美去賞析《再別康橋》,還可以以情感的奔突、釋放來理解《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一個細節(jié)去把握《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教無定法,重在把握,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走近新詩的審美世界,去感悟詩的魂靈、詩的綻放。(省級課題《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研究》專項論文)
參考文獻
1.《中國現代解詩學的理論與實踐》孫玉石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年版
現代詩歌 篇6
《自畫像》
黃釉青花的杯子
盛著半杯孔孟和老子
泡著一枚發(fā)芽的普世價值
盤踞在1967年的柜子上
柜子里,族譜下的心臟戴著
白晝和黑夜兩種面具跳舞
二人轉的回聲,漲滿榫鉚的裂縫
咸魚在罐頭里喂養(yǎng)石頭尋覓舊日的河流
水龍頭崇拜著飛蛾日夜追逐牡蠣的圓缺
腐爛的紅布團已經滑墜到蟲洞形成的
瘺管的末端,依舊自己向自己證明著新鮮
靜止的時候,杯子與柜子合乎東方的邏輯
行走的時候,它們充滿墜落和傾覆的風險
時代是屋外一株不落鳥的樹
與它們隔窗相望
彼此厭棄
現代詩歌 篇7
《夜,心緒》
月明星稀
本是打坐佳境。一步之遙就有蓮花臺座
白鳥,突然折返
燃燒的翅
在月光下激情地飛
一直靜不下來,總有一些風掠動不肯剃度的頭發(fā)
60個季風之后
我,依然是
那棵搖曳的白頭蘆葦
風,涼涼地吹
江面上波光粼粼,有靜靜的漁火一明一滅
那些橘黃的元素
讓我莫明地躁熱,且興奮起來
該用什么,詮釋
濤聲依舊,似水流年,在一杯又一杯滾燙的紅酒里
尋,當年走失的
旗袍和玫瑰
以及,隱約的鼓聲
現代詩歌 篇8
《有一種距離》
有一種距離
是在線對其隱身
有一種距離
是你沒有訪問權限
有一種距離
是你所撥打的號碼已關機
有一種距離
是昔日友人間的陌生問候
有一種距離
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
有一種距離
是無法兌現的承諾
有一種距離
是你回頭而對方轉身
有一種距離
是對方微笑中的一絲落寞
有一種距離
是無盡的等待
有一種距離
是轉身再見
有一種距離
是擦肩而過
有一種距離
是相對無語
有一種距離
是同床異夢
有一種距離
是有緣無份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
心與心的距離
現代詩歌 篇9
《冬季的一個午后》
冬季的一個午后,我去看山
看落葉的樣子。 山背后是蜿蜒小路
以及更遠的遠方
那里有雪下著。流逝的是水
這些細小的河流
有鳥的聲音,魚的身影,水藻的呼吸
浪尖上斑駁的光陰
一張安靜如月的表情
向我游來。一層層漣漪擴散在心底
大朵大朵開在時光的縫隙
惟一可以在我血管里行走的女人
純粹的語言插滿彩色的翅膀
響在石頭內部,經久不息
循著風痕,我會靠近鳳凰的線索
漸行漸遠的午后,陽光很暖和
揀拾一枚脆薄的葉子,有苦澀的味道
潰爛的脈絡,不經意間將我打濕
經典現代詩歌 篇10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典詩歌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18
從最早的詩歌《彈歌》到現在,我國古典詩歌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它以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像、深邃的思想、優(yōu)美的意境,經久不衰、歷久彌新、被代代傳唱。古典詩歌鑒賞能提升人文素養(yǎng)、提高審美情趣、認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感悟人生道理、陶冶文化情操。因此,古典詩歌鑒賞作為高考中語文考試的“常青樹”,一直屹立不倒,而且出題模式越來越成熟、問題設置越來越靈活多變、難題也不斷向深度挖掘。因此,無論是從自身審美培養(yǎng)還是應對高考,探析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都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新課程要求,高中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帶領學生去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們是如何含蓄表達自己感情的,但學生對此認知度卻不高。因此,身為長期處于教學第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筆者想簡單談一下目前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現狀。
一、學生學習情況
我國兒童的啟蒙教育多是從簡單的古典詩歌開始,小學、初中到高中,無論那版語文教材都少不了古典詩歌的身影,可以說古典詩歌在我國語文教學中是一棵永不倒地的常青樹,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學生。但是,當古典詩歌化轉化為考卷上的考題時,卻難住了大多數學生,對于古典詩歌的考查,高中生普遍得分不高。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國大部分兒童從牙牙學語到高中這個階段,對古典詩歌,學生多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通俗易懂的小說比古典詩歌對學生更有吸引力,于是很多學生閱讀古典詩歌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非真正喜歡。
