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優(yōu)秀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里是小編幫大家整編的5篇《夜書所見》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僅供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夜書所見教學設(shè)計 篇1
一、導入
1、復習:秋天來了(板書:秋)。你們還記得學過描寫秋天的詩嗎?同樣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楓葉似火的美,蘇軾感受到了它橙黃橘綠的豐收,但葉紹翁感受到了它的秋風掃落葉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離人心上秋。
2、解題:今天學習一首詩,詩人有什么感受呢?
夜書所見:見:看見;書:寫(書:我們學過兩種意思:(1)出示書本;(2)做動作——寫
3、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詩人夜晚看見了什么?請讀讀古詩
1、按要求自讀三遍
2、結(jié)合注釋再讀古詩
3、出示生字帶讀,挑(tio)促(cù)深(shn)
4、齊讀兩遍出示圖片
5、出示詞語
蕭蕭促織籬落夜深
6、書寫
促深
7、生寫兩遍
三、解讀古詩
1、指名讀古詩(2名)
2、齊讀1遍
3、師配樂讀,生邊聽邊想:見到了哪些景物。
4、交流、板畫:我們一起來畫一畫
看到:梧葉被風吹響了,被風吹落下來了。梧葉飄飛
江:吹來帶有寒意風,這是冷冷的江。江面清冷
聽到:秋風;蕭蕭。它們在風中瑟瑟發(fā)抖
沒有白天的熱鬧,現(xiàn)在只
此時江水感到這寒不就是作者此時的心境寫照嗎?
第一句,該畫什么,該如何畫
第二句,該畫什么
(樹葉被吹落了,離開了哺育它的大樹,失去依靠。詩人看著看著不禁想起自己也如這東里一樣孤苦無依)畫上梧桐樹,沒有樹哪來葉。江水在秋風中靜靜地躺著,沒有了白天的熱鬧,現(xiàn)在是冷冷清清的。
(1)詩人在本詩中稱自己為(客)
(2)秋風動客情,其實有一個典故。
這蕭蕭的秋風送來了陣陣寒氣。寒(感到寒冷)
這飄落的梧桐樹葉送來了無依無靠。寒(感到孤苦)
這靜臥的江面送來了冷冷清清。寒(感到寂寞)
這寒氣襲人的秋風,這枯萎的梧葉,這冷清的江面評價的心里如這秋風一樣寒,如這梧葉一樣傷,如這江面一樣冷。
(3)在這夜深人靜的夜晚,身在他鄉(xiāng)的詩人看到了什么?
(4)梧葉(比較夏天)
夜書所見教學設(shè)計 篇2
分析教材:
《夜書所見》是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第九課中的一首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篇。詩人先是寫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中兩個生字,理解詩句,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
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詩人熱愛秋天、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背誦古詩。
2、在“詩言”——“詩意”——“詩韻”間走一個來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有效策略。
教學重難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境,積累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古詩《回鄉(xiāng)偶書》,說說詩中的思鄉(xiāng)之情。
2、引入古詩學習:
二、讀準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指名學生讀古詩,糾正字音,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三、學習古詩,體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一)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1、教師:大家讀得很好了,那么怎么來學習古詩呢?(黑板出示)
1、解詩題
2。、知作者
3、明詩義
(1)理解詞語
(2)明白句意
4、悟詩情
(二)解詩題
1、學生讀詩題,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2、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三)知作者
因?qū)W生沒有其它的途徑了解作者,這一部分就由教師向?qū)W生簡單介紹詩人。讓學生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
(四)明詩義
1、理解詞義
(1)學生讀詩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詞語。
(2)學生說說自己對詩句中詞語的理解。
(3)引導學生通過看注釋理解詞語。
3、明白句義
(1)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詞語的意思放到古詩里,一邊讀一邊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2)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試著說說他們的意思。
(3)為什么詩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引導學生調(diào)換詩句的順序,用因為……所以……來說說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3)作者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看第一、二行詩。
(4)引導學生學習一、二行詩句,說說詩句意思。
(五)悟詩情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回想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
五、板書
夜書所見
南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思鄉(xiāng)之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回憶童年
夜深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篇3
一、教材簡述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兑箷姟愤@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二、設(shè)計理念