古典詩歌的學習需要長期積累,厚積薄發(fā),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高中生古典詩歌閱讀量少,大部分學生僅限于對課本和部分耳熟能詳的古典詩歌的閱讀和背誦,自學能力也較弱。另外,古典詩歌鑒賞需要相對的歷史背景、詩人人生經歷做支柱,不少學生對我國古代史發(fā)展情況、詩人經歷了解不多,生活背景不足以支撐其對詩歌的理解鑒賞。
二、教教學情況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古典詩歌感情表達含蓄,講究閱讀的感官欣賞,而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古典詩歌時,教學理念陳舊,統(tǒng)一化欣賞標準,沒有給予學生自主欣賞的空間,對于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新見解,一棒子打死,只認可書本注解的標準答案。這是因為部分教師沒有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不高、欣賞底蘊不足,只會根據參考教案理解詩歌,生搬參考書上已標注的欣賞,無法感悟詩歌美感,更無法主導課堂,不利于引導學生去追求古典美。使原本由教師主導,學生討論的互動式古典詩歌課堂變成了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學生失去了閱讀和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充滿古典美的教學課堂變得沉悶無趣,教學效果也事倍功半。同時,受高考功利性影響,部分教師為提高學生成績,拋棄了對古典詩歌欣賞式教學方法,選擇了教授學生模式化理解、公式化判斷、標準化回答的教學方法。
三、高考分析情況
古典詩歌隨著高考改革大潮,在高考試卷中表現形式日漸縝密、成熟靈活、涉及知識面越來越廣、考察學生自主欣賞能力越來越高。在形式上,從最早的選擇題到現在的主觀題,要求學生理解、判斷和再組織語言的能力越來越高;在分數設置上,分值比重越來越高,依照現在“新課程”要求的趨勢判斷,以后只會增加不會減弱對古典詩歌的考查;在命題體裁上,選擇的多是短小精悍、語言精煉的絕句、律詩、詞,語句短小,不易理解;在命題方向上,多選擇的非大眾化的詩歌,考查學生歷史了解情況、詩人表達方式、人生經歷對詩歌影響度,橫向和縱向挖掘度加深。因此,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書本教學、束縛于課堂,應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化的知識背景,熏陶學生感悟力,提高其文學審美力。
四、社會影響情況
經過二百多年的推廣,作為現代交際溝通的工具,影響已深入骨髓,高中生對古典語言接觸少,對古人含蓄化表達感情的方式不理解。因此,很多高中生對欣賞古典詩歌存在一定語言和感情理解上的障礙。另外,現代社會受淺俗文化影響,電視、電影、動漫、游戲對高中生的影響程度較大,以古典詩歌為代表的雅文化,被日漸冷落。同時,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受社會浮躁風氣影響,多喜歡閱讀淺顯易懂的修仙、武俠、玄幻類的“快餐式文化”,極少有學生靜下心,欣賞古典詩歌。家庭引導方面,不少家長只關注自己孩子的成績高低,忽視對其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在學習投資方面,多投入在應對考試的參考書和補習班等方面,不愿也不想投入在見效慢的古典書籍上。
五、學校引導情況
受社會功利性思想影響,學校在課外實踐活動組織方面,多重視對易出成績的理化生類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課外實踐活動硬件投入方面,對機器人模型、歌舞、社會型模式實驗類投入較多;學校圖書館購買書籍也多選擇學生喜歡閱讀的小說、散文或接近考試的英文書籍,對古典詩歌書籍投入較少;在軟件投入方面,一般學校對機器人、歌舞等設有專有課外實踐場地,很少設有古典詩歌活動場地。古典詩歌鑒賞講究鏗鏘有力的誦讀、體會詩歌聲韻美等,對軟硬件要求并不比其他實踐活動低。朗讀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音樂的搭配需要多媒體支持,詩歌鑒賞還需要系統(tǒng)的背景支持,需要學校組織人文類學科教師給古典詩歌愛好者進行系統(tǒng)知識培訓。但現實是,活動場地不夠、資料短缺、舉辦活動少、學校組織不完善、教師引導不足,導致古典詩歌校園文化不濃厚。
經典現代詩歌 篇11
關鍵詞:中國古典;流行歌曲;元素;應用技巧;傳統(tǒng)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3-0105-01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涵義及其古典代表元素