努力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詞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感,并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另外,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反復誦讀,加深對詩句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領(lǐng)略古詩的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2)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詩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四、教學重點
(一)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二)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五、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欣賞秋天圖片。
2、師導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jié),是豐收的季節(jié),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jié),古代的詩人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關(guān)于秋天的古詩。學生齊讀詩題。
[設(shè)計意圖]出示秋天的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導入新課。
(二)了解詩人,理解題意
1、解題?!耙埂保ㄒ雇恚八姟保ㄋ吹降木拔铮皶保〞鴮懀??!耙箷姟保ㄔ谝估锇炎约核吹降木拔飳懴聛恚?/p>
[設(shè)計意圖]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詩題,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過渡到古詩內(nèi)容的教學。調(diào)整順序是為了降低難度符合學生認知。
2、搜集詩人的資料,了解詩人背景。
[設(shè)計意圖]為學生學好古詩和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做好鋪墊。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老師帶讀古詩。學生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做記號并匯報。老師隨機板書。
[設(shè)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邊讀邊畫,培養(yǎng)學生帶問題讀書,養(yǎng)成邊讀邊畫的習慣。
2、生提出不懂之處,師生共同解決。(結(jié)合注釋、圖片)
[設(shè)計意圖]初讀課文,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檢查其學習情況,通過注釋、看圖片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并更形象地理解詞語。
3、學習生字(促、深)
指導認讀、書寫、組詞、造句。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習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理解奠定基礎(chǔ)。逐層深入,音形義各方面全面結(jié)合,落實“雙基”教學,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
(四)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賞析第一、二行詩
(1)男同學齊讀。
(2)老師點撥: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呢?(蕭蕭)“客”是指誰?(詩人自己)為什么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xiāng))
(3)教師深情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想起什么?思鄉(xiāng)之情。(板書:動客情)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設(shè)計意圖]抓住詩句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nèi)容,注重學生情感體驗。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詩人的孤獨和思鄉(xiāng)情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深深體會“動客情”,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2、賞析第三、四行詩
(1)女同學讀。
(2)老師點撥“知”的意思。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么小的蟋蟀嗎?(不能,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
(3)發(fā)揮想象,你還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詩人看見兒童玩得那么高興,那么投入的時候,會想到了什么?(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自己的童年)(板書:思鄉(xiāng)之情)
(4)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教師引導:根據(jù)情況調(diào)換詞語、詩句的順序。
(5)小組賽讀,加上表情,體會詩人心情。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解除疑難,理解詩句所描述的情景。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把詩句聯(lián)系起來進行分析,理解詩句的意思,這既符合古詩本身的特點,也讓學生在嘗試理解的過程中慢慢悟出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對于詩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想象,使之感受更為深入,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變化,體悟了古詩內(nèi)涵,也學會了閱讀。
(五)游戲練習,加深理解
1、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猜相應詩句。
2、同桌一人說意思,一人猜詩句。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以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生的興趣,從而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六)深入朗讀,感悟詩情
1、老師范讀。
2、學生練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3、小組帶著表情賽讀。
[設(shè)計意圖]語文閱讀教學應堅持“ “三分詩,七分讀”這句話就強調(diào)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那古詩就是跳躍的五線譜。多種方式的朗讀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走進詩人內(nèi)心世界,讓情感升華。
(七)背誦古詩,加強積累
1、游戲:
(1)老師說詩句中一個字,學生說出相應詩句。
(2)老師出示圖片,學生說出相應的一句詩。
2、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背、齊背古詩。
[設(shè)計意圖]古詩教學要注重背誦積累,背誦古詩不僅僅是語言的積累,同時還是文化的積累,思想的積累。通過游戲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背誦,提高學生語言積累的興趣,樂于去品味古詩的詩蘊。
(八)拓展延伸,質(zhì)疑問難
1、交流讀過的思鄉(xiāng)古詩。
2、交流學習收獲,提出不懂之處。
[設(shè)計意圖]語文教學光依靠教材是不夠的,靈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課堂教學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設(shè)起課內(nèi)、課外有機連接的橋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最后,把小結(jié)和提問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善于解疑,做學習的主人。
(九)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1、默寫《夜書所見》。
2、收集思鄉(xiāng)古詩,背下來并與大家交流。
3、觀察周圍秋景,說說心中感受。
[設(shè)計意圖]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背誦優(yōu)秀詩文。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扶放結(jié)合,由點及面,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感受中華古詩文化的魅力?!皩W習即生活”,讓學生走進與課堂學習內(nèi)容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世界,走進更廣闊的生活課堂,才是真正的積累,才是真正的學習。
(十)板書設(shè)計,突出主題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促”生字,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ppt課件。
2、學生課前查閱古詩及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讀讀背背。
一、導入
1、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絢麗瑰寶,是詩人思想心境的凝華。一二年級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一些古詩。那位同學來背一背李白的《靜夜思》?(齊背)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表現(xiàn)了詩人的什么感情?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關(guān)于思鄉(xiāng)的古詩。他便是我國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見是什么意思?書是什么意思?
(見:看見 書:寫、記錄)
3、那作者在夜晚見到了什么呢?讓我們邊看圖片,邊讀一讀,想一想,不懂的詞語查查注釋。
(出示課文中的插圖。)
二、學習古詩
1、出示生字詞。
(蕭蕭、梧葉、促織)
2、指名學生讀、齊讀。
3、認識了生字,我想我們能更好的讀這首詩了,現(xiàn)在請大家把詩和圖畫結(jié)合起來,并讀給你的同桌聽。
4、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5、在這樣一個秋天的晚上,通過畫面,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6、你們說的這些在詩中都能找到,想不想讀讀這首詩呢?
7、指名朗讀,感悟
我們先來讀讀前面兩句。
(生自由讀)
現(xiàn)在誰來給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
(指名多人朗讀)
老師發(fā)現(xiàn)你在蕭蕭梧葉后面停頓了一下,我也覺得該這樣讀,我們學著他的樣子來讀讀。
8、詩句理解:
蕭蕭是什么意思?
(風聲)
這是秋風吹動梧桐葉發(fā)出的聲音,一起讀:蕭蕭
蕭蕭梧葉送寒聲,還送來了什么?“寒”給他組個詞(寒冷)
蕭蕭梧葉使詩人感到寒冷。
(讀詩句)
這個秋風,不僅吹動了落葉,還動了什么?讀第二句。
對于動客情有什么疑問?
(誰是客,為什么是客?)
詩人一個人在別的地方,心里難免會感到孤獨,在這個月圓的夜晚,又會勾起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試著體會詩人孤獨的情緒,讀,指名讀。
讀得真好,老師越來越明顯地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的那種身處異鄉(xiāng)的孤獨,于是詩人便產(chǎn)生了思鄉(xiāng)之情。
9、帶著思鄉(xiāng)之情,誰來讀讀后面兩句?
10、作者看到了什么又勾起他的思想情緒了呢?
(挑促織)
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到什么呢?
(自己童年時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伙伴們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xiàn)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們還能記得我嗎?再讀一讀,好嗎?
11、夜深籬落一燈明,什么是一燈明?
(只有一盞燈,多么孤單?。。?/p>
離開家鄉(xiāng),又這么孤單,你們想想,詩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誰?
(父母、親人)
12、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現(xiàn)在卻是一個人在異地,童年的伙伴和親人都不在身邊,體會一下這種心情,再讀一讀好嗎?