提到中國古典元素,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那么,何為傳統(tǒng)文化呢?所謂“傳統(tǒng)文化”,就是中華民族所共有的,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廣泛吸收融合其他各種不同思想文化的有機體系。而中國古典元素就是從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和物象的統(tǒng)稱。其中包括中國結藝、京戲及各地方戲曲、皮影、剪紙、風箏、中國漆器、漢代竹簡、甲骨文、豎排線裝書、如意紋、祥云、鳳眼、中國織繡(刺繡等)、彩陶、紫砂壺、瓷器、文房四寶、國畫、敦煌壁畫、石獅、唐裝、筷子、漢字、金元寶、如意、八卦太極、中國書法藝術、篆刻印章、中國古代詩詞、唐傳奇及散文小說等意象和具象。
二、現代歌曲的流行趨勢以及研究成果
隨著近現代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更新,各國越來越看重大眾媒體對于本國文化的宣傳效果。各國也紛紛將電影、流行歌曲等現代媒體的中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作為一種傳播手段,試圖將國家文化和精神通過其內容傳遍世界的角落。也因此,流行歌曲成為傳播中華民族文化和古典元素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學者對于流行歌曲在產生及發(fā)展等方面已經開始了研究。尤其是對于中國古代詩詞的研究更為深刻。其中以馬樹春副教授的著作《中國當代流行歌曲的文學闡釋》以及張鷺的《當代流行歌曲歌詞的風格表現》,張海明的《流行歌曲與中國古典詩詞》,宋秋敏的《淺析周杰倫專輯中歌詞的傳統(tǒng)化修辭》,李新、崔勝利的《當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詩詞內蘊》,宋秋敏的《試論周杰倫專輯中歌詞意象的古典化傾向》,王建浩的《一種“活”的詩歌――談流行歌曲的文學研究》,宋秋敏的《試論當代流行歌詞向唐宋詞的詩意回歸》,蘇自勤的《古代詩歌向現代歌詞的嬗變》等幾篇相關學術論文為代表。
本文將中國古代詩詞作為中國古典元素中一個獨特的亮點進行深入分析。
三、中國古典元素在歌曲中的應用
(一)應用特點
作為中國“詞壇”首屈一指的御用詞作家,方文山在詞曲創(chuàng)作中,方文山常多采用中國古代詩詞中富有特色的意象或典故詞語,融入到其創(chuàng)作中,體現中西結合的古典韻味。將中國古典情愫巧妙地融入到了現代流行樂中,從歌曲《青花瓷》中,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可見一斑。這種方法在歌詞《青花瓷》的創(chuàng)作中也可以得到印證。
青花瓷本就是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象征,加之詞中“簾”、“芭蕉”、“驟雨”、“惹”等古詩詞中常用且極具特色的字眼,表達了衷腸哀情,是歌曲平添了感傷和古典的韻調。
由此可見,中國古詩詞在歌詞中的應用,有著常運用獨特詞語,多化用詩詞語句,中表達詞曲意境等特點。
(二)具體應用技巧
1.借景。借景抒情一直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經典表達方式。因此,流行歌曲中借用此種表達方式抒發(fā)作者情感的例子亦不罕見?!霸隆弊怨啪捅蝗藗兗挠枇岁幦?、相思、傷情的感嘆。以歌曲《白月光》為例,歌詞通過“月亮”這一常用意象,營造了一種凄美的溫婉意境,借以表達了對月思人的感傷情懷。
2.化典。屠洪剛演唱的歌曲《霸王別姬》中,化用了楚霸王烏江邊死別虞姬的凄美典故。歌曲《霸王別姬》在進行歌詞創(chuàng)作時化用了同名典故,描繪并發(fā)散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歌詞中的“悲歡共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 換我豪情天縱”,表現了項羽和虞姬生死不懼的愛情;“人世間有百媚千抹。我獨愛愛你那一種”表現了項羽對虞姬的“情”;“歸去斜陽正濃”說明了楚霸王項羽的“義”?!栋酝鮿e姬》這首歌詞繼承了用典的手法,很好地化用了相關典故,大大豐富了歌詞的內涵,增強了這首歌的感染力。
3.比興。比興是指通過聯想和想象,寄情于物的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當代流行歌曲歌詞作為詩類文體的一種,在對歌詞的創(chuàng)作中實踐了這一手法,使得歌詞寓意更為深刻,也更加含蓄委婉。仍以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為例。該歌歌詞較多的運用了比興的手法,使得想要表達的意境更為有韻味。全詞通篇運用了比興手法,表面上是在描繪青花瓷的工藝及形態(tài),實則吟詠了如青花瓷一樣美好的愛人?!岸沔倘坏囊恍θ绾_放”,心上人一笑傾城的美麗立見詞中。又如:“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 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也是巧妙地運用了“比”的手法表達了對其的美好贊嘆。
四、結語
現代流行樂歌詞中對中國古典元素的使用可謂云云。在歌詞中巧妙地運用古典元素,不但符合國人對于愛國情感和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更是中國文化通過歌曲走向了世界。因此,適時適景適情的在歌曲中加入中國古典元素,是大勢所趨并值得深入研究,繼而不斷實踐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