(齊讀)
13、“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蹦苡米约旱脑拋碚f一說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嗎?
14、看來你們已經(jīng)能很好地理解這首詩了,帶著你們的理解,讀——(全詩)
15、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xiāng)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
(一是動思鄉(xiāng)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16、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晚上,本應該和家人團聚,而你卻身處異鄉(xiāng),又看到蕭蕭桐葉、籬落一燈明,你的心情會怎樣?
·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這種孤獨、凄涼、思鄉(xiāng)的感覺,一起來
17、我發(fā)現(xiàn)你們都已經(jīng)很深的感受到了詩人當時的感受,成了一個小詩人了,那么想不想把這首詩給背下來呢?
學生自由背誦
老師要來檢查一下你們背的怎么樣了,我說每句詩的前面兩個字,你們說出后面的字
我來說前面一句,你們對后面的一句
背給你的同桌聽
指名背
我們一起來背,站起來,配上音樂
三、拓展
1、對對子游戲?!吧街写河昃d綿——江上秋風蕭蕭”
2、你還讀過那些詩人所作的描寫秋景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3、讀一讀,連一連。
四、板書
夜書所見
葉紹翁
梧葉
秋風
挑促織 動客情
夜書所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杜牧的關(guān)于秋天的詩,同學們還記不記得? 全班背誦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讀音)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也是一首與秋天有關(guān)的詩,請同學們打開書。
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二、新授
(一)了解作者及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葉紹翁)
2.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查有關(guān)葉紹翁的資料,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跟大叫說一下?
3.解詩題
提問:“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
“書”是“書寫”的意思,“夜書所見”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古詩,正音。(教師相機教授多音字“挑”。)
3.全班齊讀。
(三)再讀古詩
1.請同學們快速的讀古詩,用筆把詩中描寫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畫下來。
2.指名回答,板書。
梧葉
江 秋風
兒童 促織
籬落 燈
3.將詩中意象進行歸納。
4.理解“注釋”
a.同學們仔細看古詩,除了文字,你還看到什么?
詩中的①②③④與下面注釋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對應的,注釋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b.學生利用注釋解釋詩中詞語。
(四)理解古詩詩意,體會詩人感情
1.全班朗讀第一句古詩
“蕭蕭”指風聲,“梧葉”是梧桐樹的樹葉。蕭蕭的秋風把梧桐樹的樹葉吹落了,給人送來了一種寒冷的感覺。
2.全班朗讀第二句古詩
a.這里的“客”指的是誰?
b.為什么詩人要成自己是“客”?(遠離他鄉(xiāng),孤身在外,就像在他鄉(xiāng)作客一樣)
江上的'秋風讓葉紹翁覺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親人。
3.前兩句詩中詩人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思念家鄉(xiāng),心情愁悶孤獨。)
4.全班朗讀第三、四句古詩
三、四句古詩應當顛倒過來看,古人有顛倒詩句的習慣。
“夜深”指夜幕降臨的時候,“籬落”指籬笆,“知”指猜想、推測,“促織”指蟋蟀。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忽然看見籬笆外面有一盞燈亮著,他猜想可能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5.后兩句詩作者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回憶童年,心情親切悲傷舒緩。)
三、鞏固提高
1.根據(jù)板書重述詩意,體會詩人感情的變化。
2.練習背誦,朗讀。
a.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b.全班背誦。
c.指名朗讀,比賽朗讀。
四、課堂小結(jié)
葉紹翁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一個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他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心情非常愁悶,雖然兒時的回憶讓他感到幾分親切,但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仍然濃烈,于是他便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詩,《夜書所見》。
五、拓展延伸
另外還有一首詩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首在題目上有點相似,只多了一個字。
出示《舟夜書所見》
舟夜書所見
(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六、作業(yè)
抄寫本課生字并組詞。
板書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梧葉
江 秋風
兒童 促織 籬落 燈